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教案.doc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教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语文《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课时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儿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语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3)完整地齐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用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电脑多媒体课件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读后讨论: 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1)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许多年; (2)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3)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4)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第二课时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朗读课文,体会李四光是怎么问题的;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难点: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二、学生质疑,教师引导释疑。 1.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 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2.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3.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小组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三、激疑拓展 小时候 发现问题 奇怪的大石头 震惊世界 长大后 勇于探索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四光,导入课题。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大朋友——课件出示李四光头像,简介他的生平。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3、你对小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对李四光的印象。如:爱思考,爱提问,好问好学,等等。 4、能用书上的话来充分说明你的观点吗? 三、再读课文,合作研读 1、再读课文,划出说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2、小组合作,互相说说自己的观点和句子。 由记录员做好记录,准备全班交流。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藏、卧、旅、考” 第二课时 一、认读词语。 二、全班交流。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研读有关句子。 如: 1、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为什么李四光会对这块石头感兴趣呢,这块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可用因为……所以……让学生说说原因。让学生感知巨石形象及李四光的好奇之心。 2、李四光跑去问老师…… 想象情境,进行说话练习。 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同桌演一演对话。 指名演一演。 3、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 老师的回答令李四光满意吗? 说话练习: 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应该会把草地(),可它没有卧进土里,所以一定()。 从而让学生感受李四光好问好质疑的品质。 4、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师生演演这次对话。 李四光在请教多人失败后,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5、这个问题李四光一直想了很多年,直到……才…… 用直到……才……说话。感受李四光的执着,认真的态度。 6、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探索的可贵品质。 三、总结升华 1、小李四光从一块巨石质疑,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初的成果震惊了全世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有什么感想? 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什么话? 教学过程 1. 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你见过大石头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它时是什么感觉?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幻灯片),看看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是怎样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的。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有什么问题吗?好,我们先来看看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词 地质学?冰川?突兀? 第四纪冰川:约250万年前至今.那时候气候异常寒冷,人们将处在这个时候的冰川称为第四纪冰川 突兀:山石等物高高地立在一个地方 1:同学们越来越会学习了,预习的时候就可以提出那么多的问题,。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你们通过读文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相信你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问题的答案 就藏在课文里。现在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现在就来读读课文好吗?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生: 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然后跑去问老师和爸爸。然后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问老师和爸爸有没有解决疑惑? 生: 讲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靠自己出国学习解决疑惑的故事 师:很好,说明你认真的读了课文并且去思考了.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 生:讲了李四光的事 师:讲了他的什么事啊?我们前面学习了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你已经把人物说出来了,还有谁补充?