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51课时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增分课)讲义(含解析).doc
《(通用版)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51课时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增分课)讲义(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51课时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增分课)讲义(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51课时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增分课) 一、实验目的 1.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2.分析伏安特性曲线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 1.电路原理如图甲所示,测多组小电珠的U、I的值,并绘出其伏安特性曲线(图乙)。 2.由图线的斜率反映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以及温度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 学生电源(4~6 V直流)或电池组、小电珠(3.8 V,0.3 A)、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坐标纸、导线若干。 谨记部分器材用途 滑动变阻器 改变小电珠电流、电压,测出多组数据 坐标纸 在坐标纸上建立坐标系、描点并画图像 四、实验步骤 1.确定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按电路原理图连接好实验电路。 2.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电路原理图中最左端,电路连接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 3.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测出12组左右不同的电压值U和电流值I,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格中,断开开关S。 U(V) 0 0.2 0.4 0.6 0.8 1.0 1.2 I(A) U(V) 1.4 1.8 2.2 2.6 3.0 3.4 3.8 I(A) 4.拆除电路,整理仪器。 五、数据处理 1.在坐标纸上以U为横轴,以I为纵轴,建立坐标系。 2.在坐标纸上描出各组数据所对应的点(坐标系纵轴和横轴的标度要适中,以使所描图线充分占据整个坐标纸为宜)。 3.将描出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六、误差分析 1.由于电压表、电流表不是理想电表,电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会造成系统误差。 2.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造成偶然误差。 3.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造成偶然误差。 七、注意事项 1.电路的连接方式 (1)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小电珠(3.8 V,0.3 A)的电阻很小,与0~0.6 A的电流表串联时,电流表的分压影响很大。 (2)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目的是使小电珠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连续变化。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使小电珠分得电压为零的一端,使开关闭合时小电珠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开关刚闭合时因小电珠两端电压过大而烧坏灯丝。 3.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在U0=1.0 V左右将发生明显弯曲,故在U=1.0 V 左右绘点要密,防止出现较大误差。 4.当小电珠的电压接近额定值时要缓慢增加,达到额定值记录I后马上断开开关。 5.误差较大的点舍去,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应是平滑曲线而非折线。 考法一 实验原理和操作 1.某同学做三种导电元件的导电性实验,他根据所测量数据分别绘制了三种元件的IU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乙表示的电阻遵从欧姆定律 B.图甲、丙的曲线一定是偶然误差太大 C.图甲表示的电阻阻值随电压升高而增大 D.图丙表示的电阻能作为标准电阻使用 解析:选A 由题图知,图乙是线性元件的IU图像,遵从欧姆定律,故A正确;图甲、丙是不同的非线性元件的IU图像,不是偶然误差大,故B错误;IU图像上某点与坐标原点的连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根据图甲可知,随电压升高电阻阻值减小,故C错误;图丙表示的电阻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作为标准电阻使用,故D错误。 2.如图所示为“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的实物电路图,已知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 V。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1)闭合开关前,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闭合开关后,逐渐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断开开关。根据实验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小灯泡灯丝的伏安特性曲线。 解析:(1)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至最左端。 (2)增加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记录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多组读数,直至电压表示数达到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答案:见解析 考法二 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3.要描绘一个标有“3 V 0.8 W”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由零逐渐增加,且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已选用的器材除导线、开关外,还有: 电池组(电动势为4.5 V,内阻约1 Ω) 电流表(量程0.6 A,内阻约为1 Ω) 电压表(量程3 V,内阻约为3 kΩ)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 Ω,额定电流1 A) (1)实验电路应选用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以电压表的读数U为横轴,以电流表的读数I为纵轴,根据实验得出的多组数据描绘出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其发生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这个小灯泡接到电动势为1.5 V,内阻为5 Ω的电源两端,电路接通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________V。 解析:(1)由题意得,本实验要求从电压表读数为零开始测量,故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由于小灯泡电阻较小,因此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故选择B电路。 (2)IU图像中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由题图线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原因是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作出电源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约为0.7 V。 答案:(1)B (2)增大 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0.7 4.