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doc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doc(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8课 “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 学习本单元,一要与当时的世界形势相联系,了解列强侵华、西方先进思想传入及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二要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相联系,了解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三要注意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明确“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掌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重点) 2.分析近代前期,中国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救国方案的特点及其影响。(重难点)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1.背景 (1)鸦片战争失败,极大地震撼了社会各界。 (2)一批官僚士大夫提倡“经世致用”,努力考察世界历史、地理状况。 2.代表人物 (1)林则徐 ①贡献:设立译馆,译成《四洲志》,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 ①贡献:编撰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 ③作用:启发人们冲破闭关锁国的牢笼,拓宽视野去关注和认识世界;为后来的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近代化改革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知识点拨]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历史作用 (1)既体现了对西方列强的抵御与抗争,也包含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仿效。 (2)既体现了对封建王朝的维护,也包含了对封建传统的怀疑与否定,揭开了学习西方的序幕。 1.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的目的? 提示 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的目的并不是要改变封建制度。作为地主阶级中的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是为了抵御外侮、谋求民族和国家的独立自强,其本质仍是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一些洋务派首领和支持、参加洋务运动的思想家又提出了一系列变革思想。 2.发展过程 (1)前期 ①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 ②内容:承认中国在许多方面不如西方,主张采西学、制洋器,初步表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即要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名教纲常。这一思想在当时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 (2)后期 ①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张之洞撰写《劝学篇》。 ②内容:一面强调维护封建制度与伦理纲常,一面主张学习西方以求变革,系统地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理论。 3.评价 (1)积极作用:在反对顽固守旧、号召人们学习西方、谋求变革方面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2)消极作用:强调维护封建体制,阻碍人们思想解放。 [思维点拨] 正确认识“中体西用”思想 (1)积极性:“中体西用”思想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 (2)局限性: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2.思考下面漫画反映了什么思想主张?其实质是什么? 提示 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中体西用”)。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三、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国人进一步觉醒。 2.代表人物及主张 (1)康有为的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力证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是历史演进的必由之路,阐明了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梁启超发表的《变法通议》,阐明了变法的内容和具体途径。 (3)严复最重要的贡献是译述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作《进化与伦理》,取名《天演论》。他首次将进化论学说引进中国,为变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 3.早期维新思想比洋务派的思想有哪些突破?在政治上提出怎样的主张? 提示 突破:不仅认识到西方军事技术的先进,更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4.下面的漫画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 特点: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的思想。 原因: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封建势力强大,借助孔子可以减少变法阻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主题一 地主阶级新思想 1.地主阶级抵抗派 史料 ……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教你读史] 划线部分说明魏源认为西方比我们好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战舰,二是枪炮,三是士兵训练方法。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学习的范围主要局限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层面。 [问题思考] 史料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其学习的内容及目的是什么? 答案 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内容: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2.洋务派 史料 ……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悌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汽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张之洞《劝学篇》 [教你读史] 划线部分句子说明“中学”指的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学说。 [问题思考] 史料中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这种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 思想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影响: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它的指导下,中国迈出了近代化进程的第一步。 地主阶级学习西方的特点 (1)以“向西方学习”为核心,以学习西方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要内容。 (2)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为主,启迪人们探索新知和重新认识世界。 (3)有着深刻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经世致用”的封建思想体系,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护封建统治。 主题二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史料 观大地诸国,①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救亡决定》 康有为建议:“②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唯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唯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教你读史] ①“皆以变法而强”说明康有为强烈要求变法图强。②“勿去旧衙门”等措施反映出康有为畏首畏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问题思考] 对比康有为《救亡决定》和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可以看出康有为的主张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 答案 变化:史料第一段中主张全面改革变法;而第二段中却畏首畏尾,思想明显趋向保守,不敢主张废除旧衙门和罢免守旧大臣。 原因:一是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 (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 (2)成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会失败。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具有局限性,幻想“中西结合”。 [记知识纲要] [背核心术语] 1.林则徐、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 2.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 3.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不仅具有救亡图存的爱国性质,而且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1.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答案 B 解析 把握材料关键词“民族生存”“摆脱危机为目标”“最初觉醒”,A项与民族生存、摆脱危机无关;B、C、D三项均符合“民族生存”“摆脱危机为目标”,B项为最初觉醒。 2.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评说洋务运动:(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漂亮的拳击手套”是指( ) A.政治体制 B.军事技术 C.生产技术 D.思想文化 答案 B 解析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认为西方的优势是技术,所以自强的目的就是要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这里的“漂亮的拳击手套”是指西方的军事技术,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 3.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是( ) A.“自强之术,在于练兵” B.“十万之豪富,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 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知有生之乐” 答案 B 解析 早期维新派的“商战”思想是指发展民族工商业,属于经济领域,A、C两项的“练兵”“造炮制船”属于军事领域,D项“社会经济组织”属于政治领域,故符合题意的是B项。 4.