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doc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 产生的主要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设计思路】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早发展起来的经济发达地区,其发展的过程对我国其他区域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本节主要探讨其发展的条件、过程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措施。在发展条件中除了内因外,产业转移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等外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诊断;二是建构“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知识框架;三是进行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本节课利用自主探究、分组合作等形式来突破重点、难点,利用“典型例题”和“拓展训练”环节,暴露学生答题时的思维障碍,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灵活迁移地理知识的能力。 【知识构建】 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二是产生的主要问题。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工业化 内因:自身条件 外因:产业转移 城镇数量增多 畜牧业区 问题 相互促进 珠江三角洲 城市化 形成城市群 全国轻工业、外贸出口基地、城市化水平高 城镇规模扩大 可持续发展 重复建设突出、 城市建设落后 生态形势严峻、人地矛盾突出 产业升级难度大 措施 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图1 【教学目标】 1.利用课前准备中的自我诊断部分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等考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检查,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初步掌握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利用近几年高考卷或模拟卷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 1.复习重点 依据考试说明和近年高考的实际情况,本课重点是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推进过程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的对策。 2.复习难点 本课涉及的内容本身难度不大,难的是运用该案例对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和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 精心编制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对学生做过的导学案进行认真批阅,了解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认知状况,分类整理出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导学案中提出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教师再寻找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案例或例题,并设计好整个教学步骤,以便在最恰当的时候将恰当的案例或例题呈现。 【课堂活动设计】 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考向 分析 投影展示近年来江苏高考题中有关“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题目。 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理解高考试题中有关“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考题的切入点和重难点。 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运用。使学生本了解单元知识在高考中的地位,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学习 目标 展示 投影展示《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 ①朗读考试要点;②说出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理解简要分析考试要求。 明确学习目标。 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 考点诠释: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1)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 (2)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3)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还有产业升级面临困难、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等。 2.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区位 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问题 产生原因 解决措施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珠江三角洲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影响产业升级 加强城市之间的协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推进“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 城市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严重滞后不相适应,“城中村”现象普遍 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工业、城市建设占用的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建设项目多,大量占用耕地 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 珠江水质恶化 工业废水和污水直接排放 提高污水处理率,实行达标排放 酸雨危害严重 火电厂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大力推广洁净煤燃烧技术;发展核电等新能源;节约用电,提高能源利用率 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 提高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率 探究活动1:以珠三角地区为例,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探究经济发展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后,珠江三角洲城市数量大增,城市人口比重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目前非农业人口已占70%。 图2 图3 图4 材料二 图2是珠三角地理位置示意图,图3是我国不同区域城市化模式图,图4是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比较图。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完成表1(珠江三角洲地区早期经济发展条件) 条件 优势 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位于低纬度、东(东、西)半球地区 海陆位置 背靠祖国大陆,面向南海 相邻位置 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自然条件 地形 平原为主 气候 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水源 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交通 水陆交通便利,对外联系便捷 文化环境 著名侨乡 历史因素 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历史经济基础好 政策 改革开放最早地区,优惠政策 对外联系 对外联系方便,信息来源快、广 国际背景 发达地区将 劳动力、资源密集型 产业向外转移; 该地区利用 劳动力、地价、政策等优势吸引企业来投资 (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图3中空白区域。据此判断:一般来说,城市化的直接动力来自________,根本动力是______________;反过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会促进工业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3)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具体表现,并尝试绘制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模式图。 (4)从图4可以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5)结合图5,完成表2(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 图5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工业产值增长速度 慢 快 (6)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3(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及解决对策) 主要问题 产生原因 解决措施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 产业 基础、 科技 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珠江三角洲由于_南岭_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影响产业升级,此外劳动力、政策优势丧失等 调整产业结构。