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冀教版.doc
《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冀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冀教版.doc(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冀教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结合买书包和鞋的问题情境,经历自主尝试连减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 2. 能力目标: 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式题。 3. 情感目标: 在与他人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 境 创 设 师:小华带100元钱到商店买了一个书包和一双运动鞋,小华还剩多少元钱? 师:要想知道小华还剩多少元,必须先知道什么?(让学生弄明白问题与条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生: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探 究 体 验 观察情景图 师:你从图里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我们怎么就知道小华还剩多少元了呢?你们会算吗? (自己在本上写一写,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师巡视,找不同算法来展示并请学生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师:你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的想法和刚才那位同学的一样,只是写的算式不一样。那你在计算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呀? 师:你说的真棒!这样的算式是连减算式,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要从左往右算。那你们能用完整的竖式把它计算出来吗? 师:好,在你的本上试着算一算。 师:谁愿意把你的计算过程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师:大家和他的计算方法一样吗? 师:除了这两种算式之外,你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师:真不错,这种方法也很简便,还有谁是用这种方法做的呢?你们都很聪明! 师:你还有和他们不一样的算式吗? 师:你这个算式挺有意思,给大家说说你的想法吧! 生:我是先算29+56=85,在用100减85就是剩下的钱。 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 师:那我想问你几个问题,(指着小括号)这是什么符号呀? 师:你为什么要加上它呢? 师:哦?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恩,你懂的真多! 师:在这个算式里【 板书:100-(29+56) 】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叫“小括号”,我们这样来读这个算式,“100减去29加56的和”,你来试着读一读。 师:在这个算式里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呢?小组四人说一说 生:有了小括号,可以先算小括号里的。 师:那你们能试着算一算这个算式吗?(指名板书计算过程)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吧! 生:我是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用100去减。 师:非常好,你们和他做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你们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师:你的方法更特别了,快给大家说说。 师:真不错,你非常聪明。小华呀特别感谢大家用这么多种方法来帮他解决问题,他夸你们真棒!很聪明,你们想变得更聪明吗?师:那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屋,去看看有什么样的挑战在等着我们。 生:我知道了小华买书包花了20元,买鞋花了56元。 生:我知道了小华带了100元。 ①生:我是这样算的100―29=71(元) 71―56=15(元) 我想先用100减去买书包的29元钱等于71元,再用71减去买鞋的56元钱就是剩下的钱。 师:你说的真清楚,写得也很整齐,真棒!还有和他不一样的算式吗? ②生:我这样列的算式 100-29-56 =71-56 =15(元) 生:我是用100减去买书包的29元再买鞋的56元钱就是剩下的钱。 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生: 我是从左往右算的,先算100-29得71,再用71减56。 ③生:我是这样写的 29+56=85(元)100-85=15(元) 师: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吧! 生:我是先算买书包和鞋一共花的钱,再用100减去花的钱就是剩下的钱。 ④生:我是这样写的 100-(29+56) =100-85 =15(元) 生:是小括号 生:加上它就能先算。 生:数奥上学过。 生:读100-(29+56)这个算式。 ⑤生:我是这样做的 100-(29+56) =100-(30+60)+5 =100―90+5 =15(元) 生:我是先把29和56都看成整数30和60,再用100去减,在加上多减的5,就等于15。 实 践 应 用 出示习题 师:看题,读要求 师: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 师:没有小括号的算式在计算的时候按照什么顺序?有小括号的算式又按照什么顺序? 师:好,我们分组来做。 (展示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生:我发现上下两个算式的数字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上面的算式没有小括号,下面的算式有小括号。 生:没有小括号的算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的。 附送: 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加和减教案 苏教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 出示图1,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 (2) 出示图2,图3,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 3、“想想做做”第3题。 (1) 出示加法算式:1+1=( ),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 出示:2+1=( ),1+2=( ),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五、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第5题)。 六、小结: 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七、教学后记: 1 由于在幼儿园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和是5的加法。 2 有一小部分学生不太明白加法的具体含义。 5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的例题、“试一试”,第4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 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 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 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 4、“想想做做”第5题。(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四、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一、 教学后记:1学生能够掌握5的减法,有一小部分学生不能具体落实减法中的具体含义。 2 学生能够很快算出结果,有一部分不能通过加法来计算减法的结果。 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的例题、“想一想”,第42~4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3个桃,并对它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3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中午时,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呢,一口气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它们各吃了几个桃? 二、新授: 1、操作学具: 讲述:同样是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个数也不同。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图片你替桃,分别演示一下三只小猴吃桃的情况。 2、教学例1: 讲述:请大家把书翻到下面写着“42”的那一页。这页书上面的两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把看到的告诉同桌。 指定三人说图意。并提问:要算“现在有几人”,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指名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3、教学例2: 交代:投影出示两盆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提问:谁能算出“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列出算式。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 一盆开了5朵,另一盆一朵也没有开,所以 5 + 0 = 5 左边一盆开 右边一盆一朵 两盆一共 的朵数 也没有 开的朵数 4、教学“想一想”。 讲述:刚才大家算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 (出示0+3和3-0)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计论说说怎样想的,再填在课本上。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 提问:0+3为什么等于3?3-0为什么也等于3? 