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
《河南省郑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三章:《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课 题 《论语十二章》 课时安排 共( 2 )课时 课程标准 标注课程标准页码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背诵。 2.归纳文言现象。 3.理解每一章所体现的思想。 4.领悟《论语》的深刻含义,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课文,达到背诵。 2.归纳文言现象。 教学难点 领悟《论语》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朗读法 品味法 教学准备 PPT 课前作业 背诵《论语十二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 环 节 一 一、导入: 1.语录中孔子及其弟子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请试着读一读。 课件出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明确〕 感叹的语气。 上句中哪些词语有感叹的意味? 〔明确〕 者、夫、不。 师小结:关注这些文言词语,有加强感叹语气的效果,让我们体会到发自肺腑的感叹。 2.文中哪些虚词也有类似的表现力? 〔明确〕 哉、也、乎、亦、焉等 这些词语的语气都是一样的吗? 〔明确〕 不一样,“哉”“也”饱含赞扬的语气。“乎”蕴含着发人深省的语气,有着快乐的语气。“焉”显示出肯定的语气。“亦”透露出高兴的语气。 3.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这几个语气助词的作用。 二、归纳概括重点文言现象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悦”的古字,愉悦,高兴 )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 2.古今异义。 (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 今义:数词,三)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诚信;今义:相信) (4)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5)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6)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 今义:可能,许可] 3.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活用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4)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旧知识。 新,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新知识)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为乐趣) (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优点,长处) (7)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作动词,吃饭) 4.一词多义。 (1)为 (2)而 (3)知 (4)其 课中作业 朗读《论语十二章》。 环 节 二 三、反复吟诵,理解内涵 1.理解每一章语录阐述的道理。 【生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做好小组的分工,把十二章的内容分配到小组中,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反复吟诵,展开讨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明确〕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明确〕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明确〕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必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用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明确〕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明确〕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做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明确〕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明确〕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明确〕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确〕 孔子在河流的源头,抚今追昔,满怀感慨,自告且忠告所有决心开始“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立志“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继,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这里必须明确,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是对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的忠告和勉励。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明确〕 一国的军队,可以夺取它的主帅。可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却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确〕 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修德进学的门径:学欲广博,志欲坚定,外问于人,内思于心。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志”。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这就叫“切问而近思”。 2.课文中有哪些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格言?有哪些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格言? 〔明确〕 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格言有:第1、2、8则。 关于学习态度的格言有:6、7、9则。关于学习方法的格言有:1、4、5、12则。 3.请根据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格言,想想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么样的人。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抓关键词。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人相处讲究忠诚、诚信。 (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重视长时间的学习和培养个人道德修养。 (3)“人不知而不愠。”——宽广胸怀。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求取不义之财,提倡安贫乐道。 4.结合课文有关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格言,谈谈自己悟出的求学之道。 〔明确〕 抓关键词。 (1)“学而时习之”——“学”与“习”统一起来。 (2)“温故而知新”——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统一起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和思考相结合。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四、学生质疑,合作探究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课中作业 齐背《论语十二章》。 环 节 三 五、拓展延伸 通过积累,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用成语做归结并板书: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六、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课中作业 背诵《论语十二章》 课后作业设计: 1.背诵并默写本文。 2.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修改人: ) 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成语: 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教学反思:-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十二章 河南省郑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论语十二章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河南省 郑州市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11 论语 十二 课时 教案 新人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552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