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西师大版数学六下2.2《圆锥的认识》word教案4.doc
《2019春西师大版数学六下2.2《圆锥的认识》word教案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春西师大版数学六下2.2《圆锥的认识》word教案4.doc(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春西师大版数学六下2.2《圆锥的认识》word教案4 教学内容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38—39页。 教学目标 1. 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 2.组织学生参与实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会应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1个,水槽,比圆柱体积多的沙土。 教学方法 引导——自学 预习提示 1.自学课本,说一说圆锥有什么特征? 2.你是采用哪种实验方法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 3.圆锥体积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4.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锥 出示圆锥实物图片学生逐一认识后,师说明这些图形都是圆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锥(接示课题) (1)自学,说一说圆锥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圆锥的高? (2)说一说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圆锥形物体? (3)试一试,指出下面图中的圆锥。 二、圆锥体积的计算 猜想: (1)圆锥的体积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2)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圆锥的体积也等于底面积乘高吗? 实验验证: 实验一:把等底等高的实心圆柱和圆锥分别没入圆柱体水槽中,水上升的体积等于圆柱或圆锥体积。 实验结论:圆柱没入水中后,水位上升的高度是圆锥浸入水中后水位上升高度的三倍,这说明: 圆锥体积=1/3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1/3sh 实验二: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形容器做实验。把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子,再倒入圆柱形容器中,倒几次才能把圆柱形容器装满呢? 实验结论: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字母表示:V=1/3sh 全班交流: (1)你采用哪种实验方法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 (2)圆锥体积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3)怎样计算圆锥体积? 三、体积公式应用 例1: 一个铅锤高6厘米,底面半径4厘米,这个铅锤的体积是多少? 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要求圆锥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五、检测题 (一)填空: 1.把等底等高的实心圆柱和圆锥分别没入圆柱体水槽中,圆柱没入水中后,水上升的高度是圆锥浸入水中后水位上升高度的( )。 2.一个圆柱体积是27立方分米,与它 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 )立方分米? 3.用字母表示圆锥体积公式( )。 (二)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1.底面积9.42平方分米,高2分米。 2.底面半径3厘米,高1分米。 3.底面直径5分米,高0.9米。 附送: 2019春西师大版数学六下2.2《圆锥的认识》word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感知,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会测量圆锥的高。 2.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圆锥的特征及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圆柱和圆锥形实物、三角板、直尺、扇形图片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找生活中的圆锥 教师出示多媒体画面(或小黑板板贴),展示各种形状的物体(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学生观察图中的物体。 教师:哪些是我们已经认识过的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教师:谁能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抽学生回答。 教师指着圆锥问:你们见过这种形状的物体吗?谁知道像这种形状的物体叫什么?(圆锥) 谁能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图形? (楼顶上的铁架台是圆锥形的,建筑工地上的铅锤、圣诞节戴的帽子、铁路边上的煤堆。)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接着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形物体。 小结:像麦堆、谷堆、铅锤、帽子等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 板书:圆锥 2.揭示课题 教师:前面我们认识了圆柱,知道圆柱的特征,同学们,你们想认识圆锥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圆锥吧。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学生齐读课题。 [点评:通过对已学立体图形的复习和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引入新知,用旧知引入新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实物感知,抽象图形 教师:圆锥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圆锥仔细地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受并体验一下圆锥的形状。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你所看到的圆锥的形状。 反馈信息。抽生说出观察的结果。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圆锥的特征:圆锥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一个曲面。圆锥的曲面和圆柱的曲面不一样,圆柱的曲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圆锥的曲面展开后不是长方形…… 当学生叙述圆锥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一个曲面时教师给予表扬。 教师:还有补充的吗? 教师:他的观点有新意,观察仔细。 教师:这些圆锥形的物体怎样用图形表示? 教师用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帽子、铅锤、谷堆的图形。并在黑板上贴出圆锥的图形,让学生明白像这种形状的图形就是圆锥。 [点评:通过看、摸、说等体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圆锥的形状,初步建立圆锥的表象,从而为学生由形象到抽象奠定了认知基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1)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圆锥图形,有哪些相同点? 这些圆锥的底面都是圆的,顶部都是尖的。 教师:圆锥由几部分组成?能给各部分取名吗? 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作好记录,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教师找3个小组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学生1:圆锥由两部分组成,有一个面是平的,有一个面是曲的。平的面叫底面,曲的面叫侧面。 学生2:曲面最顶端的部分是圆锥的顶点。 学生3:圆锥和圆柱一样有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标出顶点和底面。表扬学生观察仔细。 (2)认识圆锥的底面。 学生观察自己桌上的圆锥,说说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 学生通过观察知道圆锥的底面是圆形。底面圆心就是圆锥底面的中心。教师在黑板上标出圆心O。 (3)认识圆锥的侧面。 教师: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猜测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形状。 教师用课件演示,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学生观察展开图的形状,直观感知圆锥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学生动手做一做圆锥。 操作:学生拿出准备的扇形图片,然后围起来看一看是什么形状。 学生通过操作制成一个圆锥,从而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4)引导学生探究圆锥的高。 教师:刚才同学们谈到圆锥也有高,那么圆锥的高在哪里? 教师抽学生在黑板上标出高。 可能有的学生认为母线是高,也可能有的学生认为顶点到圆心的距离是高。 教师:到底圆锥的高应该在哪里? 教师请持两种观点的同学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辩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圆锥的高是指圆锥顶点到底面的距离,距离是指从顶点到底面的垂线段的长,从而找到圆锥的高。 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圆锥的高。得出高的定义。 板书: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教师: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圆锥的高有几条? 学生可能会因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从而推断出圆锥有无数条高。也可能会说只有一条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和圆锥的形状,通过对比找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的垂线段只有一条,因此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5)测量圆锥的高。 教师:怎样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测量圆锥的高呢? 小组合作,想办法测出圆锥的高。 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教师抽两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高的测量过程。边测量边叙述。 这一环节中有的学生可能测量的是顶点到地面圆周的长度,也有的学生可能把圆锥切破进行测量。 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引导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都把圆锥形的物体剖开进行测量。但根据圆锥高的特点可对圆锥的高采用以下方法测量。测量高的方法: 板书: (1)先把圆锥的底面水平放置。 (2)用一块三角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用直尺竖直地量出三角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得到圆锥的高。 3.小结圆锥的特征 教师:谁能说说圆锥的特征? 抽学生归纳总结。 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圆锥只有一条高。 [点评: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看、说、做、议、辩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探究活动,自主寻找圆锥的特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学得轻松,理解透彻。] 三、练习应用,巩固新知 1.填一填 (1)圆锥的高是()。圆锥有()条高。 (2)将一个圆锥沿着它的高平均切成两半,截面是一个()形。 (3)下图圆锥的高是()cm。 (4)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形,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 2.小法官辨是非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相等。() (2)圆锥的高和圆柱的高都有无数条。() (3)圆柱和圆锥的侧面都是曲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4)测量圆锥的高只要测出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一点就是圆锥的高。() [点评:在练习中,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圆锥的特征的理解。为后面学习圆锥的体积作铺垫。同时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增强了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同学们有收获吗?谈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全课总评:本节课的教学,注重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中,教师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大胆的猜想,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重视学生主动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圆锥的认识 2019 师大 数学 2.2 圆锥 认识 word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5771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