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三课时 教案.doc
《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三课时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三课时 教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三课时 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含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和溶液稀释时有关的计算。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溶液配制实验,体验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学会反思、评价实验情况,提高实验探究和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在实验探究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准备 实验仪器:100 mL的容量瓶,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托盘天平,量筒,两张大小相同的纸片。 所需药品:氯化钠固体,蒸馏水。 导入新课 我们在初中学习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这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可以计算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讨论]如何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如何从该溶液中取出含0.1 mol NaCl的溶液? [分析]配制溶液:先称取20 g NaCl放入烧杯中,再加入80 g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先算出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含有NaCl的物质的量,然后换算出含0.1 mol NaCl的溶液的质量,最后用托盘天平称出相应质量的溶液。 推进新课 显然上述过程较为繁琐,由此可见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时有很多不便之处。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对于溶液我们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相互间有一定的关系。能不能通过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就知道其中含有多少摩尔溶质呢?为此我们要引入一个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 [探究]如何设置一个物理量,使溶质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联系起来。注意以下几点: 1.我们量取一定体积时通过这个物理量就可以很快地知道溶质的物质的量。 2.我们要取若干物质的量的溶质时,通过这个物理量就可以知道要量取多少体积的溶液。 [分析]为了达到上述取液目的,我们只要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摩尔溶质即可,这在化学上叫做物质的量浓度。 [阅读]课本上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单位。 1.物质的量浓度(cB) (1)定义: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称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 (2)单位:molL-1 (3)关系式:cB=nB/V [分析]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用molL-1。如果1 L溶液中含有1 mol的溶质,则这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这儿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V是指溶液的体积而非溶剂的体积。 [练习]1.1 molL-1 NaOH溶液的含义是什么? 2.将0.5 mol NaOH配成2 L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3.100 mL 1 molL-1 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是多少?从该溶液中倾倒出20 mL,此20 mL 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还是1 molL-1吗?为什么? 4.将10 g NaOH溶解在250 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 molL-1吗? 5.配制500 mL 0.1 molL-1 NaOH溶液需要NaOH的质量是多少? 分析:1.1 molL-1 NaOH溶液的含义是在1 L溶液中含有1 mol NaOH。 2.根据关系式cB=nB/V可以求出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5 molL-1。 3.根据关系式cB=nB/V的变形公式nB=cBV可以求出NaOH的物质的量是0.1 mol。从中倾倒出20 mL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还是1 molL-1。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中每一部分的性质都相同。 4.不是。因为10 g NaOH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NaOH溶解在250 mL水中,溶液的体积不是水的体积,所以不能用0.25 mol/0.25 L来进行计算物质的量浓度。 5.n(NaOH)=c(NaOH)V〔NaOH(aq)〕=0.1 molL-10.5 L=0.05 mol m(NaOH)=n(NaOH)M(NaOH)=0.05 mol40 gmol-1=2 g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是生产上和科学实验上常用的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要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分析]下面我们以“用NaCl固体和蒸馏水为原料配制100 mL 1.00 molL-1 NaCl溶液”为例进行研究。 [设问]我们要用什么仪器来配制溶液呢? [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主要使用天平和一种容积精确的仪器——容量瓶。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溶液,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作溶液的盛装仪器;不能用容量瓶来溶解固体物质或进行浓溶液的稀释。容量瓶有各种不同规格,常用的有100 mL、250 mL、500 mL、和1 000 mL等几种。 [展示]几种规格的容量瓶 [分析]容量瓶上的瓶盖和瓶身是匹配的,缺一不可。容量瓶上只标有一根刻度线,还有温度和容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要选用合适的容量瓶,例如,要配制100 mL溶液就不能选用250 mL的容量瓶,只能选用100 mL的容量瓶。标有温度,说明配制溶液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操作。容量瓶在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演示]教师动手演示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 [思考](1)溶质溶解后是否可马上转移到容量瓶中呢? (2)为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应如何处理? (3)容量瓶摇匀的操作具有特殊性,那么应如何操作呢? [分析](1)溶质溶解后不可以马上转移到容量瓶中。像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要放出热量,刚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高于20 ℃,若立即转入容量瓶的话,会造成实验误差。 (2)为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小心地注入容量瓶,不要让溶液洒在容量瓶外,也不要让溶液在刻度线上面沿瓶壁流下。最后还要将洗涤液全部转入容量瓶。 (3)容量瓶摇匀的操作:一只手的食指抵住瓶塞,大拇指和中指夹住瓶颈,另一只手的五指抵住瓶底,上下摇匀。 [投影]配制溶液的全过程(以配制500 mL 0.4 molL-1 NaCl溶液为例) [探究]学生分组做实验 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基本操作:胶头滴管的使用、溶解操作、玻璃棒引流、容量瓶的使用、定容、视线。 [思考]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用到哪些仪器?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步骤有哪些? [总结]1.