5、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都和几有关,谁能有一句话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刚才“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什么出没有了。所以它就出去找食物。后来它发现了两棵树,就印在我们书上,看“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找到了桃,它是怎么算的?你能算出小猴现在有几个桃吗?晚餐它吃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小组检查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做完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再列出算式。 4、“想想做做”第4题(口答) 讲述:根据刚才看到的,谁能把每组题整好队,按顺序说一说。 小组讨论,交流。 四、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关0的加、减法怎样算? 安排学生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二、 教学后记:这节课的学习情况较好,学生能掌握0的加减法,也能明白其意义。 和是6、7的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4页的例,第44~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法算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初步感受简单的函数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所有的数字娃娃中,6和7是最要好的兄弟。有一天,他们却吵起来了,6说:“两个数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和7的算式多。”7说:“不对,不对,两个数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较多。”小朋友,你认为谁说得对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是6、7的加法。(出示课题:和是6、7的加法)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操作学具 请小朋友拿出学具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填在下表里。再比一比,到底谁的加法算式多? 2、教学例1 电脑演示学生植树的动画,让学生说说动画的意思。 提问: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 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 教师左手拿2支笔站在学生中,分别叫前后的学生列算式,得到不同的算式。(2+5=7,5+2=7) 提问:从这两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3、教学例2 电脑出示例2图:3个青辣椒,4个红辣椒,再出示括线和问号,告诉学生:这是括线和问号。 让学生猜括线和问号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请学生互相说一说整个图的意思,再指名说。 4、“想想做做”第2题——说一说 让同桌学生说一说图画的意思,再指名说,然后把算式写在书上。 5、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提问:黑板上的算式有点乱,谁来整理一下?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整理。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叙述:小朋友表现很好,老师带你们到动物世界去轻松一下,好不好?(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四、小结与质疑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吗? 三、 教学后:1 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会通过数的分合来学习新知识。 3 对于利用加法求减法,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利用。 4 计算的时间太长,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快的反应出来。 6、7减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例题、“试一试”,第46—4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景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出6、7减几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愿意与别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星期天到了,智慧爷爷要带同学们到课外去学习一些知识。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观察情景图 (1)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三、建立模型 1、同学们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么哪种方法更能表达图意呢? (1) 学生评价,教师引导。 (2) 学生讨论并列出算式。7-3=4 7-4=3 2、“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列式,并简单表述想法。 四、应用拓展 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智慧爷爷很高兴,他要奖给你们一些礼物只要你们答对问题,礼物就属于你们。 1、“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列式。 (1)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 交流时重点探讨第3幅图。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说图意,再填写算式和得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说出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再自己画线连一连。 4、“想想做做”第5题。 7只蜻蜓,飞走几只,还剩几只呢? 填完7-□=□后,再交流。 5、“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回答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提问题的能力。 6、“想想做做”第4题,“吃蛋糕”比赛。 蛋糕上写着3组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智慧爷爷带我们到课堂外面去,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得到他的礼物的? 四、 六、教学后记:1 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会通过数的分合来学习新知识。 3 对于利用加法求减法,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利用。 4 计算的时间太长,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快的反应出来。 能提前备课,而且态度认真,教学过程详细,坚持写教后记。 钟焕兰 xx.10.12 和是8的加法和8减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页的例题、“试一试”,第50~51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喜欢学习数学,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1、出示游泳活动的情景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 2、集体交流:看了这幅土,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怎样算? 怎么想5加3和3加5等于几? 看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3) 看了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3、提问:同样的一幅图,小朋友们列出了几道算式?看了这四道算式,你想到些什么? 4、“试一试” (1)出示兔子拔萝卜的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3)集体订正:让学生结合图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及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二、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1) 看图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2)集体订正: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为什么第二幅图只列出了两道算式? 2、游戏巩固 游戏一:帮帮小河马。 出示□+□=8,说明:小河马遇到难题了,看它多着急啊!你能帮帮小河马吗? 让同桌一起用数字卡片摆一摆,说一说算式。 游戏二:旋转木马。 在旋转木马的音乐声中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同桌互相交流。 游戏三:放鞭炮。 用卡片逐题出示 “想想做做”第4题,指名口答。如回答对,其余学生发“嘭、啪”声;如答错,则发“嗤”声。 3、“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说出图意后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4、“想想做做”第6题。 小组合作探讨:根据图意你们能列出多少道算式?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四、教学后记 和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页的例题、“试一试”,第56~56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正确计算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具有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3、逐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导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足球队 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第一次冲出亚洲,进入“世界杯”。