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鄂教版语文六下《古诗诵读:乡村四月》word教学设计.doc
《2019春鄂教版语文六下《古诗诵读:乡村四月》word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春鄂教版语文六下《古诗诵读:乡村四月》word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春鄂教版语文六下《古诗诵读:乡村四月》word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学习重点】 读懂诗意,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吗?这四月就是指江南农村春末初夏的时侯,这正是江南农民春耕的时节。 二、了解诗人,读通诗句,书写生字 1、简介诗人。 2、久居江南的南宋诗人翁卷,如何用诗句记下这时的情景呢?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朗读,正音,齐读。 4、蚕桑的平舌音读得真准,它们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会写吗?(范书)蚕,天虫为蚕,第一笔是横,可别写成撇;桑叶的桑要想把它写得美观,上面的三个“又”就要讲究穿插,写得富有变化,给人高低错落之感。来,自己抄写一遍。 三、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 2、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 (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二句过渡:第一句写出乡村景美,第二句写人,乡村的人又怎样呢?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蚕桑”的意思?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点播: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谁能借助注释,再说这行诗的意思? ⑵ 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清闲、悠闲、空闲、休闲)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男女指读、齐读第二句诗) 第一句过渡: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雨如烟: 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用你的话连起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自说、抽说)你能试着把雨如烟的解释调到前面来说一说吗?我们说诗意时,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这样就会更通顺些,不信你再说第一行诗的诗意,也用这种方法试试。 ⑵ 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来读一读。(齐读) ⑶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⑷ 范读,边听边想象,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⑸ 引导: 绿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更丰满了。)在大好的春光下,这绿绿得怎样?到处都是绿色,有深有浅,有明有暗,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这一串排着的话连在一起,让我们看到的绿色是那么丰富,是那么有层次,你的感受细腻了!) ⑹ 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⑺ 再来读一读,这次读的感觉一定不一样!(自读、轮读相机指导) ⑼ 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4、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累并快乐着。) 5、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6、对着画面,配上音乐,再吟一吟诗吧。(齐背、抽背) 四、默写古诗 1、多么精炼的字词,多么优美的画卷,那么短小的诗句,那么丰富的情感,让我们背着写下来,回家后推荐给你的朋友吧! 2、刚才学的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画面,《田园四时杂兴》又写的什么时候田园生活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板书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优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 赞美 才了蚕桑又插田。 勤劳 附送: 2019春鄂教版语文六下《古诗诵读:冬夜读书示子聿》word说课稿 【说教材】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最后一首诗词。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要着重让学生认识实践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预设时让学生联系自己所学到的历史故事、成语、名言等进行交流,既复习了旧知,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不至于让“无遗力”、“老始成”这两个教学重难点流于空洞的说教;因为有了以具体的事例为依托,教学中学生均能建立起丰富、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问题。 本教学设计中除了注重创设教学情境之外,还增加了导学案配合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拓展思维。这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说与写相呼应,能使学生更充分地把握整首古诗。 【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理解诗词的内涵,联系具体事例加以理解;3、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 【说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朗读诗句、联系历史故事、成语、名言等,感悟“无遗力”、“老始成”所蕴涵的内容,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2、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明确实践的重要性及体会诗人对子聿所寄予的深切期望。 【说教学方法】 本文拟采用以下教学法:朗读移情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沟通回顾 1、观看插图,发挥想象:从插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交流) 2、出示书法作品《冬夜读书示子聿》,引出课题。 3、揭示课题。解释“示”、“子聿”,理解课题。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 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指名读诗,正音。 三、自学古诗,合作探究 1、出示导学案。 2、完成导学案第三题“设问导读”部分。(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记号。) 四、品词析句,体会情志 1、探究——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①借用成语故事说说,哪些古人学习或做学问是无遗力的? 出示成语:悬梁刺股(孙敬 苏秦) 凿壁借光(匡衡) 萤囊映雪(车胤 孙康) 闻鸡起舞(祖逖) ②出示故事:人民艺术家——齐白石,老年才名动全国;李时珍从小立志,晚年才编成《本草纲目》 这两句诗陆游想让子聿明白什么?(板书: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2、品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纸上得来”让我们想起一个词:“纸上谈兵”。 ①补充阅读《纸上谈兵》。 ②联系诗句,理解“绝知”和“躬行”之间的联系。 五、诗文小结 1、陆游为什么要对子聿说这番话?你能走进陆游的内心想象一下吗? 2、诗文小结。 六、作业设计 1、抄写并背诵古诗; 2、选读其它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见导学案) 自选题 :写一段话,要求用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诗。 【说板书设计】 做学问: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冬夜读书示子聿 书本知识+实践经验=真正的学问-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诵读:乡村四月 2019 春鄂教版 语文 古诗 诵读 乡村 四月 word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5694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