在配制100 mL 1.00 molL-1溶液中用到的仪器有:100 mL的容量瓶、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2.实验步骤有:(1)计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溶液的体积。(2)将溶质固体或浓溶液放入小烧杯中加水溶解。(3)将小烧杯中的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4)将小烧杯和玻璃棒洗涤2~3次,并把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5)将蒸馏水加入容量瓶中,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6)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思考]1.为什么要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并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 2.如果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时不慎洒到容量瓶外,最后配成的溶液中溶质的实际浓度比所要求的是大了还是小了? 3.你是用什么仪器称量NaCl固体的?如果是托盘天平,你称量的质量是多少?与计算量一致吗?为什么? [分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的内壁上还沾有少量溶液,若不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容量瓶中的溶质就会减少,即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偏低。为了减少溶质的损失,应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后的溶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 2.如果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时不慎洒到容量瓶外,最后配成的溶液中溶质的实际浓度比所要求的小。因为洒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所以转移到容量瓶内的溶质比称量时少,即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 3.配制100 mL 1.00 molL-1 NaCl溶液需要NaCl固体5.85 g。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托盘天平的最小刻度为0.1 g,所以不能称出5.85 g固体。如要比较准确地配制100 mL 1.00 molL-1 NaCl溶液,应用分析天平进行称量。分析天平的精度比托盘天平高。 [讨论]由上述问题可以看出,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技术不熟练就会带来实验误差。下列哪些操作会产生误差?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1.用纸片来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2.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施加措施。 3.定容时加水高于刻度线,将多余液体吸出。 4.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结论]1.此操作会产生误差。氢氧化钠固体容易潮解,若用纸片来称量必定会有一部分的氢氧化钠留在纸片上,使得溶质少了,最后所配得溶液的浓度偏低。 2.此操作是正确的。对结果无影响。 3.此操作是错误的。将多余液体吸出,吸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所以遗留在容量瓶内的溶质比称量时少,即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所配得溶液的浓度偏低。 4.此操作是错误的。俯视刻度线就会使得在定容时溶液凹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偏小,所以所配的溶液的浓度偏高。 [过渡]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同一物质的溶液浓度不同时,有时在某些性质上也会表现出差异。我们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常常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浓度的溶液进行实验。因此,我们不仅会用固体物质来配制溶液,还经常要将浓溶液稀释成不同浓度的稀溶液。 [思考]1.以硫酸为例,讨论不同浓度的溶液在性质上可能会出现什么差异。 2.如果将5 mL浓硫酸稀释为20 mL的稀硫酸,得到的稀硫酸与原浓硫酸中所含H2SO4的物质的量相等吗?为什么? [分析]1.浓硫酸和稀硫酸在性质上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的大;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而稀硫酸稀释时放出的热量不大;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变稀,稀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化不大等。 2.将5 mL浓硫酸稀释为20 mL稀硫酸,得到的稀硫酸与原浓硫酸中所含H2SO4的物质的量相等。这是因为稀释前与稀释后溶质H2SO4的质量是不变的,变化的是水的量,所以两种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相等。 [总结]浓溶液稀释过程中,变化的是溶剂的量,溶质的量没有变化。 3.浓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练习]将30 mL 0.5 molL-1 NaOH溶液加水稀释到500 mL,稀释后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答案:0.03 molL-1 [思考]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这几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总结]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个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还学习了如何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以及浓溶液的稀释。物质的量浓度的运用,方便我们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中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方便于计算。 三、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物质的量浓度(cB) (1)定义: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称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 (2)单位:molL-1 (3)关系式:cB=nB/V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所需仪器:容量瓶、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2)实验步骤:①计算 ②称量 ③溶解 ④静置 ⑤转移 ⑥洗涤 ⑦定容 ⑧摇匀 3.浓溶液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1.a L 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b mol,则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3b/2a molL-1 B.2b/3a molL-1 C.2b/a molL-1 D.3b/a molL-1 2.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g)溶于1 0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3.配制0.200 molL-1Na2CO3溶液500 mL,需称取Na2CO3______g。取此溶液50 mL能和25 mL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1,生成的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L。 4.10.6 g Na2CO3固体溶解后配制成10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取出10 mL该溶液,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将取出的10 mL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mL,其物质的量浓度变为______。 [答案]1.A 2.D 3.10.6 0.8 0.224 4.1 molL-1 1 molL-1 0.1 molL-1 教学设计(二) 内容分析 化学反应有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要定量研究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通常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计算比较方便。