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 师:有两个时间 生: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知道了答案 师:那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我们要学会善于倾听,把全面同学说的都补充起来,看看谁最善于倾听,你说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找到了答案 师:好,前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都讲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谁能看着灯片一气呵成来的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说明你的概括能力特别强,谁来说 (放幻灯片) 幻灯片:李四光小时候_______,问_____________长大后-----------------------------,终于弄明白了____________的故事 生:李四光小时候对大石头 产生疑惑,跑去问老师和爸爸,老师和爸爸也不知道答案。长大后,李四光出国学习终于弄明白了石头的来由的故事。 小结:这个同学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出来了,真不简单!概括能力真不错! 2我们刚刚了解了李四光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疑惑和解决疑惑的故事,那文中的李四光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爱提问/爱思考/善观察板书:爱提问(提炼同学的观点写上) 爱思考 3:你们说他爱提问爱思考,那李四光到底提了什么问题?请大家找出来。默读一下李四光小时候的部分,边读边批注,边读边思考看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你说 a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很好,这句话李四光是放在心里还是说出来的? 生:说出来的 师:是说出来的吗?看看课文: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 生:放在心里的 师:很好,他还提了什么问题? 生: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师:还有没有?你说 c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师:好,李四光提了这么多问题!真是个爱思考的小孩!好,我们先来看看他心里的疑惑(幻灯片) 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a好,李四光通过捉迷藏对大石头产生了疑问,而其他小伙伴没有却产生疑问。 那说明李四光比别人善于观察,对吗?嗯,善于观察就要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发现别人没有注意的事物。很多科学家都是善于观察的人 b好,有问题就去想办法解决,跑去问老师 嗯,不懂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态度。有了问题,就要大胆的去问。 正是因为他心中产生了疑惑,才推动他不停的去寻找答案。这是个很关键的地方。那么他内心的这种疑惑,谁能把他读出来?你读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有点疑惑的感觉了,还有没有读得更疑惑的? 师:还有没有认为读得比他好的? 师:很好,我能够感觉你心中那个大大的疑问号了,好,全班一起来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读得更疑惑一点----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语言训练 师:嗯,很疑惑了。心中很疑惑,有个大大的问号在心里,于是跑去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呢?下面谁来当李四光来问问老师?你说 生: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你问老师连称呼都没有,真没礼貌。老师不回答你这个问题,重新问一遍 生:老师,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我怎么听不明白呢,哪里的石头?注意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你说说 生:老师,草地上的大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老师是怎么回答他的。谁来做老师,回答他?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老师的语气应该怎样呢?还有没有谁来做老师?你来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师:从这句话发现了什么? 生:发现老师不确定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恐怕 师:好,那该怎么读?谁来当老师? 生: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所以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b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个问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因为老师没有回答李四光的问题。只是说石头在那的时间长。李四光就更急却的想知道石头是从哪儿来的! 生: 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李四光的问题.他就问得更深入了.想知道是谁放在那里的 师:哦,有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谁做老师来回答他?你说 生: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不肯定 师:从哪里看出来? 师:好,怎么把老师的不确定表达出来呢?谁来读? 生: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好,老师的回答,李四光又问了个问题 c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出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个问题提得好吗?好在哪里? a他通过分析老师的回答进一步的提出了问题,爱动脑筋.勤于思考 b善于分析老师的答案。不仅善于问还善于分析问题,不盲从。 板书:爱动脑,勤思考,善分析,不盲从 那老师怎么回答呢?谁来做老师?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老师当时答不上来,他说这句话是心里会怎么想? 不好意思/被问住了/ 好,那应该怎么读?谁来?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嗯,很好.大家想不想当小演员?—想 好,下面我们搞个小角色表演,你们先跟同桌把李四光和老师的对话排练一遍,然后叫同学来演一演…… 演得真好。再叫两个同学来演, 不错,大家给掌声表扬他们。 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谁愿意做旁白? 男同学读李四光,女同学读老师的 读了这一段话的对话有没发现和前面课文的对话有些什么不一样? 没有提示语,还发现了什么,每人的话都成一个自然段 对了,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连文章的特殊表达方式也发现了。这样子的对话不仅清晰而且很简洁。以后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这么写 好,老师被问住了。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同学们想一想他会怎么问爸爸,爸爸又会怎么回答.同学在下面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下课后再写一个小练笔,通过对话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好,演员开始排练。 小演员都准备好了吗?好,你们来演一演。问爸爸的话可以参照李四光问老师的话来提问,再想象一下爸爸是怎么说不清楚的。 4.李四光解决了疑惑没有?怎样解决的? 生:解决了。他去英国学习地质学,明白了冰川可以推动巨石 师:是解决了吗?