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6寓言二则教案 湘教版.doc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6寓言二则教案 湘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6寓言二则教案 湘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6寓言二则教案 湘教版 狐狸和乌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狐狸的3次施计和乌鸦的3次反应是教学的重点;对寓意的理解是难点。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具准备: 幻灯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一)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狐狸的本性是什么吗?(狡猾)你们见过乌鸦吗?它和黄鹂、孔雀、百灵鸟相比,它的羽毛漂亮吗?(不漂亮)它的叫声好听吗?(不好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关于狐狸和乌鸦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学了这一课之后大家就知道了。 (二)板书:狐狸和乌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把带生字的词语圈出来读两遍。 2.在自然段的前面标出序号。 3.边读边思考:狐狸是怎样把乌鸦叼的肉骗到手的。 4.看看课文插图画的是哪一自然段的内容。 三、检查学习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卡片,用指名读或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 2.检查“一”字的读音。出示卡片:一天、一眼、一片、一看、一张。 3.提问: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然后请8名同学分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四、小结:大家在这节课学习得很认真,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相信大家会更积极主动。 五、作业: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一、各自小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理解课文。 (一)学习一至三自然段。 让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听第一自然段的录音,提问:你通过听和看知道了什么?(乌鸦住在树上的窝里,狐狸住在树下的洞里,它们是邻居,互相比较了解。)同时利用插图认识“窝”和“洞”。 导言:这两个邻居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来看下面的课文。 指名读二、三自然段,要求边听边想: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乌鸦找到一片肉,心情怎样?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狐狸看到乌鸦叼着肉怎样了?它心理会想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大家齐读: 很高兴还可以怎样说(特别高兴、十分高兴、很得意。)从哪儿看出乌鸦很得意?(它叼着肉站在树枝上,正在显示自己。) 乌鸦正得意,被谁看见了?(狐狸)。狐狸看见肉后怎样了?(馋得直流口水),直流是什么意思?(不停地流)这说明狐狸馋到了极点,想马上把肉吃到嘴。 (二)学习四至八自然段。 导言:狐狸馋成这样,会怎样做呢?下面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四、五、六、七自然段。 提问:开始狐狸是怎样做的?(它想了想)“想了想”是指狐狸在干什么?(在暗暗打主意)你知道它在想什么?(我得想个办法,让乌鸦张嘴把肉掉下来。)接着它又是怎样做的呢?(它向乌鸦说了三次话。)让学生画出狐狸说的话和乌鸦听后有什么反应的句子。 理解重点词句。 提问:狐狸第一次对乌鸦说了什么?说话时表情怎样?狐狸为什么要笑着对乌鸦说话,为什么要用“您”“亲爱的”这些词?(表示亲近、友好,想得到乌鸦的好感。)这时乌鸦有什么反映?(不作声)它为什么不作声?(因为嘴里叼着肉,不便回答。) 提问:看见乌鸦不作声,狐狸又说了些什么?它问候乌鸦孩子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关心乌鸦的孩子讨好乌鸦)这回乌鸦又有什么反应?(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看了狐狸一眼”说明什么(说明乌鸦有些动心了。) 提问:狐狸看到乌鸦有些动心了,接着又说了什么?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奉承、吹捧乌鸦,让它更加得意,好张嘴唱歌。)乌鸦听了狐狸的话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张嘴唱歌,肉被狐狸叼走了。) 小结:狐狸不用向乌鸦要,也不用抢,而是通过亲近、讨好和吹捧,把乌鸦嘴里的肉骗到手,说明狐狸怎么样?(狡猾)爱吸奉承话的乌鸦怎样了?(上当了) 第三课时 一、分组读课文。 二、指名读全文。 三、指导朗读。 1.读狐狸说的三次话。 第一次说的话要用友好、尊敬、问候的语气读。 第二次说的话要用亲近、关切的语气读。 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赞美和请求的语气。 2.读乌鸦发出的声音“哇……”时,声音要适当放低、拉长。 四、讨论。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别有用心的人做坏事,总爱采取狡猾的欺骗手段,花言巧语,奉承讨好,如果只喜欢听别人的奉承话,就会上当受骗。)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练习。 1.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2.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的书写。 肉:共六画,笔顺是冂、内、肉。 掉:右上是“上”,不是“十”。 窝:不要写成宝盖儿。 羽:两个“习”要写窄些。 3.每个生字写两遍。 4.指导完成课后第二、三题。 酸葡萄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葡、萄、仰、折”。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寓言《酸葡萄》。 3. 理解寓言《酸葡萄》,感悟寓言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酸葡萄》,感悟寓言中蕴涵的道理。