教材抓住一般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的特点,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在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之前,先介绍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应用概念,并了解使用物质的量浓度的好处。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溶液浓度表示方法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化学计算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还初步学会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设计意图 在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知识进行复习后,设计问题情景,与学生讨论表示溶液浓度的其他方法,共同学习另一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并学会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计算。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是高中学生必须学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之一。先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并知道使用烧杯等只能粗略地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接着介绍容量瓶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然后再由学生根据所给问题学习教材中的实验,体会实验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最后再通过学生亲自实验,达到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能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在自主探究配制100 mL 2 molL-1 NaOH溶液过程中,初步学会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 3.知道容量瓶的特点和规格,初步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4.学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初步学会实验误差分析。 过程与方法 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引入、学习和自主探究配制100 mL 2 molL-1 NaOH溶液过程中,学会分析、学会归纳、学会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体会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体会在自主探究和实验中相互合作的重要性,乐于参与化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其计算。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方法。 教学用品 (一)教学媒体:PowerPoint幻灯片 (二)实验仪器和药品: 托盘天平、容量瓶、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NaCl固体、蒸馏水等。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那么如何定量地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呢? (学生活动)回忆:用浓度,在初中学过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浓度。 (教师活动)思考与交流(幻灯片展示): 1.某实验需要1.84 mol H2SO4,要取用多少密度为1.84 gcm-3,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请算出质量和体积) 2.思考:量取溶液时,称重还是量取体积方便?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是否有不便之处? (学生活动)计算,分组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教师活动)讲述: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例如: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人们在使用溶液时,一般都量取溶液的体积,而很少去称质量。此外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质量关系要简单多了。所以有必要学习另外一种表示浓度的方法。 (学生活动)倾听。 (说明:导入新课,认识在使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时有不便之处,为引入物质的量浓度作铺垫。) 推进新课 (教师活动)思考与交流(幻灯片展示): 为了量取溶液时方便,你如何表示溶液浓度?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教师活动)讲述:我们还可以用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来表示溶液浓度。如刚才思考与交流中100 mL硫酸中含1.84 mol H2SO4,也就是1 L硫酸中含18.4 mol H2SO4。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 (学生活动)倾听。 (教师活动)思考与交流(幻灯片展示):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如何表示? 2.物质的量浓度的符号和单位是什么? 3.你能说出 “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某溶液”的含义吗?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1.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符号cB表示,单位molL-1或molm-3。 表达式:cB= (说明:引入物质的量浓度,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体会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重要意义。) 体验与感悟 (教师活动)思考与交流(幻灯片展示): 1.计算:2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4 molL-1硫酸溶液所含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 2.据该例题,说说引入物质的量浓度对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意义? 学生活动:计算、分组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活动目标及说明:体会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计算、分组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巩固与提高 (教师活动)学与问(幻灯片展示): 1.将342 g蔗糖(C12H22O11)溶解在1 L水中,其物质的量浓度是1 molL-1吗? 2.从1 L浓度为1 molL-1的蔗糖溶液中取出100 mL,这100 mL溶液的浓度是多少?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哪些量变化了,哪些量没变? 练习与活动(幻灯片展示): 1.58.5 g NaCl配成50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 2.标准状况下,22.4 L HCl配成0.5 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 3.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的硫酸铝溶液250 mL,含硫酸根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mol。 4.0.1 molL-1 Na2SO4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SO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学生活动)计算、分组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说明: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能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问题情景 (教师活动)科学探究(幻灯展示): 运用已有知识,设计出配制100 mL 2 molL-1NaOH溶液的实验方案。