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人教B版必修3高中数学1.1.2《程序框图》word教学案1.doc
《2019-2020年人教B版必修3高中数学1.1.2《程序框图》word教学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人教B版必修3高中数学1.1.2《程序框图》word教学案1.doc(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人教B版必修3高中数学1.1.2《程序框图》word教学案1 【教学目标】: (1) 掌握程序框图的概念;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示算法,掌握算法的三个基本逻辑结构 (2) 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 (3)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灵活、正确地画程序框图。 【教学重点】经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求解问题的过程,重点是程序框图的基本概念、基本图形符号和3种基本逻辑结构 【教学难点】 难点是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正确地画出程序框图。 【学法与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引入: 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但为了使算法的程序或步骤表达得更为直观,我们更经常地用图形方式来表示它。 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1)程序构图的概念 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的文字说明。 (2)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程序框 名称 功能 起止框 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不可少的。 输入、输出框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处理框 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 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A B 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结束 开始 p= S= 输入S 例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2、3、4,利用海伦公式设计一个算法,求出它的面积,并画出算法的程序框图。 (算法—自然语言) 第一步: a=2,b=3,c=4; 第二步:p=; 第三步:S= 利用TI-voyage200图形计算器演示:(学生先看,再跟着做) 运行 应用:请写出求A(x1,y1),B(x2,y2)的两点距离的一个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学生动手先构思算法,然后画出程序框图,个别好学生利用做TI做实验) 条件结构 p A B 是 否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它的一般形式如右图所示: 注意: 1、 右图此结构中包含一个判断框,根据给定的 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 P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框或B框之一,不 可能同时执行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执行。 2、 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框。 例4、任意给定3个正实数,设计一个算法,判断分别以这3个数为三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画出这个算法的程序框图。 解: 算法分析:判断分别以这3个数为三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只需要验收这3个数当中任意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3个数,这就需要用到条件结构。 程序框图:(见课本) 利用TI-voyage200图形计算器演示:(学生先看,再跟着做) 运行 (学生在利用图形计算器的过程中已经渗透着算法的奥妙) 应用:设计求一个数x的绝对值的算法,并画出相应的程序框图。 (当然这个要求学生先画出程序框图,再利用图形计算器来解决,快的学生三分钟可以弄好) 运行 循环结构: 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 (1)、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不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2)、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A 成立 不成立 P 不成立 P 成立 A p 当型循环结构 直到型循环结构 注意: 1、 循环结构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循环,这就需要条件结构来判断。因此,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但不允许“死循环”。 2、 在循环结构中都有一个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计数变量用于记录循环次数,累加变量用于输出结果。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一般是同步执行的,累加一次,计数一次。 例5、设计一个计算1+2+3+…+100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解: 算法如下: 第一步:sum=0; 第二步:i=1; 第三步:sum=sum+i; 第四步:i=i+1; 第五步:如果i不大于100,返回重新执行第三步,第四步,第五步,否则,算法结束,最后得到的sum值就是1+2+3+…+100的值。 程序框图(可参看课本) 利用TI-voyage200图形计算器演示:(先看当型循环结构) 运行 (学生会思考:若取不同n, 计算1+2+3+…+n又如何?) (再看直到型循环结构) 运行 (已知循环次数可以用For语句) 运行 应用:设计一个计算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学生很快的把刚才那个程序改“he+ihe”为“he+he”即可)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程序框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常用的图形符号、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有三种,即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其中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结构,也是最基本的结构,循环结构必然包含条件结构,所以这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是相互支撑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算法的基本结构,无论怎样复杂的逻辑结构,都可以通过这三种结构来表达。 在具体画程序框图时,要注意的问题:流程线上要有标志执行顺序的前头;判断框后边 的流程线应根据情况标注“是”或“否”;在循环结构中,要注意根据条件设计合理的计数变 量、累加变量等,特别要条件的表述要恰当、精确。 利用TI-voyage200图形计算器时,很多学生已对它着迷了,学生会想出更多的问题,互相进行比较、讨论,自己出发掘比课本更重要的东西。-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程序框图 2019 2020 年人教 必修 高中数学 1.1 程序 框图 word 教学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6163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