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 空气及氧气知识(基础梳理和知识巩固).doc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 空气及氧气知识(基础梳理和知识巩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 空气及氧气知识(基础梳理和知识巩固).doc(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专题一:空气及氧气知识专题 (基础梳理和知识巩固) 【基础梳理】 一.空气部分。 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 分数。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纯净物:只由 组成。(2)混合物:由 混合而成。 3.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 成分 主要性质 主要用途 氧气 (略) 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登山和宇宙航行等 氮气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 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利用惰性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等 4.计入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污染物是 、 、 等。与空气污染有关的三大环境性问题分别是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主要是由于 、 等气体引起,这些气体主要的来源是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 、 等气体引起,这些气体主要的来源是 ,臭氧层空洞主要是由于 等物质引起,这些物质的主要来源是 。 二.氧气部分。 1.氧气的物理性质:(1)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2)液态氧、固态氧都为 色;(3)密度比空气 ,所以可以用 法收集;(4)由于氧气 ,所以可以用 法收集。 2.熟悉氧气的化学性质,默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1)氧气与某些非金属反应 ①硫燃烧:在空气中 色火焰,在氧气中 色火焰,产生一种 气味的气体,请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 ②磷燃烧:产生大量的 (烟为固体,雾为液体),生成一种 色固体,该反应方程式 。 ③碳燃烧:在氧气中燃烧出现 光, 放出 。请写出炭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 。 ④氢气燃烧:产生 火焰,放出热量,烧杯内壁有 出现。方程式是 。 (2)氧气与某些金属反应 ①镁与氧气:燃烧,发出 光,发热,生成一种 色固体。方程式为 。 ②铝与氧气:常温下,在空气中就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 。方程式为 。 ③铜与氧气:在加热下, 色的铜粉变成 色。方程式为 。 ④铁丝燃烧:主要现象是 ,放出 ,产生 。(在集气瓶底预先放少量 或铺一层 ,目的是 。反应方程式 。 (3)氧气与某些化合物反应 ①一氧化碳与氧气:燃烧,产生热量,发出 火焰,方程式为 。 ②二氧化硫在尘埃作用下与氧气反应:方程式 。 ③亚硫酸在尘埃作用下与氧气反应方程式 。 ④点燃天然气:燃烧,发热,发出 火焰。方程式为 。 ⑤葡萄糖在体内缓慢氧化方程式: 。 ⑥天然气与氧气:燃烧,产生热量,发出 火焰,写出天然气发生不完全燃烧和完全燃烧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 、 。 ⑦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现象:比空气中燃烧( ),发出( )光,放热,瓶壁有( )出现,生成一种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氧化反应:与氧发生的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 性。)氧气的用途: 、 。 剧烈氧化:支持燃烧( 性)——可能引起爆炸 氧化 缓慢氧化:(举例: 、 、 、 )——可能引起自燃 4.请下列写出生成氧气的方程式: ①电解水: 。 ②高锰酸钾制氧气: 。 ③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 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氧气: 。 ⑤物理方法制取氧气: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氧气的 不同,通过控制温度,让 先从液态空气中蒸腾出来。 【知识巩固】(把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后面的空格中) 1.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 B.铁丝 C.一氧化碳 D.红磷 2.二百多年前,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可燃性 B.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A.氧化物 B.氧气 C.水 D.氧元素 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生铁 B. 矿泉水 C. 碘酒 D. 硝酸钾晶体 5.香烟烟雾中含有CO、CO2、SO2等气体,这3种气体的共同点是 A.都含氧元素 B.都含有氧分子 C.都能燃烧 D.都有毒 6.若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A.木灰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7.影响北京地区空气质量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是 A.CO2、O2、N2 B.SO2、NO2、粉尘 C.CH4、CO2、SO2 D.HCl、CO2、N2 8.潜水员在深水下呼吸所用的人造空气,是由氦气和下列哪一种气体混合而成 A.氧气 B.氢气 C.二氧化碳 D.天然气 9.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D.按体积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1% 10.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可以制取氧气 B.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C.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11.下列物质发生的变化与空气的成分无关的是 A.钢铁在空气中生锈 B.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 C.烧碱固体在空气中潮解、变质 D.碳酸氢铵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减少 12.关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丝生锈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丝燃烧产生白烟 B.铁丝生锈是缓慢氧化 C.铁丝燃烧的产物是Fe2O3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3O4 1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亮红色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变黑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 14.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 B.蔗糖的溶解 C.酒和醋的酿造 D.食物的腐烂 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用铝作导线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活性炭作净水剂 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 16.蜡烛、硫粉分别在空气中燃烧,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产生火焰 B.都放出热量 C.都是化合反应 D.都会生成氧化物 主要污染物 污染指数API 等级 可吸入颗粒物 208 Ⅳ M 40 Ⅰ 二氧化氮 23 Ⅰ 空气污染级别 Ⅳ 空气质量状况 中度污染 17.下表是2007年4月2日上海市的空气质量报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这天污染最严重的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 B.M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 C.M是一氧化碳 D.M主要是由燃烧含硫燃料产生的 水 红磷磷 18.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②③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 (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20.下图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图,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写出图中存在的“氧循环”(任—个) 。 (2)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 (3)氟利昂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原子,Cl原子对 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其过程可表示为:①Cl+O3—ClO+O2; ②ClO+O—Cl+O2,则Cl原子在臭氧反复分解的过程中充当 。(填“反应物” “生成物”或“催化剂”) (4)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有一种将CO2转化 的实验流程如下: 实验流程中CO2转化的最终产物为 (填化学式,下同),在此过程中有一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21.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是: 。 22.小明和小芳在讨论“能否用蜡烛燃烧法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一问题时,小芳认为:通过右图A装置,用蜡烛燃烧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会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她根据蜡烛燃烧产物的特点阐述了自己的理由: ,并用图A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结论。(注:本题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水槽中的液体是水) A B 小明认真分析了小芳的实验结果后,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还有其他原因吗?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了图B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1)取黄豆粒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分,放入捆在电烙铁下面铁片的凹槽内; (2)将燃烧匙内的蜡烛点燃后迅速插入钟罩内.并立即塞紧橡皮塞; (3)待蜡烛熄灭后(蜡烛有剩余),接通电烙铁电源,发现白磷先熔成液体,接着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说明通电前钟罩内含有 ,产生白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得出结论]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的另一原因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 空气及氧气知识基础梳理和知识巩固 江苏省 常州市 天宁区 中考 化学 专题 复习 空气 氧气 知识 基础 梳理 巩固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5481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