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3.1.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课时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3.1.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课时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3.1.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课时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doc(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3.1.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 1.金属原子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A.有金属光泽,能导电,有延展性 B.熔点和沸点较低 C.最外层电子个数少,容易失去 D.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答案】C 2.下列关于金属的通性说明不正确的是 A.金属的熔点差别较大 B.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钠 C.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D.与酸反应越剧烈的金属活泼性越强 【答案】A 【解析】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只作还原剂。 3.下列有关金属元素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 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化合价 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化合价一定是不同的 D.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固体 【答案】B 【解析】A. 金属元素离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如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A不正确;B. 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只能失电子、不能得电子,故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化合价,B正确;C. 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化合价不一定不同,如各种钠的化合物中,钠元素的化合价均为+1价,C不正确;D. 汞(水银)在常温下是液体,D不正确。本题选B。 4.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金属钠保存在 A.水中 B.煤油中 C.四氯化碳中 D.汽油中 【答案】B 【解析】钠极易与水、氧气反应,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而小于四氯化碳,因此一般把钠保存在煤油中,汽油易挥发,一般不保存钠,答案选B。 5.下列有关金属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 B.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 C.切开的钠表面逐渐变暗是因为生成 Na2O2 D.火灾现场有钠存放时,必须用干燥沙土灭火 【答案】C 6.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在空气中不易锈蚀 B.铝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 C.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 D.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但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答案】C 【解析】尽管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稳定的致密氧化膜,故不易被锈蚀,A项正确;B项正确;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但形成的氧化膜使得铝与氧气不再反应,因而也就不会燃烧,C项错;D项正确。 7.(双选)将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表面后,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熔化的是铝 B.熔化的是Al2O3 C.熔化物滴落 D.熔化物不迅速燃烧 【答案】AD 【解析】打磨掉氧化膜的铝又迅速被O2氧化为Al2O3包裹在Al的表面,保护内层的Al不被继续氧化;由于Al2O3的熔点比Al高,当加热至铝熔化时,Al2O3薄膜依然完好存在,里面熔化的铝不能与O2接触,因此不能迅速燃烧。 8.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得到的是 A.FeS B.Fe3O4 C.FeCl3 D.FeCl2 【答案】D 【名师点睛】注意氯气和硫的氧化性强弱,由于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硫,与金属反应时一般把金属氧化到最高价,但硫与某些变价金属反应时,不能氧化到最高价,例如Fe、Cu与硫反应分别生成FeS、Cu2S。 9.若m g Na在足量氯气中燃烧,生成固体的质量为(m+3.55)g,则m g Na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的质量可能为 ①(m+0.8)g ②(m+1.0)g ③(m+1.2)g ④(m+1.6)g ⑤(m+1.8)g A.仅①④ B.仅①⑤ C.仅③④ D.仅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由题所给数据计算可知,Na的质量为2.3 g,物质的量为0.1 mol,m g Na与O2反应可能生成(m+0.8)g Na2O,也可能生成(m+1.6)g Na2O2,或Na2O和Na2O2的混合物,即固体的质量在两者之间。 二、非选择题 10.现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Na2O2,可利用的装置如下。回答下列问题(注:Na2O2可以与H2O、CO2反应): (1)装置Ⅳ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规定气体的气流方向从左到右,则组合实验装置时各件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为(按从左到右顺序写明仪器的编号Ⅰ、Ⅱ……)____________,各仪器接口的标号字母顺序是:空气进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装置Ⅱ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中通空气和加热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 吸收导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Ⅳ、Ⅲ、Ⅰ、Ⅱ g h e f a(或b) b(或a) c (3)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倒吸进入装置Ⅰ (4)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再加热Ⅰ装置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铝的燃烧”,做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箔(厚约0.1 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将甲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了改进:另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除去表面的保护膜,再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结果观察到的现象与甲仍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积极改进实验,终于观察到铝在空气中燃烧,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学善于思考,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使他领会了为什么铝在空气中能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他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丙同学的启发,他又提出了铝燃烧的另一实验方案,结果实验成功,你认为该方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本次探究活动,该小组同学一致认为通过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观察到可燃物燃烧的现象。 【答案】(1)铝箔熔化,失去了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构成铝表面氧化膜的Al2O3熔点高,包在铝的外面,使液态铝不滴落 (2)除去氧化膜的铝在空气中又很快地生成一层新的Al2O3保护膜 (3)将铝粉撒到酒精灯火焰上(增大铝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从而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将铝箔卷曲,尖端夹一根火柴,将火柴引燃后,把火柴和铝箔一起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即可观察到耀眼的白光(提高反应温度) (5)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或提高反应的温度) 【解析】本题主要是围绕铝的化学性质活泼,易被氧化,而生成的Al2O3又有保护内层铝的作用;铝和Al2O3的熔点高低及燃烧的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12.(1)如图1所示,在平底烧瓶的底部有一块钠,平底烧瓶内是干燥的空气。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如图2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点燃钠,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钠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①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_____(填序号)。 a.甲同学可能使用钠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钠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钠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d.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答案】(1)钠表面变暗,气球膨胀 4Na+O2===2Na2O (2)①2Na+O2Na2O2 ②abcd-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专题3.1.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课时同步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1 2018 2019 学年 高中化学 专题 3.1 金属 非金属 反应 课时 同步 试题 新人 必修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6085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