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4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4教案 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4教案 苏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4教案 苏教版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在读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和小组合作探究的优势,解决学习中的疑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人性美,树立奉献就是快乐的人生观。 2.感受文章语言美。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突破方法:自主读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难点:朗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深刻含义。 突破方法:先理解课文内容,交流感受,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想。 教法:读议法。 学法:自读、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准备:读熟课文。小组合作,初步探究文本,初明事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自主探究 1.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儿子也很爱高尔基。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做上相应的读书记号。 2.自读,教师适当参与指导。 【设计意图:做读书记号,既是要求,更是方法指导,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汇报自读所获 1.谁来读一读你标画的词、句子,再谈谈你读出了什么? 2.交流,教师鼓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自由汇报,鼓励性评价,尊重学生的自我体验,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走进文本,品悟明理 1.读学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谈谈感受。 (2)你来读读这句话,我们听听高尔基是不是“很爱”他的儿子。教师引导生读好。(评——好!我听出来了,高尔基真的很爱自己的儿子。引导:那儿子对父亲怎样呢?) 2.读悟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联系实际说说对“探望”的理解,感受儿子和妻子对高尔基的爱。你能用这个词来说一句话吗? (2)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撅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3)认真读一读,说说都读出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只有10岁的儿子,不顾长途奔波的劳累,顾不上休息,为爸爸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这是对爸爸的浓浓情意和深深祝愿,对爸爸的敬爱之情! (4)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读出情感。小组读、个别读、齐读。 3.读学4-5自然段 (1)课件出示,欣赏鲜花盛开的美,进行视觉感受。 (2)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文字,再感受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开的美好。 指导读:读出美、读出香、感受美好。 (3)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文字,指导读,体会心情:高兴、骄傲、想儿子……感受高尔基对儿子的爱。(小组交流读、指名读、齐读) 4.讨论学习6-9自然段 导语:高尔基看到这些美丽的花儿,高兴地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中他说了些什么?认真读读这封信,用心体会高尔基是怎样教育儿子的。 课件出示信的内容,大声将信读两遍。 指导讨论: (1)两个“美好的东西”分别指什么? “美好的东西”第一指鲜花,还包括好的品质、文明的言行、给人留下的美好的回忆…… (2)你是怎么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小组交流讨论,推荐汇报。) 给: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 拿:向别人索取。 (3)儿子种的花草在“院子里”,为什么高尔基说是“岛上”? 体会高尔基的良苦用心,希望儿子做一个让“所有人都需要”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是一种超脱了人间亲情至上的崇高的爱,体现了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4)指导学生有感情再读信的内容。 【设计意图:考虑到文本内容的难易度不同和学生的理解能力,选用“读学”、“读悟”、“讨论”等不同方式,结合学生的自我体验,读议结合,从本质上理会“‘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真谛:人生的快乐在于奉献,人应做一个有益与社会的人,一个“所有人都需要的人。体会到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之心,这是一种超脱了人间亲情之上的崇高的爱。】 四、体悟迁移 你曾经给别人留下过“美好的东西”吗?说一说。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回忆“美好的东西”,唤起情感共鸣,既利于对主题的理解,也是实时的品质教育。】 五、课堂小结: 1.儿子收到父亲的信,他一定也会很高兴,他会怎样给他的父亲回信呢?你来替他写一封信给高尔基,好吗? 2.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如果你碰到需要帮助的人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行为引导,正是做一个有用于社会的人的表现。】 板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爱 “给”,永远比“拿”愉快 附送: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鲸 1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鲸》选自人教版教材第九册。文章通俗易懂,段落清晰明了。作者紧紧抓住鲸的特点,采取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四方面内容作以介绍,是一篇难得的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可以学习语文多种说明方法的科普说明文。 一、突出语文特点,渗透科学素养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们始终牢记:语文课是姓“语”的。所以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突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要使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知识和科学态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以无形的渗透。以本节课为例,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在内容上做过多的纠缠,进行繁琐地分析理解,从而把它上成一节自然常识课(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科学课)。而是要以课文为例子,紧紧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多媒体演示及多种形式的朗读增强学生对鲸的感性认识;通过“巨鲸演讲团”的特殊形式使书面语言得以内化,以此增强学生对鲸的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鲸这个庞然大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乐意自己主动地作进一步的研究,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二、强调个性朗读,体现科学素养 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同一篇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而有感情地朗读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的外化理解,我们当然应该尊重这种可贵的个性。其实,感情朗读应是受到文章的感染,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后的自然流露,达到“其言皆若出之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在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比如在让学生读出鲸很大这一特点时,我力求做到不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要他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只要能让大家感受到鲸很大就可以”,这样不使学生受到书本的限制,而是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尽量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对于同一个内容,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学生也就必然会在这自读自悟中感受着朗读的乐趣,个性得到了发展,对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虽然有些孩子读得让我们这些大人听来觉得不敢恭维,但是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这不就是一种科学态度的体现吗? 三、实施对话教学,融入科学素养 我国千年以来形成的师道尊严使师生之间缺少一种和谐的交流,而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那必将使学生失去对知识的主动探求欲望,从而造成其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缺失。众所周知,民主、平等是对话教学的第一法则,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情趣、看问题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和言语的感知、理解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应创设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思考、疑惑,让学生之间彼此思想碰撞,言语争辩,从而达到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的美妙境界,让每一个学生在生动的语文课堂上锤炼语言,展示内心,张扬个性,体悟真情,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本着一种与学生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态度,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把课堂变成“学堂”,使师生成为学习的伙伴,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是在和我们一起研究学问。这应当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渗透吧。 应该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并没有故意“讨好”科学教育而把语文课与其进行生硬地捆绑。我觉得,语文课堂上其实时时处处都在体现着科学教育,而我们的实验就是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整合,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富有科学的气息,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4教案 苏教版 2019 2020 年级 语文 上册 高尔基 儿子 教案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5514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