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有趣的数学“足球”赛。比一比,哪组“进球”个数多。 二、 复习铺垫 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赛。 三、 自主探究 1、通过“看看想想”,探究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提问:球场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细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讲述: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在足球比赛中,一般是按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这样,你能说出哪些算式? 提问: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请把书翻到第55页,试着填一填。并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 总结: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等等。这些算式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这类加、减法还有很多题目,你们想自己学习吗?(板书:和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 2、通过“玩玩想想”,探索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1) 独立操作,写算式。 学生抛10个花片,根据正面和反面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2) 学习小组交流算式、算法。 (3) 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4) 学生上黑板归类并有序整理写有题组的纸片,及时记忆。 四、 轻松一刻 师生共同表演“凑十”歌。 五、 巩固深化 1、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 (1) 师生同做。(2)同桌互做。 2、10减几 讲述:小兔子见小朋友这么聪明,也要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任何数,请算出得数。 六、课外延伸 一座小木屋前有2个男孩,1个女孩。问:如果一共有10个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几个女孩? 七、教学后记: 求未知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2、初步体会数的分与合和求未知加数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 3、发展数学理解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讲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指挥爷爷奖给我们一个智慧盒,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边讲述边打开礼盒,指名看看,并说给大家听,里面装了8个大苹果,还空着两格。 二、观察探索,积极思维 1、出示情景图,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吗?可以怎样提出问题?想不想把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 板书:8+( )=10 揭题:这个( )里为什么没有数?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 )里的数填上。 2、动手摆学具,独立思考,发现( )里可填2。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 )里应填2? 三、应用拓展 1、独立完成6+( )=10 2、“想想做做”第1题——信鸽送信。 讲述:信鸽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飞翔,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愿不愿意?请用铅笔引路,把信和邮局用线连起来。 3、出示课件“小白兔拔萝卜”,让学生分两组进行拔萝卜比赛,初步体会□+□=10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4、“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是怎么比的?把想法告诉大家。 四、总结点拨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五、教学后记: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的例题,第58~5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体会 1、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2、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1。 贴出例1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表演动作。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区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点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运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又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 ,6+1=7)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一来列式? 你能给这样一来的算式取个名字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想想做做”第1~3题。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学到哪些知识?回家后出题给爸爸、妈妈做,好吗? 五、教学后记: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页的例题,第60~6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观察、联系生活情景,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发展初步的计算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师知道下能提出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问题的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多媒体演示两个情景。 (1)乘客上车、下车无序拥挤。让学生评一评这种行为,并猜一猜车上人数增减情况。(不能确定) (2)乘客上车、下车竟然有序(2人下车,3人上车),让学生说一说,并想一想车上人数增减多少?猜一猜车上人数大约有多少? 2、讲述:同学们,要弄清每一次上、下车人数和车上人数还有多少,我们不但要细心观察每次上、下车人数,还要根据车上原有的人数进行加减计算。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多媒体演示动画片: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3人上车。 提问:(1)从刚才的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2)你能用学具来摆一摆刚才乘车的情况吗?(3)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动画片的意思吗?(7-2+3=□) 2、揭示课题。 质疑:这一题和我们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一样? 3、探究算法。 提问:加减混合的算式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思考。 板书:7-2+3=8 让学生一起说一说计算过程: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多媒体出示一幅美丽的森林动画。 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学生在小组内描述,然后完成书上填空。 请几名学生说计算过程,然后同桌互说,再全班一起说。 2、多媒体继续演示:大熊猫高兴地带领大家往前走,穿过田野,前面是一片草地,草地上有假山、亭子,引出“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图意,填空。 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统计做对的人数,做错的改正。 3、多媒体继续演示:穿过草地,绕过池塘,大家来到了森林,出现“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大森林里有猴子、熊猫,还有兔子。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请在小组里填空。填好后,在销赃里先说一说每一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然后全班交流。 4、提问:白兔跳篱笆跳累了,我们帮它摘丝瓜好不好?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连线、交流。 四、课堂总结 多媒体继续演示:大熊猫说:“小朋友今天的表现不错,其实,不只是大森林里有数学知识,只要小朋友留心观察,你的周围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到时候欢迎大家再来大森林里做客。小朋友,再见!”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学得开心吗? 五、教学后记:-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 加减混合运算教案 冀教版 2019 2020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加减 混合 运算 教案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5557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