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水乡行》教案2 冀教版.doc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水乡行》教案2 冀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水乡行》教案2 冀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水乡行》教案2 冀教版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4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词语。 3.理解诗歌层次,了解诗歌内容、 教 学 重难 点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水乡的资料、图片、歌曲、古诗名句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师:课前老师也搜集了几幅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展示加讲解)这里的水域非常广阔,河道纵横,云水相连。村庄里,绿树红花,流水潺潺,几户人家沿河散立。放眼望去,千百条水渠,把无边的田野划成整齐的稻田,那一块块青翠的稻田带给人们丰收的希望,这里是哪?(江南水乡)你们觉得怎样?(真美),喜欢吗,这样美的景色不光咱们喜欢,著名作家沙白也喜爱,就写了一首《水乡行》表达他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和他一同走进江南水乡,感受那特有的风情吧。 二、展示目标。 1.学会诗中4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词语。 3.理解诗歌层次,了解诗歌内容、 三、根据目标自学。 四 班级交流、。 (一)、汇报预习情况。 1.汇报读书情况: ①、指名同学朗读,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②、同学对读书的情况进行点评。 2.汇报字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二)、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①浏览课文,你认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由远及近,写了进水乡,游水乡,出水乡的经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渲染一种安详、宁静的的气氛。 五、质疑答疑。 六、综合训练。 有感情读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诵、背想像水乡优美的环境、宁静的气氛,感受江南水乡淳朴的民风和水乡人的勤劳。 2.了解诗歌的叙述顺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 学 重难点 了解诗歌的叙述顺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说读了这首诗感觉像在画中游览一样,那么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江南水乡风景的美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研究. 二、感悟课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1.自由朗读1——3节,围绕重点的词语和句自感受水乡的秀丽景色。 同学互相交流 师生交流(村庄、石榴树、杨柳、鱼网、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水乡风情) 指导朗读 2.感受水乡人美 水乡景美人也美,读4——5节。 引导学生围绕水乡人勤劳、待客热情进行感悟 3.诗渲染了一重安详、宁静的气氛,诗中描绘的淳朴的民风、轻摇的小船、飘香的稻花、飘渺的暮雾、阵阵蛙声,构成了完美而丰满的意境,让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 4.指导朗读背诵。 三、质疑答疑。 四、专项练习。 文章语言朴实,通俗易懂,请你用自己手中的笔展开合理的想象再现水乡的秀丽的景色和淳朴的人情。 五、课堂小结。 六、综合练习:把《水乡行》改写成一篇小游记。 附送: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古诗二首》教析分析 冀教版 【教学要求】 1、学会“篱、疏、蝶、吴、莲、徐、剥、锄、蓬、赖、媚、檐”十二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教材分析】 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阅读古人留给我们的诗文就会知道。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他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儿童追春图。新市,古县名,在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即姓徐的人开的店。诗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家客店,用他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这样具有诗情画意的一幕。 “篱落疏疏一径深”。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幽深。这句的意思是:稀疏的篱笆下,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头花落未成阴”。未,没有。阴,树阴。这句的意思是:树上的花落了,但是叶子还没有长茂密。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急走,奔跑。这两句的意思是: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黄蝴蝶飞入黄色的菜花之中,再也找不到了。 这首诗描写了南方农村的暮春景色。在一派田园风光中,穿插了儿童追捉蝴蝶的场面,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富有儿童情趣。这首小诗突出特点在于设色:黄黄的蝴蝶,飞进大片的金黄的油菜花中,一下子看不见了,这是一种绝妙的不同事物的色彩融合。面对这样一种情景,追赶蝴蝶的顽童会是一种怎样的神态?对照前面“急走”的情形,我们不难想象,孩子是多么希望捕捉到那美丽的蝴蝶!然而,蝴蝶更加顽皮,它置身大自然这一切生灵的守护神的怀抱中,是大自然的博爱掩护了那娇小的蝴蝶。这时,孩子会有些惆怅,但小诗给我们读者留下的却是盎然的春意,别样的情趣! 《清平乐》的作者是宋朝的辛弃疾。这首词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生活劳作的图景。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茅,茅屋。溪,小溪。这句的意思是:茅屋又小又低,小溪上长着绿油油的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醉,酒醉。吴音,具有南方口音的话语。媚,柔媚。好,问好,闲谈。这句的意思是:酒醉中,有人用柔媚的南方话语相互问好、闲谈。 “白发谁家翁媪?”翁,老翁。媪,老婆婆。这是谁家的老翁、老婆婆呢? “大儿锄豆溪东”。这句的意思是:大儿子在小溪的东边锄豆子。 “中儿正织鸡笼”。这句的意思是: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无赖,无聊,无所事事。这句的意思是:最可喜的是小儿子感到无聊,趴在小溪岸边剥着莲蓬。 今天读到“茅檐低小”“白发翁媪”时,我们眼前出现的画面也许有些凄凉、衰败,但和“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以及三个儿子的活动联系起来,传达给我们的则是一幅温馨、充实、和谐。辛弃疾用极其简练的文字,勾画了一幅古时南方农人依山水而居,勤于农时,满足、悠闲的生活画面。 【教学建议】 1、揭示本单元的阅读主题——追寻、享受童年的快乐。 “童年是一张白纸,可以绘出最美的图画,可以写出最感人的诗文。童年是一片土地,可以种出各种庄稼,开出各种鲜花,也可以长出茂盛的森林。”这是音乐家刘炽对童年的一段描述。其道出了童年的美好,也暗含了童年的多彩和多变。现在和古时候的孩子相比,中国和国外的孩子相比,也许会有不同。下面,先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宋代,看那时候的孩子玩些什么。 2、这两首古诗词除个别语句之外,大部分诗句并不难懂,因此,完全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主读书、交流讨论。 (1)教师揭示古诗,请学生自己阅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请同学老师帮助。 第一首诗中“篱落”“阴”“急走”不容易理解,教师要格外关注。 第二首诗中“茅檐”“醉里吴音相媚好”“无赖”不容易理解,教师可作必要指导。 3、让学生说说读了诗句,自己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古人的哪些生活情景让自己感觉很有趣? 阅读着诗句,我们会觉得一幅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历历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篱笆疏疏,小径幽深。篱笆一旁的树木,枝头正吐露着新芽。不远的油菜地上,油菜花金黄一片,蝴蝶翻飞,到处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就在这样的情景之中,一双儿童正追逐着飞舞的蝴蝶。而黄花与黄蝶的视觉上的错误,给儿童造成的“飞入菜花无处寻”结果,可谓是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的点睛之笔,这是春树、春花、春蝶与青春年少的儿童构成的完美与和谐。 辛弃疾的诗词以豪放见长,而这首《清平乐茅檐低小》却呈现出自然清新的风格。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宋代农村的生活图景,更把一种生活的情趣蕴涵其中:酒醉中和老婆婆打招呼“相媚好”的老翁,还有“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都具有非常鲜明的性格特点,使得我们也禁不住想走进诗句,走进画面,与那老翁,与那小儿攀谈一番…… 4、朗读、背诵古诗。 5、扩展阅读一些描写儿童生活的其他古诗词,培养孩子阅读古诗的能力。如杨万里的《稚子弄冰》,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 6、建议本课教学两课时。-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乡行 2019年春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水乡行教案2 冀教版 2019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19 水乡 教案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5599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