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夯实基础过教材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第1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练习.doc
《安徽省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夯实基础过教材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第1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夯实基础过教材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第1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练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第1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 (建议时间:50分钟 分值:34分)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1. (xx内江)运输浓硫酸的罐车应贴的安全警示标志是( ) 2. (xx北京)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 ) A. Fe B. CO2 C. Fe2O3 D. NaCl 3. (xx郴州)分别将一小烧杯浓盐酸、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生的共同变化是( ) A. 溶液的质量减小 B. 溶液的浓度减小 C. 溶质的质量减小 D. 溶剂的质量增大 4. (xx恩施州)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 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C. 能去除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D. 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5. 能用于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物质是( ) A. HCl B. KNO3 C. K2CO3 D. FeCl3 6. (xx永州)如图是硫酸性质的知识归纳,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 第6题图 A. 若盐为BaCl2的溶液,则反应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 若碱为NaOH的溶液,可以在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证明两者发生了中和反应 C. 若金属氧化物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可以利用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这一性质,除去铁锈 D. 若金属为Mg和Zn,将质量相等且过量的两种金属与一定量的稀H2SO4完全反应,Mg产生的H2多 二、填空和简答题 7. (xx成都)根据实验回答: 第7题图 (1)图1实验,用药匙的柄把端挑起一点氢氧化钙粉末于试管中,依次进行实验。观察到现象为:浑浊→变红→红色消失。 根据现象判断氢氧化钙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和化学性质,各填一条) (2)按图1实验完毕,所得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有的溶质是________,可能有的溶质是________。 (3)图2装置气密性良好。取0.5 g碳酸氢钠于甲中,加入2 mL盐酸,________(填操作),并将导管伸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出现浑浊。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甲作为发生装置还可制得的气体是________(填一种)。 8. (xx聊城)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敞口放置氢氧化钙固体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瓶药品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1)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第8题图 【猜想假设】猜想一:Ca(OH)2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 猜想三:CaCO3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1 g样品放入盛有50 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静置 烧杯底部有较多固体未溶解 样品中含有CaCO3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少许于 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2~3 滴无色酚酞试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品中含有Ca(OH)2 【得出结论】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 【反思交流】(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他认为猜想________也可能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同学认为要想验证猜想二正确,还需做如下实验:取实验(1)中未溶解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如有______________,则猜想二正确。 【拓展提升】要想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除需验证有生成物以外,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________________。 9. (xx合肥市四十五中一模)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时,甲、乙两位同学分别做了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实验(如图1)。 第9题图1 【实验现象】甲同学的实验中溶液有气泡冒出,乙同学的实验中溶液无气泡冒出。 (1)写出甲同学实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乙同学的实验中溶液为什么没有气泡冒出?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不仅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还可以生成碳酸氢钠。 第9题图2 实验编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 Ⅰ.用注射器1向小药瓶中缓慢注入少量的稀盐酸,边注入边振荡 细玻璃管中液柱略微升高 Ⅱ.换注射器2从瓶中缓慢抽取气体 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② Ⅰ.用注射器1向小药瓶中继续注入稀盐酸至有较多气泡产生 ____________ Ⅱ.换注射器2从瓶中缓慢抽取气体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细玻璃管在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实验①中细玻璃管中液柱略微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②中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①、②中步骤Ⅱ:注射器2必须缓慢地从瓶中抽取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4)此反应说明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可能不同,试另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答对下面的问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二】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利用pH传感器对相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pH为12)、碳酸氢钠溶液(pH为8.2)与稀盐酸反应时,pH的变化与盐酸体积的关系进行了测定,并做了如图3所示的对比图: 第9题图3 图中各线段实验现象如下表: 溶液 线段 实验现象 Na2CO3 AB 无气泡 BC 有少量气泡 CD 有大量气泡 DE 几乎无气泡 NaHCO3 MN 立即有大量气泡 NE 几乎无气泡 (5)在AB段,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 (6)分析图表,体现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分两步: 第一步反应:Na2CO3+HCl=== NaCl+NaHCO3 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A 2. B 【解析】碱可以与酸、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和某些盐反应,故选B。 