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姥姥的剪纸》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姥姥的剪纸》教案 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姥姥的剪纸》教案 苏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姥姥的剪纸》教案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人人都有姥姥,她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白或黑,或普通或神奇……你的姥姥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她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和她的感情怎么样? 2、有个叫笑源的人,她和姥姥的感情非常深厚,他的姥姥最拿手的是剪纸。为了表达他对姥姥的深切思念之情,他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姥姥的剪纸》。 3、亮标。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了解课文大意。 2、指读课文,及时正音:“择、猪、爽”为翘舌音,“屯”为前鼻音,“爽”为后鼻音。并纠正字形:“岂”上下结构,下面为“己”,不出头。“刁”下面为提,不是撇。 3、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剪纸的技艺高超,深入人心。 4-6自然段,讲述了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 7-12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深情。 13-自然段,讲述了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的“我”的挂念,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读第一节,“左邻右舍”“都”贴着姥姥的剪纸,说明了什么?大家为什么都喜欢姥姥的剪纸呢? 2、自由读课文2-3小节,思考上述问题。 3、交流 A.技艺高超“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材料平常,方法简单,居然“要什么有什么”“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邻居的赞叹,“下蛋、打鸣”则从侧面反应了姥姥剪纸的逼真。(指导朗读,读出剪纸的逼真、人们的赞叹) B.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可见姥姥人缘极广;“撩起、擦擦手”可见姥姥干脆利落,说剪就剪;“”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可见姥姥的爽朗,剪纸有针对性,会剪的东西多,各有用处。“接着干活”可见姥姥的勤劳。 3、指导朗读。 4、小结: 作者的姥姥就是这样普通的老人,因为她有着所有普通妇女的美德——勤劳善良。但是说她普通却不又普通,她身怀剪纸绝技,广结善缘。她是一位多么了不起的女性啊! 四、作业 1、抄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划去错误读音。 择(ze zhai)菜 刁难(nan nan) 三伏盛(sheng cheng)夏 薅(hao ru)草 机灵(ling ling) 数(shu shu)九寒冬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搜集资料:我国还有哪些民间艺术? 第二课时 一、亮标 1、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姥姥的剪纸》,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目标: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b、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的意思。 c、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d、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的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二、学习课文4-6小节 1、课文中说,姥姥的剪纸技艺深入人心,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你们想见识一下精美的窗花吗?好,现在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欣赏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 电脑展示。看了这些剪纸作品,你有什么话要说? 2、是呀,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从课文第四小节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一下。 3、自读交流 A.“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梅便完成了。” “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剪窗花难度之大,“工夫不大”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由此可见她技艺高超。 B.“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说明我打心眼里佩服姥姥的剪纸技术。 展示“喜鹊登梅”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梅”,我们来欣赏一下。梅枝、喜鹊形象怎么样?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安排如何?看到这里,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 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谁能把作者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4、我服了,可是还找借口,我怎么说的,姥姥又是怎么说的?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 5、出示“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 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从这段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评价,读得真好,听了她们的朗读,慈爱的姥姥与顽皮的作者形象已经浮现在我们眼前了。 6、姥姥说,“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巧的意思是?技巧,巧妙的办法。从第六节中的那句话可以看出姥姥姥姥掌握了剪纸的技巧,手很灵巧? 7、理解“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说姥姥的手就是眼睛是因为——姥姥的手有家数,有分寸,有把握,也就是姥姥说的“有准头”;说剪刀好使,就像姥姥延长的手指是因为——姥姥的手非常灵巧,把剪刀运用得灵活自如。 8、熟的意思是?熟悉;姥姥对什么最熟悉不过?为什么她会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不过?她是怎么剪的呢? “数九寒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这些词语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地剪,使得姥姥对“喜鹊登枝”非常熟悉,所以产生了一些灵巧的方法,剪得熟练。 9、对于熟能生巧的道理,你有这样的体验吗?(打毛衣、包饺子) 10、姥姥剪纸技艺高超,除了经常练习,熟能生巧,还有什么原因呢? “我看惯也记牢了姥姥剪纸时身心入境的神态,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身指——身体,心指——精神,入境是指——进入某种状态或境界。 姥姥剪纸是什么神态呢?请同学们看书中插图,姥姥剪纸时眼睛紧盯着手中的剪刀和彩纸,眼神——专注,对手中的活儿是——一丝不苟,整个的身体和精都沉浸到了非常快乐的剪纸活动中了。这就是“身心入境”的神态。 11、姥姥的专注令我着迷,那剪刀行在纸上的刷刷声,悦耳之极。 理解“悦耳之极”,悦耳意思是——动听到了极点。姥姥剪纸的刷刷声,为什么会如同音乐般美妙动听到了极点?手法娴熟,如同行云流水,富有节奏、韵律。 这句话通过我的感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谁来读一读这一句,表现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三、学习7-12小节 1、观察姥姥剪纸简直成了一种享受。密云多雨的夏天,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拴”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什么?(吸引)姥姥的剪纸竟然有这么大的魅力,可以牢牢的吸引住我,抵挡得住游泳的诱惑!可见姥姥的剪纸技艺多高啊! 2、屋檐下,姥姥剪了几幅图样给我,分别是什么内容呢?它们都表达了姥姥怎样的感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7-11小节,思考一下。 3、讨论交流 牛驮着兔子;牛和兔子一起啃食青草——疼爱 4、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屋檐下洋溢浓浓的亲情。老师请几位同学们来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出这样其乐融融的场景。 5、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 6、开始,姥姥是用剪纸来“拴”住我的心,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姥姥的剪纸技艺多么高超啊!这些兔子和老牛形象各异——引读—— 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从此段话中你体会出作者饱含了什么感情呢?(赞美、依恋) 7、我们能读出作者对姥姥的感情吗?指读,齐读。评价。 8、本段文字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大家可以背下来吗? 