如:加强农业,调整工业(淘汰、改造耗能大、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三产业 重复建设突出 缺乏分工、协作 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加强城市之间的协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城市基础设施 亟待完善 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不相适应,“城中村”现象普遍 加强城市的管理和规划,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人地矛盾突出 工业、城市建设等大量占用耕地 落实耕地基本保护政策,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 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 忽视环境保护、污染治理 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图6 答案:(1)答案见表1中横线部分内容 (2)图3自上到下,自左向右依次是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小商品经营、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工业化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3)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业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模式图如图6 (4)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增多 (5)答案见表2横线部分 (6)答案见表3横线部分 思路点拨: 图7 不同区域城市化模式的比较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发展中国家一般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甚至全国其他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城市化出现了一些典型的模式(如图7)。 探究活动3:典型例题,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水 循 环 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中的图8。 ②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 ③教师指导学生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 ①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 ②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①选择江苏大市模拟卷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 ②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③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 [典型例题1](xx届 苏州模拟卷)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8是长江中游三省示意图 。 材料二 连接武汉、长沙、南昌三市,形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位于中国最中心的“三角形”就是“中三角”,即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它圈涵三省精华,承载着三省加速崛起的希望。 材料三 近年来,以武汉、长沙和南昌为核心的三个城市群相互间的经济联系不增反减,在项目、资金争取和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彼此间的竞争常常超过了合作,其结果是虽然经济都有所发展,但在国家中的地位却下降了。 图8 (1)武汉所在省份简称_________。“中三角”地区冬季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 (2)三省矿产资源特点是_______和____等;应大力开发利用的能源是________,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三省中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最具优势的是_____省,理由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分析长江中游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请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_____________ 答案:(1) 鄂 低温少雨 (2) 分布广 种类多(或者有色金属特别丰富 ) 水能 水能丰富,水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建设水电站具有综合效益 (3) 湖南 水能丰富 ;有色金属矿产最丰富 (4) 【酌情给分】问题(答出四点 ):①产业结构相似(老化),以重化工业为主;②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环境恶化;③盲目竞争、重复建设;④“城市病”系列问题(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 建议(答出四点 ):①对外加大开放,积极承接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②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③防治污染,改善环境;④区内加强分工与协作;⑤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 探究活动3: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2。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水 循 环 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中的图9。 ②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 ③教师指导学生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 ①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2。 ②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本题难度很大,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要求很高。 ①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 ②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③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 [典型例题2] 甲为“珠江三角洲略图”,乙为“黄河三角洲略图”。读图回答问题。 (1)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地区之一。试从地理位置方面分析该地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2)与珠江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缺乏大型港口。试从自然方面分析其原因。 (3)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通过对黄河三角洲1981年与2000年卫星遥感图片的判读,获得了某些地理事项的变化资料。请从下表五项内容中任选两项说明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地理事项 分布 1981年 2000年 ①植被 很少 多 ②三角洲面积 小 大 ③沿海海水含沙量 大 小 ④盐场面积 小 大 ⑤东营市城市用地面积 小 大 答案:(1)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对内对外联系方便;毗邻香港、澳门,便于引进外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2)黄河河口泥沙淤积严重;通航条件差;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河口位置不确定。 (3)①植被:提倡植树种草;建立保护区,保护天然植被:土壤改良,农田增加。②三角洲面积:黄河泥沙不断淤积。③沿海海水含沙量: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效果显著,输沙量减少;黄河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使河水输沙能力减弱;黄河上世纪出现过断流等。④盐场面积:市场需求量增加,促进了晒盐业的发展。⑤东营市城市用地面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口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石油资源开发。 思路点拨:(1)从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技术等方面作答即可。(2)泥沙淤积、通航条件及河口改道等方面思考即可。(3)任选两项,注意从变化趋势上有针对性的阐述其原因。 知识体系建构: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建构地理知识体系 ①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复习的主要内容 ②投影展示学生绘制的知识结构,组织学生点评。 ③投影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图1)。 ①学生回忆本节课主要考点,并在笔记本上绘制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②互评,完善知识结构。 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加深理解,形成思维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重点图像] 图像解读:该图信息丰富,根据图例可知:矿产资源丰富是其发展重要条件,推动该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面临挑战是:自然:洪灾频繁;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单一,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可能雷同,需要加强分工协作;环境污染较重等。-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教案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一轮 复习 经济发达地区 可持续发展 课时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5489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