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地理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
《2019-2020年高一地理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一地理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doc(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一地理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 目标: 1.理解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产生的基本原理; 2.了解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分布特点; 3.了解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对人类生存的严重危害。 重点:环境问题的产生原理、主要表现和分布特点 难点: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教法:图表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1 板书: 原因 ↑ 表现←环境问题→实质 ↓ 途径 物质和能量 一.产生 1.人地关系:人类 环境 废弃物 2.基本原理: (1)人类索取资源速度>>资源再生速度 (2)人类排放废弃物量>>环境自净能力 二.表现 表现 原因 实例 环境污染 人类向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 ①②③④⑤⑥⑦ 生态破坏 人类对资源利用不合理(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①②③④⑤⑥⑦ 三.分布 特点 表现 原因 地域性 城乡差异 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 交通、工业、聚居地过分密集 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 资源利用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 国家差异 发达国家较轻 发展中国家:①承受发展和人口双重压力;②防治环境问题能力差;③发达国家转来重污染工业。 发展中国家严重 全球性 ①环境问题遍布全球; ②某些环境问题影响到全球。 实例①②③④⑤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入新课: 到上周为止我们学完了第七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求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本单元是对前三个单元的概括和总结,共有4节课文,其中前两节学习环境问题的知识,后两节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具体来说,81节学习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82节学习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83节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84节学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这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81节(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2.学习序言: (1)原因: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人口急剧增加、生活需求扩大、工业迅猛发展等,概括起来就是人口、资源、发展三方面。(2)表现: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这两方面环境问题已经开始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影响范围在不断扩大。(3)实质: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因为环境问题是的产生是由人类和环境的发展决定的,即:二者发展相互协调时,不会产生环境问题;二者发展不协调时,就会产生环境问题。(4)途径:由环境问题的实质可看出,要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使人类和环境的发展相互协调,这就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关于环境问题的这四方面知识,我们将在本单元中详细学习。 二.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产生:(1)人地关系①②(2)基本原理①② 2.表现:(1)表现①②(2)原因①②(3)实例(略) 3.分布:(1)特点①②(2)表现①②(3)原因①②③ 四.教师精讲 1.产生 (1)人地关系: ①含义:人地关系就是指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人类与环境具有密切的双向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种双向关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类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或者说环境向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二是人类把各种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这些废弃物包括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②理解:读图81。A.圆圈含义:中间小圆圈表示人类,外围大圆圈表示环境,小圆圈位于大圆圈中表示人类生存在环境中。B.箭头含义:左边箭头由环境指向人类,表示人类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或者说环境向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右边箭头由人类指向环境,表示人类把各种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上下两组双向箭头均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人类与环境在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二表示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环境反作用于人类。 ③结论:左右两组箭头是从“索取(左箭头)和排放(右箭头)”角度描述人地关系的,上下两组箭头是从“对立和统一”角度描述人地关系的。总之,人类与环境既具有“索取和排放”的双向关系,又具有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2)基本原理: ①人类索取资源速度>资源再生速度。由人地关系的第一层含义可知,人类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即获取资源,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从而导致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远远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即超过环境向人类提供资源的能力。这样,就必然会产生环境问题。 ②人类排放废弃物量>环境自净能力。由人地关系的第二层含义可知,人类把各种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使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和种类)急剧增加,从而导致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量远远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这样,也必然会产生环境问题。 说明:①环境自净能力是指环境本身对人类排放的废弃物所具有的净化(容纳和清除)能力。人类的废弃物排放量小于环境自净能力时,不会产生环境问题;人类的废弃物排放量大于环境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环境问题。②通过分析可知,环境问题产生的基本原理是人地关系两层含义的集中体现。 2.表现 (1)表现(标题):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这两方面的环境问题已经开始由地域性走向全球性,影响范围在不断扩大。 (2)原因(首句):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向环境中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由于人类对资源不合理利用、破坏了环境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导致环境不断退化。 (3)实例(圈圈):环境污染的实例主要有大气、水、土壤、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海洋等方面的污染,即我们前边学习过的各种污染;生态破坏的实例主要有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CO2含量增多、O3层破坏、物种灭绝等方面的破坏。 说明:①环境问题的实例之间具有一定联系,如滥伐森林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②会判断某种环境问题的实例是属于环境污染,还是属于生态破坏。③关于物种灭绝(读图82)。A.插图说明:横坐标表示年份,左纵坐标表示人口数量,右纵坐标表示物种灭绝数量,红色曲线表示人口数量变化,柱状图表示物种灭绝变化;B.插图结论: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物种灭绝也在急剧增加,这是由于人类破坏了生物生存环境、对生物过度捕猎等原因造成的。 3.分布 (1)特点: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和全球性两大特点。地域性是指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环境问题;全球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环境问题已遍布全球,二是指某些环境问题已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甚至全球。 (2)表现:①环境问题的地域性主要表现在城乡差异和国家差异两个方面。城乡差异是指环境问题在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在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国家差异是指环境问题在发展中国家严重、在发达国家较轻。②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环境问题已遍布全球,二是某些环境问题已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甚至全球。全球性的实际例子主要有酸雨、国际性河流上游被污染、热带雨林被破坏、CO2浓度升高、O3层破坏等方面。 (3)原因:①城市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是因为城市中的交通、工业、聚居地过分密集,导致污染物过分集中而造成的。②乡村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是因为人类对资源利用不合理,如利用方式不当或利用强度过大而造成的。③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极需发展、人口增长又十分迅速,导致资源需求量和废弃物排放量均急剧增加,因此其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二是由于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均很低,没有能力去保护和治理环境,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其防治环境问题能力差;三是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重污染工业转移到这些国家,名义上是帮助这些国家发展经济,实际上是向这些国家转移污染,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说明:①读图83,此图说明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一是环境问题已遍布全球,二是指某些环境问题已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甚至全球。图中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的地区有A、C、G、H。②读图84,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主要领域有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因为这两个领域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主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五.巩固训练 六.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环境问题的产生、表现和分布三大问题。在第一个大问题中,我们应该正确理解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会通过对人地关系的理解去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在第二个大问题中,我们应该知道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表现,会分析两个表现的形成原因,会列举两个表现的实际例子;在第三个大问题中,我们应该知道环境问题的两个主要特点,知道两个特点的主要表现,会分析不同表现的形成原因。-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2019-2020年高一地理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教案 人教大纲版必修下册 2019 2020 年高 地理 8.1 环境 问题 表现 分布 教案 大纲 必修 下册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6188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