出示“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的兔子,()的兔子,()的兔子;()的老牛,()的老牛……兔子总是在(),老牛总是在()。我摆弄着()的窗花,对()的兔子和()的老牛充满了好感。”同学们可以先参考着背,再不用依靠来背。 四、学习13小节 1、姥姥一直用她的剪纸表达着对我浓浓亲情,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的剪纸,其中一幅是这样的: 出示“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连接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 我明白了姥姥对我有什么“期待”?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是啊,无论我走多远,都走不出姥姥的目光,走不出姥姥的牵挂。 出示“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都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当我忆及姥姥的剪纸声时,我的梦境里会出现哪些声音,哪些景物?从本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谁能用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时映现、无论何时何地、立刻变得 4、小结:顽皮可爱的作者让姥姥牵肠挂肚,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姥姥让作者魂牵梦绕。我们再一次被她们之间浓浓的亲情感染了。齐读课文末节。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我们的姥姥也同作者的姥姥一样,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她们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我们的浓浓亲情。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个亲切而又温暖人心的名字——姥姥! 六、作业 基础题 1、查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拓展题 1、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难精的民间技艺。有机会上网的话,可以登录中国剪纸网,进一步了解我们灿烂的剪纸艺术,也可以搜集其他品种的民间艺术的资料。 2、在收到姥姥寄来老牛望着远去的小兔子的剪纸后,作者心境肯定颇不宁静,眼前肯定会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候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假如你是作者,该怎么给姥姥回信呢?试着写写。 板书: 广结善缘,心灵手巧 姥姥的剪纸―――――――――――→ “我” ←――――――――――― 亲 情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看云 识天气》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l.理解恰当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复习分类说明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合作互助,质疑探究,小组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体会谚语这种语言的形式美。 二、重点•难点 重点: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难点: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学生一时难于分辨,所以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进行说的比赛,其中还可以培养观察能力。 2.听音乐,描述可能出现的画面。 3.分小组讨论,进行制表。 4.搜集有关识别天气的谚语,班上交流,并建立一个小天气预报站。 四、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画面: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点砸在盆上叮当响,人们四下奔跑的声音,鸡鸭乱叫声。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暴雨来临时的场面,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暗示天气变化。(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和想像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 (-)明确目标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理清如何看云识天气。 3.打比喻、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及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怎样看云识天气。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什么的文章? 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 (2)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来? 体裁说明文,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2.读课文,第1段老师范读,第2段全班女生齐读,第3、4两段分别由两名女同学朗读,第5段、第6段分别由两名男生朗读,第7段全班男生齐读。 3.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4.这样分段,体现了什么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 5.阅读第1段,回答下面各题。 (l)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 (2)如何分层? 第一句是第一层,最后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第二层。 (3)第一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态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态万千”相照应。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相照应。 6.分组讨论制表,把同学们分成三个组,第一组阅读第3段,讨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第二组阅读第4、5段,讨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第三组阅读第6段,讨论并制出云彩识天气简表 7.同学交流如何看云识天气。 8.由多媒体演示云和天气的变化,并伴随音乐,同学们看着画面进行复述。 9.再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云低而厚密,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分类别。 (2)“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打比方。 10.本文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打比方,在文中找出例子来。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句子有: (l)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3)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4)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5)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6)隔着云着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分类别:光彩有晕、华、虹、霞。 (四)总结、扩展 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十分清晰:首先说明春云可以识天气。因为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十分密切,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详细、缜密,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雨的云,又从云的形态特点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说到云的光彩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彩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云的种类很多,但说明层次不乱,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有助于把“春云识天气”的事理说清楚。最后画龙点睛,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拟题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阅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即最后一段分组拟题,互作答案。 结尾总结全文、点题,同时说明了看云识天气的局限性。 (五)布置作业 在课外,练习看云识天气。试着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把结果写在教室后墙的黑板上。-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姥姥的剪纸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姥姥的剪纸教案 苏教版 2019 2020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四 单元 12 姥姥 剪纸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5529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