3. B 【解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其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溶液的浓度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其溶剂质量增大、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溶液的浓度减小,B正确。 4. A 【解析】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A错误;NaOH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B正确;氢氧化钠可去除油污,因此可作炉具清洁剂,C正确;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D正确。 5. C 【解析】两者与HCl都能反应,都无明显现象,A错误;两者与KNO3都不反应,B错误;氢氧化钙溶液与K2C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钠溶液与K2CO3不反应,可用K2CO3鉴别,C正确;两者与FeCl3反应都产生Fe(OH)3红褐色沉淀,不能用FeCl3鉴别,D错误。 6. D 【解析】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盐酸,A正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二者发生了中和反应,B正确;氧化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因此可用硫酸除铁锈,C正确;过量的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取决于稀硫酸的质量,故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D不正确。 7. (1)微溶于水 能与稀盐酸反应(合理即可) (2)氯化钙(或CaCl2) 氯化氢(或HCl) (3)塞紧橡皮塞 Ca(OH)2+CO2=== CaCO3↓+H2O (4)H2(或O2)【解析】(1)由于向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钙粉末出现浑浊状态,说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钙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滴加稀盐酸后红色消失,说明氢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反应。(2)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实验完毕后所得溶液中溶质除酚酞外,一定含有氯化钙,当稀盐酸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还有HCl。(3)根据图2实验可知,将两种反应物放入试管中,再塞紧橡皮塞,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这是由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4)图2的发生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如实验室制取氢气,或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8. 【猜想假设】Ca(OH)2和CaCO3 【实验验证】(2)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反思交流】(1)一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未溶解的固体可能是氢氧化钙 (2)气泡产生 【拓展提升】有剩余 【解析】【猜想假设】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若氢氧化钙完全变质,则药品只有生成物碳酸钙;若部分变质,则药品有生成物碳酸钙和反应物氢氧化钙;若氢氧化钙没有变质,则药品是氢氧化钙;根据题干所给的猜想可能,故猜想二是Ca(OH)2和CaCO3。【实验验证】(2)根据实验结论:样品中含有Ca(OH)2,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可得出实验现象是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反思交流】(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题干中实验现象烧杯底部有较多固体未溶解,未溶解的固体可能是氢氧化钙,故猜想一也可能正确。(2)要验证猜想二正确,需要确定(1)中未溶解的固体有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故可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拓展提升】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时,既要考虑生成物,也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9. (1)Na2CO3+2HCl=== 2NaCl+H2O+CO2↑ (2)平衡小药瓶内外压强并指示瓶内压强变化 加入的稀盐酸使瓶内液体量增多压强变大 (3)瓶内有气泡产生,细玻璃管内液柱明显上升 防止抽气过快导致空气从细玻璃管内进入 【实验反思】(4)碳和氧气反应时,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合理即可) (5)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氯化钠 (6)NaHCO3+HCl=== NaCl+H2O+CO2↑ 【解析】(1)甲同学将碳酸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稀盐酸过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 2NaCl+H2O+CO2↑。(2)细玻璃管的作用有两个,一是调节瓶内外的压强,二是利用管内液面的变化指示瓶内压强的变化,实验①中细玻璃管内液柱略有上升,说明实验中瓶内压强略微变大,其原因是由于稀盐酸的注入,使瓶内液体量增多,压强变大。(3)实验②中可观察到瓶内有气泡产生,细玻璃管内液柱明显上升,实验①、②的步骤Ⅱ中注射器2都需缓慢从瓶中抽取气体,其原因是防止瓶内压强减小过快,导致空气从细玻璃管进入瓶中。【实验反思】(4)反应物之间的用量不同,产物不同的例子有碳在氧气中燃烧时,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等。(5)AB段是往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此时无气泡产生,说明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所以AB段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氯化钠。(6)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分两步,第一步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第二步是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 NaCl+H2O+CO2↑。-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2019年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夯实基础过教材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第1课时 常见的酸和碱练习 安徽省 2019 年中 化学 复习 第一 部分 夯实 基础 教材 第十 单元 课时 常见 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5489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