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通过学习《狐狸和乌鸦》这一课,使我们知道了爱听别人的奉承话就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这一次,狐狸肚子饿了,发现了一个葡萄架,它又是怎样做的呢?学完《酸葡萄》,你就会明白。 2.板书课题,学习生字。葡萄(p to):都是上下结构,下面略有不同,一个里面是“甫”,一个里面是“”。 3.成熟的葡萄是不是酸的呢?(不是)为什么狐狸说它一定是些酸葡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 三、理解词语,扫清障碍。 1.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学生读。 2.学生自学生字词。 3.做“开火车”游戏,检查自学情况,师生交流。引导:“折”字在“折腾”一词中读“zhē”,除此外,还有“zh”和“sh”另外两种读音。 4.积累新词。 垂头丧气:形容失望的神情。 折腾:指反复做某事。 稀罕:认为稀奇而喜爱。 5.小结过渡:词语是组成文章的单位。读课文时,只有读懂词语,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读懂整篇课文。 四、学习课文,感悟内容。 1.自读自悟。 (1)学生自由读文,说说知道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交流。教师顺学而导,着重引导理解狐狸说那些熟葡萄酸的原因。 2.释疑解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1)狐狸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干什么? (肚子饿得咕咕叫,找东西吃) (2)狐狸发现了一个葡萄架后,又有何反应? (乐得三步并做两步奔了过去,馋得直流口水,使劲地又蹦又跳) 动作表演,理解“又蹦又跳”的含义。 (3)狐狸吃到了葡萄没有? (没有吃到一颗葡萄) (4)狐狸为什么没有吃到一颗葡萄? (因为葡萄高高地挂在葡萄架上,无论狐狸怎样跳,都够不着) (5)狐狸说那些葡萄是酸葡萄,真的是酸葡萄吗? (不是,从又圆又大、晶莹、紫得发亮这些词可以看出葡萄已经成熟了,而成熟的葡萄不是酸的) (6)狐狸为什么说熟葡萄是酸葡萄? (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就故意说是些酸葡萄,这是自欺欺人的表现,也是一种精神安慰法,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就认为这种东西不好,是坏东西) 五、课堂小结。 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附送: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在金色的沙滩上2教案 人教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小姑娘助人为乐、诚实纯朴的美好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文通过发生在金色海滩上,小姑娘和画家之间发生的三件事,表现了小姑娘助人为乐、诚实纯朴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中所叙述的具体事情,领会小姑娘的美好心灵。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齐读课题。 2.学生自己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3.出示幻灯。 读准下列加粗字的音: qn jiā jiāo 衣裙 画夹 礁石 qn jiāo gē 沁出 焦急 搁在 s kn lu 塑料 看着 漏出 4.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 (2)课文讲了哪三件事? 5.填空练习。 (1)( )为( )看衣服。 (2)画家送贝壳给小姑娘,小姑娘( )。 (3)画家故意把贝壳丢在地上要小姑娘捡,小姑娘( )。 6.让学生找出以上三件事分别在文中的哪些段落。 第一件事:1~12自然段。 第二件事:13~17自然段。 第三件事:18~21自然段。 7.请三人各读一大段。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文中哪一段写了海滩美丽的景色? (1)速读全文,找出有关内容。 (2)指名读第6自然段。 (3)理解“一望无际”的意思。“一望无际”是指一眼望不到边。 (4)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 2.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等了多久?从哪些语句看出来? (1)同桌讨论学习。 (2)集体交流。 从以下语句可以看出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时间很长。 “太阳刚冒出海面。” “太阳越升越高。” “傻孩子,火热的太阳会把你晒坏的。你回家吧,东西搁在这儿,我给你看着。” “海水轻轻地漫上沙滩。” “小姑娘的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神情。” 3.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等了那么长时间,心里非常焦急,但是为什么不听老伯伯的劝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画家回来? (1)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话。 因为小姑娘答应了叔叔,一定得等他回来,所以她不听老伯伯的劝告,依然耐心地等待。 (2)通过这件事看出小姑娘有什么品质? 体现小姑娘乐于助人和认真负责的好品质。 4.小姑娘把落在海滩上的贝壳,一颗一颗捡起来还给画家。画家的眼圈为什么红了? (1)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小姑娘把落在海滩上的贝壳一颗一颗捡起来还给画家,画家的“眼圈红了”是因为他没有料到小姑娘会这样做,没有想到这个普通的小姑娘有着这样一颗金子般的心,有这样纯洁美好的心灵,画家被真诚深深感动了。 (三)总结全文。 1.本文写了几件事? 2.从这三件事中,你体会出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四)创设情境,配乐朗诵。 (1)文中出现几个角色? (2)要读出什么语气。 (3)分角色配乐朗读课文。使同学们在一种美好的情境中去领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 板书设计:-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下册 6寓言二则教案 湘教版 2019 2020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寓言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5509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