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 古诗鉴赏定势思维-山水田园诗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 古诗鉴赏定势思维-山水田园诗教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 古诗鉴赏定势思维-山水田园诗教案 新人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古诗鉴赏定势思维-山水田园 教学过程 适用学科 语文 适用年级 适用区域 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2课时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的山水田园诗的意境及思想感情,运用定势思维法解析试题。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系统的山水田园诗歌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的分析方法及答案组成 教学难点 结合题材特点,正确运用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 在古代,有一群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诗歌,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这些诗歌,犹如画卷,美不胜收,意蕴十足,感情真挚。今天我们就来鉴赏这些美丽的诗歌。 二、复习预习 阅读理解: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对大自然的喜爱 (2)对官场的厌倦 (3)对归隐生活喜爱、向往 (4)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5)写禅意、禅趣,寄寓孤高、幽独的情怀 考点2 表现手法: (1)写景:衬托(动静 明暗 虚实 点面 正侧 )远近高低 绘声绘色 白描 拟人 (2)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3)语言特点:描写见长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易错点1 山水田园是的情感把握,一律冠以“闲适”之情,往往忽视了“归隐”之情等。 如: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问: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这首诗写作者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作者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易错点:学生答案往往是“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易错点2 分析艺术手法盯住一处,不会串联思考。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问: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答:①借桃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实)和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虚)巧妙地结合了起来。②作者借写隐居之地桃花开放之景,表达了避世山中的孤寂之情。③作者希望“花飞莫遣随流水,”曲折表现了隐居绝仕之意。 易错点:学生答案往往是在比喻、拟人等单向手法上寻觅,忽视“虚”与“实”、“景”与“情”等双向思维。 易错点3 赏析题组织答案时,答案不完整,不知道答题公式:解读+手法+情感。 如: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问:请赏析诗歌后四句。 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易错点:学生答案往往是缺胳膊少腿。 四、例题精析 定势思维法 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 【例题1】 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题干】1.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题干】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答案】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题干】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答案】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解析】诗词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鉴赏诗词的艺术手法,就是把握景、情、意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把握,即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例题2】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①黄昏。 注释:①耿:微明的样子。 【题干】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答案】A 【解析】此题从选项设置来看,分别是从词语、诗句、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分析判断。例如诗歌中的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已经表明了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往昔的回忆。所以选A。 【题干】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可根据常见的诗歌赏析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B项,“横笛”“闻声”属于听觉;“红旗”“雪”属于视觉描写,故符合题干要求,所以选B。 【题干】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解析】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题3】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题干】1.“越中山色镜中看”极具韵味,请你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是个极其新颖别致的比喻,“镜”比喻溪水,既写了月光的皎洁,又暗示了兰溪水面的平静,还表现了溪水的清澈。同时,她还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山披月色,月照溪水,朦胧而飘渺,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恬静而淡雅的画面。 【解析】赏析诗句三步骤:第一判断手法;第二结合内容分析;第三分析诗人的情感。此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个“镜”字既写出了溪水的清澈,又写出了溪水的平静。 【题干】2.诗的前两句主要写兰溪的景色之美,后两句主要写的是什么?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三、四句主要表现渔人之乐。运用的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鱼的来“上滩”衬托兰溪的恬静之美,进而表现渔人由衷的喜悦。 【解析】山水田园诗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1)、对自由美好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2)、借以表达对黑暗官场的不满(3)、对劳动生活的歌颂 五、课堂运用 【基础】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 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杨州。 注:唐开成二年,诗人探弟病寄居扬州禅智寺。后因歇假逾期而离职 。 1.简要分析本诗首联和尾联所表现的景象和使用的手法。 【答案】首联通过秋雨后嘶哑凄咽的蝉声和秋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透露出萧瑟秋意,以“蝉噪”反衬寺院的幽静,以秋雨秋风烘托寺院的冷寂。尾联写秋风传来扬州的繁华市井中歌舞喧闹之声,反衬诗人却只能在静寂的禅智寺中凄凉度日,于写景之中暗含着诗人的身世感受、凄凉情怀。 【解析】(1)抓住关键字“一”,暗寓诗人孤独寂寞。“秋雨”“暮霭”“斜阳”等意象,表明了诗人的凄凉伤怀。(2)前六句整个坏境凸显一个“静”,只有一个“噪”字传来声响,串联思考,就可以发现是“以动衬静”。尾联写秋风传来扬州的繁华市井中歌舞喧闹之声,是乐景,而整体把握,诗人流露的是哀情,串联思考,便会发现,此处使用的手法是“乐景哀情”,或说成“反衬”。 【巩固】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荔枝香近 周邦彦 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黄昏客枕无憀,细响当窗雨。看两两 相依燕新乳。 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暮往朝来,心随片帆轻举。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共剪西窗 蜜炬。 【注】①无憀:“无聊”的意思。②燕新乳:燕子刚刚孵出雏燕。③报鹦鹉:暗含鸟雀恋巢之意。④唐代李商隐有“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什么感情? 【答案】描绘了一幅凄美的景象。乱红飘零水中,随风而逝,在尽日的微寒中,室内香雾萦绕。黄昏时面对细雨当窗,一个人在静静的观看燕子成双。词中蕴含了词人踪迹无定,凄切思乡,孤苦无依,寂寞闲愁的感情。 【解析】意象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2. 词的下阕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两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衬托:下片先写行舟待发,江浦又绿来衬托游子思归。虚实结合:最后三句写虚景,写对未来的 展望,对未来的绵绵期冀。化用典故:并化用了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写出了倦客思归,对家园的向往之情。 【解析】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①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②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④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拔高】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虞美人梳楼 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 两首词均描写了词人在雨中所见的海棠但用意与手法各不相同,试具体分析。 【答案】①《虞》词人久滞客中,思乡怀人,赏海棠本是为了自我安慰,排遣心中愁思,但映入眼帘的是雨后竞相吐艳的满眼红绿,联想到自己,韶华渐老,思乡自怜之情不减反增。本词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②《如》通过写海棠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怜花惜花的心情,“绿肥红瘦”写出了一场雨过海棠凋零的惨象,以哀景衬哀情。 【解析】山水田园诗的主题: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①归隐田园之情,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对现实的不满,厌弃官场黑暗,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④抒发闲适情调,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课程小结 内容小结 (1) 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基本特点。 (2) 要理解并熟悉山水田园诗常见情感及常用手法。 (3) 请注意规避易错点的失误。 方法小结 (1) 直奔情门。 (2) 串联思考。 (3) 三步答题。 定势思维 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 古诗鉴赏定势思维-山水田园诗教案 新人教版 2019 届高三 语文 二轮 复习 古诗 鉴赏 定势 思维 山水 田园诗 教案 新人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6109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