设计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确保溶液体积为100 mL? 2.NaOH固体溶解会放热,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3.你所配制的NaOH溶液浓度很准确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充分发表意见。 (教师活动)总结我们的实验方案:首先计算并称出8 g NaOH,然后取150 mL的烧杯,将NaOH溶解于约20 mL的蒸馏水中,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向烧杯中继续加水至100 mL的刻度线。 由于烧杯的刻度不准确,故这种配制方法是很粗略的。下面我们介绍一种很精确的实验仪器——容量瓶。 (学生活动)倾听。 (说明: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认识利用烧杯等只能粗略进行溶液的配制,为下面介绍用容量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作铺垫。) 观察与思考 (教师活动)展示几种规格的容量瓶,让学生了解容量瓶的特点和规格。 介绍容量瓶的用途和使用注意点,演示容量瓶的使用。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倾听。 (说明:知道容量瓶的规格和特点,了解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容量瓶 ①容量瓶的特点和规格:标有温度、刻度线和规格(100 mL、250 mL、500 mL、1 000 mL) ②容量瓶的使用: Ⅰ.使用前要检漏; Ⅱ.不能直接溶解固体溶质或进行浓溶液的稀释,也不可用作反应器。 学习与思考 (教师活动)学与问(幻灯片展示): 学习教材配制溶液的过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概括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几个步骤。 2.用托盘天平能否称得5.85 g的NaCl?如果不能,我们可用哪种仪器? 3.如何尽可能地把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 4.如何确保向容量瓶中加水不超过刻度线? (学生活动)学习教材,分组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①计算 ②称量 ③溶解(静置) ④转移 ⑤洗涤 ⑥定容 ⑦摇匀 ⑧装瓶贴签 实践与提高 (教师活动)1.经过10多分钟的实验操作之后,让几个小组派代表进行了实验小结,指导对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探讨,会得到许多“闪光点”。 2.指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学与问”进行探讨(误差分析)。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1—5”操作训练,分组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说明: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并了解进行实验误差分析的方法。体会实验中的相互合作,学会与他人的合作学习。) 概括与整合 (教师活动)思考与交流(幻灯片展示): 1.比较两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提示:从定义、表达式等方面进行比较)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有哪几个步骤?有哪些注意点?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充分发表意见。 (说明:巩固本课时学习内容。) 练习与活动 1.以硫酸为例,探讨不同浓度硫酸在性质上可能会出现什么差异(可到实验室做实验,相关知识还可参考教材中有关硫酸的内容)。 2.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或化工厂调查化学试剂的浓度表示方法。 3.某实验中要用到物质的量浓度为6 molL-1、体积为200 mL的硫酸溶液,请尝试用密度为1.84 gcm-3、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配制所需的硫酸。 1.在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和实验过程中,我们如能敏锐地抓住学生暴露的问题,从学生暴露的问题入手,以讨论的形式和同学一起分析,解决了实验方案设计,也解决了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和实验注意事项。与以往对这些问题教师进行集中讲授相比,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容易感受到注意实验细节的必要性。 2.由于本课时学生活动较多,教学内容也较难,因此花时较多。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好教学节奏,有可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还有些内容本课时也因此无法涉足。这些我们可以利用课时练习等加以解决。 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溶质溶于水中无论是形成浓溶液还是稀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是不会发生改变的。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要选用合适的容量瓶,例如,要配制100 mL溶液就不能选用250 mL的容量瓶。其次,要按一定的步骤进行配制,这些步骤包括: (1)算——通过计算确定所需要的固体药品的质量或液体药品的体积。 (2)量——用托盘天平(精确到0.1 g)称量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用量筒(可精确到0.1 mL)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3)溶——在烧杯中将固体溶质溶解或将液体溶质稀释。溶解或稀释时可使用玻璃棒搅拌。注意若是稀释浓硫酸时,一定是将浓硫酸沿玻璃棒缓缓注入蒸馏水中而不能将顺序搞反,同时要及时搅拌散热。 (4)冷——将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 (5)移——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缓缓注入容量瓶中。 (6)洗——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7)定——即定容,把蒸馏水沿玻璃棒缓缓注入容量瓶中,当液面距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视线要保持水平)。 (8)摇——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有关注意事项: (1)选用规格与欲配溶液的体积相近的容量瓶。 (2)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方法是:加水至刻度线附近,盖好瓶塞,瓶外水珠用布擦拭干净,一手按住瓶塞,另一手手指按住瓶底边缘,把瓶倒立2分钟,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渗出。如果不漏,将瓶直立,把瓶塞转动180后,倒过来再试一次。 (3)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溶质。 (4)容量瓶不能长时间存放溶液,配好的溶液应及时转入试剂瓶中。 如果实验操作不当,会产生误差,例如: ①称量:若称量物错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上,配出的溶液浓度可能偏低。因为称量物(使用游码)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②未洗涤溶解用的烧杯和玻璃棒或洗液未转入容量瓶,配出溶液的浓度偏低,因为溶质少了。 ③量筒量取浓溶液体积时仰视刻度,浓度偏大,因为实际值比仰视读数偏大。 ④除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洗涤了量筒(或移液管),则浓度偏大。因为量筒(或移液管)在刻度时,没有把附在器壁上的残留液计算在内,用水洗涤反而使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造成浓度偏大。 ⑤未等溶液冷却就定容,浓度偏大;因为配出的溶液在容量瓶中冷却后实际体积偏小。 ⑥定容时仰视达标线,浓度偏小。因为溶液凹面高于刻度线,加水过多,溶液体积偏大(若俯视定容则相反)。 ⑦定容后倒转容量瓶几次,发现液面最低点低于刻度线,再补加水至刻度线,浓度偏小,因为刻度容量瓶刻度线时,对溶液体积变化作了考虑,补加水,反而使溶液体积增大。 ⑧配NaOH溶液,称量NaOH固体时在托盘上垫纸或直接称量,会使浓度偏小,因NaOH会潮解,称取的NaOH质量少于所需质量。 ⑨定容时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后用滴管吸出多余的水,浓度偏小,因溶质减少了。-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1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三课时 教案 2019 2020 年人教版 必修 化学 计量 实验 中的 应用 第三 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5460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