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促”等生字。会写“促”等生字。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读读背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忆、异”等6个生字。会写“深、忆”等9个生字。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a.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b.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c.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 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1.自由朗读,达以成诵。 2.同桌互读,练习背诵。 3.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文字用得特别好? 六、习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忆、异、逢、佳、信、遥、遍、插,组词朗读。 2.说说这些生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或互相评点或大堂展评。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附送: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教案2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要发散学生的思维)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生写一写)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 方法: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五、识字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促、深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方法:(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六、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书写生字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推荐相关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泊船瓜洲》(宋 王安石)、《杂诗》(唐 王维)三首古诗。-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 2019 2020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古诗 教案 新课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5479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