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案 湘教版选修6.doc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案 湘教版选修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案 湘教版选修6.doc(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考点精讲】 一、主要大气污染 1.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1)可吸入颗粒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一种常见污染物,是空气质量评价的重要参数,它是指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去掉10微米以上的较大颗粒后剩余的物质。 (2)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及危害过程 (3)我国北方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严重的原因 2. 酸雨的成因、危害及分布 含义 人们一般把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形成 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H2SO4、HNO3和HCl等酸性物质,并随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 污 染 物 来 源 自然污染源 火山喷发等自然活动放出的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 固定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燃烧化石燃料排出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生产污染源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和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移动污染源 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排放的尾气含有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对环境 的影响 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危害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危害土壤生态,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毁坏森林;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 我国的酸雨 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酸雨的范围有扩展的趋势 3. 臭氧层破坏和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和全球气候变暖均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其成因及影响见下表: 环境问题 主要成因 影响 臭氧层破坏 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以制冷剂氟利昂为主) 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 全球变暖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增温 海平面上升,影响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改变各国经济结构 二、大气污染的防治 1. 调整能源战略 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解决大气污染的主要途径有: 2.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典例精析】 例题 (潍坊模拟)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 材料二 我国东部季风区四个监测点PM10月均值与植被覆盖率数据(%) 监 测 点 PM10浓度月平均值(单位:毫克/立方米) 植被覆盖率数据(%) 林地 草地 建筑用地 裸地 水体 其他 S1 0.062 38.6 14.13 12.33 11.25 23.69 2.24 S2 0.057 47.7 11.81 9.33 5.43 25.73 4.03 S3 0.061 51.8 10.65 9.86 7.75 19.94 3.55 S4 0.074 31.7 24.83 16.95 12.37 14.15 1.93 材料三 S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 (1)S1、S2、S3、S4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_____点,并说明该点空气质量好的原因。 (2)分析S1点夏季PM10浓度特点的形成原因。 思路导航:根据材料及表中数据可知,S2点林地与草地面积比例较高,建筑用地和裸地面积比例最小,故S2点的PM10最小,因此其空气质量最好。夏季降水丰富,再加上绿色植物的吸附作用,故S1点在夏季时PM10数值小。 答案:(1)S2 植被覆盖率高;建筑用地和裸地面积小,生态环境好。 (2)夏季降水丰富,污染物易随雨水降落;植被更茂盛,吸烟滞尘作用大,故夏季S1点PM10浓度较低。 【总结提升】 酸雨防治的措施 注:两控区指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案 湘教版选修6 2018 2019 学年 高中地理 第四 环境污染 及其 防治 大气污染 治学 湘教版 选修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607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