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布衣元帅教案 浙教版.doc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布衣元帅教案 浙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布衣元帅教案 浙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布衣元帅教案 浙教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 2.掌握6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大意,概括三个小故事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课文中心。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审题质疑。 (1)读了课题,有什么要问的?(布衣元帅指谁?为什么是“布衣”元帅?课文写了哪些事? (2)引导:“布衣”是不是单指通常意义上穿布做的衣服? 请在阅读时找出课文理解的依据。 2.初读自学。(小黑板揭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划出新词。 (2)划出解释“布衣”含义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3)课文写了哪几个小故事? 3.检查学生对课文熟悉情况。 (1)“布衣元帅”指谁?随机简介徐帅。 (2)你怎么理解“布衣”这个词的意思?(此间涉及中心理解,只要求找到课文依据,说出大致意思。要点:①指徐帅平时穿“蓝布旧衣”;②指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③指一生做“人民的公仆”。) (3)课文哪些情节使你感动?(展开议论,三个小故事都应涉及,通过议论,交流课文内容。) (4)凭借标题,说出三则小故事主要内容;完成作业本第5题。(基础好的班级也可以先独立归纳,再交流。) 4.自学字词井检查。 (1)拼读生字,同桌互查生字认读。 (2)小黑板揭示练习要求。 ①查下列带点宇,把意思旁注在书上。 功高盖世 战功赫赫 喃喃自语 告诫 ②根据意思写词语。 朴素、踏实,不浮夸。( 朴实无华) 自以为有功劳而骄傲自大。(居功自傲) 左看看,右看看。(左顾右盼) 描写、刻画。(写照) (3)课堂交流。 ①读生字和词语,正音:埋怨mn 告辞c 身着zhu蓝布旧衣。 ②解释带点字及整个词语的意思;检查落实第②题带点字的意思。 ③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随机引导联系句子加以理解。 ④总结。怎样理解词语。学到了什么。 5.作业。 (1)读课文10分钟。 (2)根据自己的实际,抄写生字、词语。 (3)完成作业本1、2两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三则小故事,训练朗读,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阅读三则小故事,训练朗读,感受徐帅朴实无华、平易近人、严格要求子女的品质。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1.指导阅读“一块地毯”。 (1)自由读课文后,述说故事主要内容。 (2)揭示句子:“这……”秘书很不情愿。” ①句子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欲言又止) 他本来想说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意思把秘书想说而没说出的话写出来。 ②动笔后交流。(要点:秘书的想法——元帅家铺地毯并不过分;招待所也不缺地毯。) (3)开始不情愿的秘书,为什么当天就把地毯送到了三座门招待所?(徐帅的解释感动了他。) 指导朗读徐帅的话。平静但坚决。速度略慢。“穷”、“都应该”、“建设上”读得稍重些。 (4)分角色朗读徐帅和秘书的对话。(从朗读中体会徐帅送地毯的原因——想到的是国家。) 2.指导阅读“看门老人”。 (1)默读,标出写新娘想法的句子,比较新娘想法前后有什么不同,想法的变化说明什么。 自学思考一小组议论。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理解程度。 (2)小黑板揭示句子: 做梦也没想到徐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 读句后理解: ①“这样”指怎么样?(讨论。要点:穿蓝布旧衣;住小胡同,大门脱落了油漆;会给他们开门;门口没有哨兵……) ②“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仅仅指生活上朴素吗?圈出描写徐帅神态的词。(和蔼,慈祥,亲切,体会平易近人,待人朴实无华。) (3)说话。联系课文内容,用上“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或“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说一句话。(展开讨论,注意纠正递进的语病。) (4)朗读课文。读出新娘想法变化的感情层次:激动一几乎惊叫一喃哺自语。 自由读体会一指名选读,评价引导一齐读。 (5)课文是写徐帅的,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新娘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侧面反映徐帅朴实无华o) 3.指导阅读“路是人走出来的”。 (1)这则故事的标题和前面学的两则有什么不同?(引用徐帅的话作标题。)划出课文原句,读第1节。 (1)理解句子。 ①“铺路”上的引号是什么意思?(表示特定的称谓。) ②用课文中的句子解释“铺路”的意思。(靠着爸爸的名声要房子;搞不正当的活动为个人谋取好处。) ③“告诫”的近义词有哪些? (教育、教训、警告、劝告……)这些近义词能不能替换“告诫”?为什么?(引导体会用词的优劣。可以替代,但不及“告诫”既有警告,又有劝导的意思,表达徐帅对于女的严格要求更准确。) ④“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用惊叹号?(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去闯。加惊叹号,强调其严肃性,语重心长。) 试读这句话。 (3)在换房问题上徐帅又一次告诫子女。分角色朗读饭桌上的对话。(指导点拨徐帅的口气应是认真、严肃的。) (4)明明是一次谈话,为什么用“审问”这个词?(体会引号作用:严肃查问的特定说法,反映徐帅严格要求子女。) 4.质疑。 5.作业,选择一题。 (1)用“……没想到……竟是……”这样的句式写两句话。 (2)给第3个故事的直接对话补上人物的神情、动作(提示语位置应有变化),表达徐帅对子女的严格和厚爱。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1小节,体会作用,领悟课文中心。 2.选择一则小故事复述,完成作业。 教学重难点: 领悟课文中心。选择一则小故事复述。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回顾课文内容,探究人物品质。 读了三则小故事,你觉得徐帅是怎样一个人?(鼓励联系课文,多角度演说。如不图享受,事事想到国家,生活朴素,平易近人,对子女严格要求等。) 2.学习第1小节,体会作用,领悟中心。 (1)默读,思考每句话的意思。 (2)读第1句。这句话讲了哪两层意思? 说说“功高盖世”和“朴实无华”的意思。对比着写强调什么?(始终保持革命者的本色——本来面貌。) (3)第2句话写什么? 怎么理解“人民的公仆”就是他一生品质写照这句话’(他用这句话勉励自己、鞭策自己,时时、事事做人民的公仆。) (4)这一节与三个小故事反映徐帅的品质有什么联系?(是全文的总起。概括了徐帅的品质:一生朴实无华,做人民的公仆。) (5)读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习题6。交流,议论为什么排除选项(1)(2)。[选项(1)不是本课内容的中心;选项(2)只概括了第1则小故事反映的品质,不全面。] (6)再审题。联系第1自然段,说明为什么称徐帅是“布衣元帅”?“布衣”这个词和中心有什么联系?(含蓄点出中心。) (7)小结,领悟课文中心思想最基本的方法是理解主要内容。设想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要赞扬什么。除这个方法外,有时还可以注意文章有没有点出中心的句子。注意审查题目。 3.选择一个故事,详细复述。 (1)提示要求。详细复述可以理解为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因此要保留情节。准备的时候记住情节要点,按要点讲,不要背课文,可以根据需要对句序、句式作调整。讲的时候态度要自然大方,声音清晰,语言连贯、流畅。 (2)准备一指名引路(评价)一四人小组交流。 4.作业。 (1)听写词语。 (2)完成作业本3、4两题。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庐山云雾 1教案 浙教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 增添(zēng tiān)姿态(zī ti)遮挡(zhē dǎng)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 绒帽(rng)缠绕(chn ro) 系 j 系鞋带 x 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节: 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1.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2)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3)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4)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四、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奇丽,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__________________,漫步山道,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__________________。 4.那么奇丽的云雾想想细细去欣赏?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像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5.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么? 五、作业 1.练习册。 2.朗读背诵课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布衣元帅教案 浙教版 2019 2020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布衣 元帅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5529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