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体积(二)练习题 苏教版.doc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体积(二)练习题 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体积(二)练习题 苏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体积(二)练习题 苏教版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一、判断。 1. 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 ( ) 2.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 ( ) 3. 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 ) 4.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柱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 二、填一填。 已 知 条 件 体积 圆锥底面半径2厘米,高9厘米 圆锥底面直径6厘米,高3厘米 圆锥底面周长6.28分米,高6分米 三、计算。 有一根底面直径是6厘米,长是15厘米的圆柱形钢材,要把它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零件。要削去钢材多少立方厘米? 附送: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认识和体积教学案例 北京版 设计理念 人们都说,花开很美,但是等待花开的过程更美。基于这种理念,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知识结构特点,通过情境为学生提供要探究的对象——沙堆,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探索欲望,为学生提供探索、体验的平台,把主动学习的“五权” ——时间、空间、工具、提问、评议的权力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发现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理解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 2.通过同学们自主探究,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同学们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采取小组合作、质疑问难、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同学们观察、猜测、分析、比较、综合的学习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是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流程 为了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再探究、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让问题来源于生活 为了创设生活化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我先让学生看电脑显示,(在海边堆沙堆的画面),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沙堆都是近似圆锥形的,接着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他们想知道的知识,有的的同学想知道圆锥的特点,还有的多学生都想知道沙堆的体积有多大,从而确定本节课的研究课题“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这样一来教学问题自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习现场从生活实际巧妙地引进课堂。这一环节的处理,使问题来源于孩子们,来源于生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创造的快乐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联系生活,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体是圆锥体的?通过让学生看生活中的圆锥体的图片,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学生对圆锥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制作圆锥体,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纸做的扇子、铅笔、转笔刀、直角三角形等材料,让学生在制作的的过程中,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认识了圆锥,从而概括出圆锥的特征。同时用课件演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并通过指一指实物圆锥的高,从而明确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才是高。同时置疑,从实物中我们无法看出圆锥的高,那么我们怎么知道它的高呢?我将先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测量方法,并根据汇报出示课件,然后再实际测量自己制作好的圆锥的高。在这一过程中,我充当了一名引导者,提示着研究方向,我与学生相互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作品。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三、提供时空,让学生品位研究的乐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联想猜测 让学生猜测、设想求圆锥体积的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讨论,可能会有以下设想: 1.以长方形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圆柱体,以三角形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而得到圆锥体,由三角形面积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而联想到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一半。 2.学生也可能认为两个同样大小的圆锥把一个倒过来拼不成一个圆柱,圆锥体积不是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等等各种设想。这里老师给学生提供了联想和交流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二步:探索质疑 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得到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圆锥体积=底面积 高 倍数。 接着教师用电脑出示一个和圆锥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并提问:“你们所说的圆柱是这样的圆柱吗?”结合学生的回答再显示出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这样的设计,解决了部分有困难的学生心中的疑问。 第三步:分组验证 学生动手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会有多种方案: (1)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受到启发,用几个同样大小的橡皮泥做的圆锥体,捏成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有的学生利用自然课中学过的知识:物体排出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发现实体圆锥三次排出的水正好装满空圆柱。 (3)还有的学生利用传统的装沙或装水的方法进行实验等等。 这样的设计,由教师操作演示变学生动手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四步:形成共识 通过学生演示、交流、讨论、教师演示(课件),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圆锥体积=底面积 高 这个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设想、探索、实验中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四、回归生活,让探究变得富有魅力 1.以练习的形式出示例1。 例1:一个圆锥体冰淇淋的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15厘米。据统计,每毫升冰淇淋约可以产生5.02焦耳的热量。这个圆锥体冰淇淋大约可以产生多少焦耳热量?(得数保留整数) 2.口答: 3.变式练习: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1)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21厘米。 (2)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是6分米。 这道题是培养学生联系旧知灵活计算的能力,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4.操作练习。 让学生把实验用的沙子堆成圆锥形沙堆,合作测量计算出它的体积,或是利用学生从生活中找的一个圆锥形物体,想办法计算出它的体积。这道题就地取材,通过这道练习,给了学生一个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动手动脑,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知识对学生来说,是自己对生活的现象的解读。书本知识是生活的一种提取、概括和应用,它给学生学习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一座平台。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我以一种开放的、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创造性地把生活和知识关联起来,原本枯燥的探究也变得充满灵性。-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年六年级数学下册 圆锥的体积二练习题 苏教版 2019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圆锥 体积 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5675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