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五年级科学上册 5.1《从“天圆地方”说起》教案 大象版.doc
《2019年(秋)五年级科学上册 5.1《从“天圆地方”说起》教案 大象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秋)五年级科学上册 5.1《从“天圆地方”说起》教案 大象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年(秋)五年级科学上册 5.1《从“天圆地方”说起》教案 大象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形状。 2、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 3、通过小组合作,能制造出简单的地球模型。 教学重点:认识地球形状及地球内部的构造。 难点:制作地球模型。 教学方法:针对学生年龄小,对地球的认知浅显的特点,可引用古代及现代有关地球的科学资料,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地球,再利用地球仪模型,强化学生对地球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a、古时候,不同地区人们心目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课件: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被称为“天圆地方说”。 b、古人为什么会对地球形状有那样的认识?如果我们生活在古代会不会有同样的认识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 二、表达与交流 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呢?地球的形状是人们通过那些事实与证据推测出来的? 出示教学课件: 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长期的观察,得出了结论:“大地是球形的。” 1519年,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经过长达3年艰苦的海上航行,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圆形的。 现在,宇航员从太空中拍摄的照片也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三、观察与提问: 教师拿出地球仪,让学生观看:你能在地球仪上找出自己的家乡吗?说一说在地球仪上你还发现了什么?看到地球仪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内交换意见。 四、搜集资料。 关于地球内部的有关资料请同学们到黑板前展示。 大屏幕出示资料卡: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几百万年,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科学家通过研究地震波和火山爆发等,间接地揭示了地球内部的奥秘。一般认为地球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17千米,但各处厚度不一,陆地厚度平均约35千米,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7千米。 下一层是地幔,平均厚度为2900千米左右。它是液态岩浆的发源地,但它的大部分是固体。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活动造成的。 地球中心部分为地核,半径3470千米左右,温度约3000摄氏度,最高可达5000摄氏度。地核又分为外层地核和内层地核,根据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定,外核可能是液态物质,内核可能是固态物质。 五、巧手小制作 根据地球内部结构的有关资料,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 出示制作提示: a 这个模型要做多大?需要把实际大小的地球按多少的比例压缩? b、我们需要那些工具和材料? c、小组成员如何分工? 六、展示与评价: 请你拿着自己制作的模型介绍给同学们。 这个模型还可以怎样改进?请提出你的宝贵意见。 谁制作的模型最棒。 七、教学反馈: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附送: 2019年(秋)五年级科学上册 5.2《地球“大变脸”》教案 大象版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2、学生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3、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点重: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 风景照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小组讨论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 3、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灯片,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并填表板书 4、小组交流,统计地形。 学生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整理并做好地形统计记录,完成上面表格。 5、汇报、小结。 三、观察地形图 1、引入。 刚才我们交流了各自的照片,几张照片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家乡的以及整个国家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照片是很难了解清楚的。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又是怎样的呢?所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请看!(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希望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师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 这三张地形图虽然范围不一样,可是它们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你知道上面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意思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 3、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一种正射投影图。它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如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xx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 4、小组观察地形图 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交流并注意记录从地形图中获得的信息。 5、汇报、小结。 四、拓展延伸 1、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呢?交流、讨论。 2、小结并提出: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五、课后活动 收集有关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特别是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的资料,最好是文字加图片-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天圆地方”说起 2019年秋五年级科学上册 5.1从“天圆地方”说起教案 大象版 2019 年级 科学 上册 5.1 地方 说起 教案 大象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5603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