(2017江西南昌二中测试)“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材料所蕴涵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 A.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 B.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C.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传统思想相结合 D.儒家学说是其指导思想 答案 C 解析 由“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可知该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传统思想相结合。 5.林则徐提出要学习外国的时候招来朝野“汉奸”的骂名,此后的魏源、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都背过“汉奸”的骂名。上述人物被骂成“汉奸”,是因为他们一致主张( ) A.实行君主立宪制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C.建立民主共和国 D.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答案 B 解析 A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只符合康有为、梁启超;C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D项只符合康有为、梁启超。 [基础达标] 1.(2018天津高二检测)称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 ) A.他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B.他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 C.他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D.他是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答案 C 解析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等资料,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魏源是中国近代放眼世界的先行者,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他的代表作是( ) A.《资政新篇》 B.《孔子改制考》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答案 C 解析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时期洪仁玕提出的,故A项错误;《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著作,故B项错误;《海国图志》是魏源的代表作,故C项正确;《天演论》是严复的代表作,故D项错误。 3.(2018周口高二检测)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指出:“《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这表明《海国图志》( ) A.极大地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 B.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为维新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D.是近代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答案 B 解析 题目中的信息“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指出:‘《海国图志》之论……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表明《海国图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选B。 4.(2016北京学业水平测试)鲁迅曾撰文评论某主张时说:“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持这种主张的是(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材料“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可知反映的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故选B。 5.(2018张家口高二检测)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 ) A.清朝封建制度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制度 民主共和制度 D.清朝封建统治 养兵练兵之法 答案 A 解析 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显然,他裱糊的“屋子”是清朝封建制度,所用的“材料”是西方先进科技,故A符合题意。 6. 观察下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B.该漫画描绘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 答案 D 解析 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在树枝上“嫁接”了西方先进技术而大树的主干和土壤都是原先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说明是以原先旧的制度体制为主,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 7.维新派指出,洋务运动“利未一见,弊已百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变法不知本原”。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 ) A.先进技术 B.工业经济 C.传统儒家思想 D.民主制度 答案 D 解析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即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因此,维新派所讲的“本原”是民主制度。A、B、C三项不符合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8.阅读漫画,下列关于漫画中人物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意图采用暴力的斗争方式 B.其思想中有中西结合的因素 C.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答案 B 解析 由“砸烂……旧制度”可知其主张制度变革,他们应是维新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B项。 9.(2016海南学业水平测试)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驳斥封建顽固派“墨守祖宗成法”。在此,梁启超主张( ) A.“师夷长技” B.“中体西用” C.因循守旧 D.变法革新 答案 D 解析 从题干材料“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可知其主张变法革新,故选D。 10.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 答案 C 解析 A项和B、D两项分别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的主张,均不符合题干“19世纪末”的时间要求。 [能力提升] 11.“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可知,这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相吻合,故“它”是指洋务运动。 12.(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张之洞说:“不可改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和制度;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那些奇技淫巧。”对张之洞这一说法分析错误的是( ) A.坚持儒家为国家的道德基础 B.主张采用西方的器械以备实用 C.体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观点 D.说明张之洞积极倡导变法改革 答案 D 解析 材料说明题干强调的是张之洞的保守一面,故D项分析错误,符合题意。 13.(2018河北正定中学月考)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这反映出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仁学》一书,既受西方科学家关于宇宙物质论思想的影响,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的影响,这说明了维新派的思想具有把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的特点。 14.20世纪初,梁启超曾特意对“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作过比较:(中国旧思想)唯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欧洲新思想)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梁启超作此比较的目的是( ) A.批判欧洲模式,为清朝统治辩护 B.借鉴欧洲先进制度,维护君主专制 C.学习欧洲制度,实现中国的政治民主 D.借鉴欧洲制度,实现中国的民主共和 答案 C 解析 关键信息是“(中国旧思想)唯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梁启超的目的就是学习西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即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故选 C项 。 15.晚清时期,有人提议:“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此人的主张是( ) A.加强君主专制 B.建立皇族内阁制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倡导民主共和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中的“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意诚美矣”可以判断出这是资产阶级的观点,由“昏暴之君”可以判断出此人主张保留君主,实行君主立宪制。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左图所示之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 上面右图人物说:“……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曾文正公全集》 材料三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 (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 (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 答案 (1)林则徐。虎门销烟。 (2)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材料三: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四:变法图存。 (3)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进步:由单纯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4)实行君主立宪制。“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8课“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学案 北师大版必修3 2018 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第三 单元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 潮流 开眼 世界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5453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