他明白了家乡的石头是从哪儿来的了吗? 生:没有,他还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那块那石头,才弄明白是从秦岭来的 师:怎样考察?想象一下考察会做什么呢 生:可以拿个放大镜看看那块石头,可以看看草地周围 4.李四光的故事对你什么启发? 生:要向李四光一样爱思考/勤动脑/打破沙锅问到底 (放幻灯片,打出李四光的照片) 师:看,李四光爷爷来了,你们对他说些什么? 生:李四光爷爷,你真爱学习 生:李四光爷爷,我要学习你爱思考,勤动脑 师:说的真好,好好学习,勤于动脑。我相信将来你们也会像李四光那么有出息的.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附送: 2019-2020年小学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葡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时的情景。 情意:使学生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学会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通过朗读,使学生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2、 难点:复述课文,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的情景。 教学策略 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悟中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理解时围绕课后思考题“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充分讨论,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复述课文,培养理解能力及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 启发谈话 揭示课题 1、 出示葡萄图,提问:小朋友请看,这是─葡萄(板书:葡萄) 相信在座的大多数同学都吃过葡萄吧,你觉得它的味道如何? (板书:妈妈的) 2、 今天我们来读一个童话故事,题目就是—《妈妈的葡萄》 3、 指名读题。(指导读好轻声,突出侧重读音) 4、 围绕课题质疑。 谈话交流。 说说葡萄的味道:酸酸甜甜的。 指名读题目;齐读。 质疑。 通过谈话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学课文 过渡:那就赶快去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们在反复朗读课文后准会找到答案的。 (一)结合课文读 1、 学生推荐读第一部分1-2段。 2、 哪一组小朋友愿意起来读读课文的3-6自然段? 3、 最后的7-10段,钱老师想请咱们女孩子来读读,好吗? (相机在副板书上写出学生读不准的字、词,相机正音) (二)默读课文,交流问题 过渡: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那么刚才提出来的问题能解决了吗?不着急,请大家再仔细默读一遍课文,可以做做记号。 组织交流问题: 刚才你们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自己能解决了吗? 自读课文。 推荐一名读。 小组读。 女生读。 读准字音。 默读课文,适当作上记号。 自主学习,练习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一、第一部分1-2段 1、这是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故事是这样发生的故事的—范读1-2段,你最想说什么? 2、朗读。(重点读好小狐狸边哭边讲、可怜的样子和妈妈的疼爱的样子) 过渡:狐狸妈妈是怎样去给孩子找东西吃的呢? 妈妈摘葡萄的原因。 练习分角色朗读。 指名读3-4段。 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二、第二部分3-6段 1、 狐狸妈妈出发了─指名读,妈妈是怎样去的? (1)出示句子: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 指导反复朗读,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些什么? 指导读出艰难的样子、很累的样子。 (2)师:你还从哪儿看出妈妈很累,找到葡萄很不容易? 找出“终于、又”一词,(板书:找葡萄)指导朗读第3节。 2、 终于找到了葡萄,妈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指名读4段。 出示:急急忙忙(指名读词)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妈妈急急忙忙跑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能在原地做做动作吗? 朗读句子,交流。 练习有感情朗读。 找出“终于”一词,练习朗读第3节。 指名读4段。 读词语:急急忙忙 做动作理解、体会。 感悟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深深 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指导读出妈妈急急忙忙的心情。 3、师:妈妈一心想着孩子饿得慌,急急忙忙往回赶,谁来读读第5段? (1)你有没有发现和前面第三段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出示: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 (3)指导分组练读。(再次体会妈妈的疲劳、艰辛) 4、过渡:可是,突然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发生了。 (1) 放录音。 (2) 听了这一段录音,你的心情怎样? (3) 出示文字。 (4) 妈妈是怎么做的?(指导朗读妈妈说的话) 板书:救孩子 (5) 妈妈当时处境怎样?可她为什么还这么做做? (6) 三、第三部分7-10段 深深的爱。 练习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第5段。 指名读句子。 进一步感悟妈妈摘葡萄的疲劳、艰辛。 听录音,交流。 指名读第6段。 大声喊。 练习朗读。 非常危险。 因为她非常爱自己的孩子。 三、 第三部分7-10段 1、组织学生自学,讨论: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从哪儿来的? 2小狐狸明白了什么?(结合插图,指导读“等着……好吃的”) 3、它还明白了些什么?(做动作,指导读“妈妈,谢谢您!”)板书:懂得爱 四、小结全文,升华情感 1、 学了这个童话故事,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 2、 此时此刻,当我们再次朗读课题时,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3、 是啊,母爱是世上最伟大的,我们每一个人的母亲都在无私地奉献着她们的爱,钱老师建议我们大声地对生我们、养我们的妈妈说声—妈妈,谢谢您!。 4、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后思考题。 这些葡萄是当年妈妈放在树下的葡萄长成的;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齐读课题。 交流感受。 引起共鸣。 哼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布置作业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业超市”,选择其中你感兴趣的一题做一做。 1、 将《妈妈的葡萄》这篇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评价一下你读得怎样。 2、 抄写课文中你喜欢的三个句子。 3、 回忆生活中妈妈关心你的一两件事说给同学听。 选择作业,并说说理由。 板书设计: 妈妈的葡萄 摘葡萄→救孩子→懂得爱-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奇怪的大石头 2019 2020 小学 三年级 语文 奇怪 大石头 教学 设计 教案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557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