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教科版科学四上2.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word教案.doc
《2019秋教科版科学四上2.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word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秋教科版科学四上2.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word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秋教科版科学四上2.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word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药勺、食盐1、沙1、面粉1。 【教学过程】 一、 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引导想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讲解: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的过程,我们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来做溶解实验。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 3.引导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 4.学生实验: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几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注意学生对观察到的细节地描述) 6.学生汇报:高锰酸钾在进入水的前中后有什么样的变化?它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 二、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记录实验:进一步观察食盐、沙、面粉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变成的微粒大小 在水中的分布 是否沉淀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溶解 2.小组交流:修正描述和记录。 3.全班讨论交流: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分的呢? 4.整理记录:学生对溶解特征的认识记录在科学笔记本。 教学后记: 附送: 2019秋教科版科学四上2.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word教案 设计意图: 生本教育理念提倡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同时也给我们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课的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本节课为《溶解》单元非常重要的一个课时,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中,如何取得更接近于准确目标的数据。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很注意这一点。本课时设计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如何引导学生第一次放几勺盐,如何一次次地加盐(从多到少),结果的预测和途中修正自己的猜测。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推荐的设计。 引入部分让孩子们倒水为正确地提出一个科学的问题做了良好的铺垫,起始部分让孩子们把“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逐渐引导到科学问题“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非常有价值,设计非常有科学意义。 结尾部分把味精和糖送给学生能使学生激起课外探索的欲望,这就是吹响了新探索的号角,非常值得推荐。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一些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 2、指导学生把一个不完整的研究问题,转化为可操作、可进行的研究问题。 3、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自主探究科学问题。 教学重点:研究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教学准备:每个实验小组50毫升清水一杯,食盐一小杯,小塑料匙一只,大塑料匙一只。 教学活动过程: 1、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 (1)师问:把一小匙食盐放入水中搅拌几下,盐溶解了,再加一小匙食盐,搅拌几下,盐又溶解了,再加盐,再搅拌……不断地加盐,盐能不断地溶解吗? (有意识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实验时第一次加多少盐,以及怎样加盐) (2)学生讨论,回答。(不能无限溶解) 2、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1)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出示研究的问题。(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2)分组讨论:怎样来研究? (3)师:关于这个问题,研究起来,你们觉得有没有困难? (4)学生回答。(如果学生认为没有困难,教师提示如何来确定一杯水的多少?)师生共同讨论决定,今天暂时研究50毫升的一杯水。 (5)师:那么我们又如何来确定溶解多少盐中的“多少”呢?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呢? (6)师生共同讨论决定为以克(平匙)来计算。 (7)那么,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要不要改一下,如何改? (8)研究问题改成:50亳升的水能溶解多少平匙的盐? (9)小组讨论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 一、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人员 三、研究的准备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 (10)交流,集体制定研究计划。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 (11)第一次猜测。 (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推测) (12)分组进行溶解食盐的研究实验。 (13)第二次猜测 (在实验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修正) (14)实验完毕,交流研究结果。 组号 1 2 3 4 5 6 7 8 …… 猜测一 猜测二 结果 师:不能在溶解的溶液,我们叫饱和溶液,大家一起来看看这杯饱和溶液的结果。 (12)分别请溶解的最多和最少的小组说说实验过程。 (13)讨论分析:造成实验结果不一样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对于新的问题、想法,鼓励学生课后自行研究。 (激起课外探索的欲望,吹响了新探索的号角) 设计分析 1、教师的语言方面;科学教师的语言应该简练,并且具有科学性。 2、环节设计;此次教研课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学生取水(课前),设计研究方案 ,进行实验,其间安排了两次猜测,第一次是没有经验的预测,第二次是进行了一半时,学生在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的猜测,我认为,这样的活动设计时有结构的,沿着学生的思路层层推进。 3、教学机智; 怎样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课堂上的提问 ,往往具有突发性和随意性,对这一类问题的回答,往往最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也最能够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对于这一类问题的回答,不仅紧扣课堂教学中心环节,不东拉西扯。更要尊重学生。 4、材料设计:充分利用科学工具箱的材料。课堂前,我将课堂要用的材料给学生准备好,并且放到实验桌上,而没有在课中发,应为我觉得学生一次次在课堂中穿梭,会影响学生课堂上探究的情趣和专注率,其结果是影响了整个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看起来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而实际上学生课堂上真正获取的,或者说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教师却没有真正引导。 5学生与老师的互动 ;注重经历,体现自主、合作与探究对于学生来说,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这将让学生体验到些许成功,并最终促进其科学素养的发展。-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2019 秋教科版 科学 2.2 怎样 溶解 物质 word 教案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5734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