(2019宜兴高三调研)某学习小组欲描绘小灯泡(“3 V,1.5 W”)的UI图线,可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下: A.电池组:电动势约为4.5 V,内阻可不计; B.双量程的电压表: V1:量程3 V,内阻约为3 kΩ; V2:量程15 V,内阻约为15 kΩ; C.双量程的电流表: A1:量程0.6 A,内阻约为1 Ω; A2:量程3 A,内阻约为0.1 Ω; D.滑动变阻器R:阻值范围0~10 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 A; E.开关S,导线若干。 在尽量提高测量精度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器材,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1连接成完整电路。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________(选填“A”或“B”)端。 (3)调节滑动变阻器得到电压、电流数据如表所示,请在图2所示的坐标纸上画出小灯泡的UI图线。 组数 1 2 3 4 5 6 7 U/V 0 0.28 0.58 0.92 1.50 2.00 3.00 I/A 0 0.10 0.20 0.30 0.40 0.45 0.49 (4)根据UI图线可得小灯泡在常温下的电阻约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本实验应采用滑动变阻器分压接法以获得多组数据,同时由于小灯泡内阻较小,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以减小误差;故连线如图甲所示。 (2)由图甲可知测量电路与滑动变阻器的左侧并联,为了让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值从零开始调节,开始时滑片应移到A端。 (3)根据描点法可得出对应的UI图线如图乙所示。 (4)在图乙中作出UI图线过原点的切线,如图丙所示;小灯泡在常温下的电阻即UI图线过原点的切线的斜率;故R= Ω≈2.3 Ω。 答案:(1)见解析图甲 (2)A (3)见解析图乙 (4)2.3(2.2~2.4均可) 要充分发掘图像的“潜能”进行数据处理,如在同一个UI 或IU坐标系内画小灯泡和电源的图线,交点即表示把小灯泡直接连在电源两端的工作状态,从而得到小灯泡的电压、电流、功率,以及电流的内部功率等。 [例1] (2018全国卷Ⅰ)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探究在25 ℃~80 ℃范围内某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所用器材有:置于温控室(图中虚线区域)中的热敏电阻RT,其标称值(25 ℃时的阻值)为900.0 Ω;电源E(6 V,内阻可忽略);电压表(量程150 mV);定值电阻R0(阻值20.0 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 000 Ω);电阻箱R2(阻值范围0~999.9 Ω);单刀开关S1,单刀双掷开关S2。 实验时,先按图(a)连接好电路,再将温控室的温度t升至80.0 ℃。将S2与1端接通,闭合S1,调节R1的滑片位置,使电压表读数为某一值U0;保持R1的滑片位置不变,将R2置于最大值,将S2与2端接通,调节R2,使电压表读数仍为U0;断开S1,记下此时R2的读数。逐步降低温控室的温度t,得到相应温度下R2的阻值,直至温度降到25.0 ℃。实验得到的R2t数据见下表。 t/℃ 25.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R2/Ω 900.0 680.0 500.0 390.0 320.0 270.0 240.0 回答下列问题: (1)在闭合S1前,图(a)中R1的滑片应移动到________(填“a”或“b”)端。 (2)在图(b)的坐标纸上补齐数据表中所给数据点,并作出R2t曲线。 (3)由图(b)可得到RT在25 ℃~80 ℃范围内的温度特性。当t=44.0 ℃时,可得RT=________Ω。 (4)将RT握于手心,手心温度下R2的相应读数如图(c)所示,该读数为________Ω,则手心温度为________℃。 [三步化“新”为“熟”] 1.本题实验目的是探究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和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有很多相似之处。 2.实验中使用了替代法,能准确地确定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阻值。 3.本实验用R2t图像表达热敏电阻的温度特点,采用描点法画出图像,并应用图像分析有关问题。 [解析] (1)闭合开关S1前,应让滑片移动到b端,使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 (2)把t=60 ℃和t=70 ℃对应的两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画出R2t曲线,使尽可能多的点位于曲线上,如图所示。 (3)由图像可知t=44.0 ℃时,电阻的阻值约为450 Ω。 (4)由题图(c)可得电阻箱阻值为620.0 Ω,由图像可得温度约为33.0 ℃。 [答案] (1)b (2)见解析图 (3)450 (4)620.0 33.0 [例2] 某实验小组要探究一小灯泡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并研究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在________(选填“a”或“b”)端。 (2)闭合开关,把滑片P向一端移动过程中,发现电流表与电压表均有明显读数且读数几乎不变,则电路中出现故障的元件可能是________(选填“A”或“B”)。 A.小灯泡 B.滑动变阻器 (3)该小组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小灯泡的UI图线如图乙所示,可判定在图丙中小灯泡的功率P与加在小灯泡两端电压的平方U2的图线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1”“2”或“3”)。 (4)某同学将两个完全相同的这种小灯泡并联接在电源两端,已知电源的电动势E=3 V、内阻r=2 Ω,则此时每个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_W(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步化“新”为“熟”] 1.本题实验目的是研究小灯泡的UI图线及实际功率,和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基本相同。 2.根据P=,由于小灯泡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PU2 图线的斜率应逐渐变小。 3.根据电源的UI图线和小灯泡UI图线的交点坐标,可确定小灯泡接在电源上的实际功率。 [解析] (1)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置于a端,使测量电路电流、电压均为零。 (2)电流表与电压表均有明显读数且读数几乎不变,说明测量电路导通,控制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没有起作用,故电路中出现故障的元件可能是滑动变阻器。 (3)由题图乙可得,随着小灯泡两端电压的增大,小灯泡的电阻增大,由P=得=,则P随U2的变化变缓,题图丙中正确的图线为3。 (4)设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U,流过每个小灯泡的电流为I,则E=U+2Ir,得U=3-4I,在题图乙中画出电源的UI图线如图所示,交点坐标U=2.20 V,I=0.200 A,所以每个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P=UI=0.44 W。 [答案] (1)a (2)B (3)3 (4)0.44(0.43~0.45均可) [创新角度归纳] 实验情境 的创新 除研究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还可研究日常生活中的材料或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器材的改 进或替换 在没有合适的电压表、电流表的情况下可以先改装,再使用,如: (1)扩大电压表量程: (2)扩大电流表量程: 实验原理 的创新 根据画出的图像,不仅可以分析元件的伏安特性,还可分析电阻、电阻率的变化、计算小灯泡实际功率等-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2020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八章 第51课时 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增分课讲义含解析 通用版 2020 高考 物理 一轮 复习 第八 51 课时 描绘 电珠 伏安 特性 曲线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6167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