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导学案.doc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一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导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服饰变迁,饮食变化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 .探讨影响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自主学习】 一、看书完成知识结构: 内容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建国-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后 衣 食 住 社会风俗 长辫子、缠足、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丧礼仪繁琐愚昧→简约文明、农村仍封闭落后贫穷,传统习俗沿袭 取缔卖淫嫖娼、贩毒吸毒等,改革婚姻制包办婚姻→婚姻自主(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主流) 【互动探究】 1)归纳近代我国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2)影响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原因? 3)想一想:我国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巩固练习】 1.中国近代前期大城市里逐渐取消“大人”、“老爷”称呼,代之以“先生”、“同志”;禁止蓄辫、缠足、赌博;用握手、鞠躬取代了跪拜礼。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①清政府的大力提倡②中共的大力宣传③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④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⑤ 2.下列哪一生活现象不能反映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 A.中山装和旗袍出现B.照相馆的出现C.中西大菜D.长拜作揖礼仪 3.上海是近代人们生活习俗变化最大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上海( ) A.经济发达B.交通便利C.开放早,受外国影响大D.人才集中 4.以下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中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样婚礼的原因不包括() A.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B.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C.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D.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5.读下列广告:“女学生周某某,现年28岁,------毕业于美国女子大学。现执教于京师某女子学校。------自悬牌之日起,至民国8年1月止,某男如有与某某同等之能力及资产者,每日午后至6时,为会谈期。”对此材料评论正确的有( ) ①其背景为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主张婚姻自由②反映当时一些女青年思想解放③这一现象多出现于中国的大中城市④体现了西方近代进步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肥料袋做裤,省钱又省布,前面印‘日本’,后面是‘尿素’”。这首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民谣揭示了当时部分中国人的服饰形象。浸透汗水、打着补丁的咔叽布工装,斜纹布军装,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共同引领着七十年代朴素、单调的服装潮流。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当时商品供应匮乏,穿衣还主要停留在遮身御寒上②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③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④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 7.《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其中1900~1909年为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9年为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1920~1929年为有身段的女人。导致这种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文化传入 B.社会政治的变革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D.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融合 8.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9. (08年江苏高考试题)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10.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改变婚姻依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习,提倡“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厢情愿”,他们还主张废除缠足。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禁止缠足。这些在当时的主要意义是( ) ①有利于铲除社会陋习,树立社会新风②促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 ③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实现了男女平等④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④D.②④ 11.民国初年有一首打油诗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以下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民国初年自由婚姻有一定的发展B.当时婚姻自由已经很普遍了 C.新式的婚姻不像旧式的繁琐D.大胆追求婚姻自由得到了新闻传媒歌颂 12.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 ) A.民主运动的推动B.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D.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1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风尚的主流是什么?当时的人们生活体现了怎么样的特点?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14.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逐步形成了怎样的社会风尚?是什么导致了人民生活的变化? 【教后反思】 14课答案 1---5 DDCCD 6---10 CBBAC 11---12 BB 13.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特点: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水平较低 因素:①人民当家作主②物资的匮乏;③计划经济的影响 14.社会风尚: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 因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施了改革开放;物资的充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2019 2020 年高 历史 物质生活 习俗 变迁 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6169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