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套餐训练 主题十七 三农问题与社会和谐.doc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套餐训练 主题十七 三农问题与社会和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套餐训练 主题十七 三农问题与社会和谐.doc(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套餐训练 主题十七 三农问题与社会和谐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关于三农问题的多个“一号文件”,积极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农村、农民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与前几年相比,近两年高考对三农的考查虽然有所弱化,但该知识点依然是备考复习的重点。 一、中国古代农业 1.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采取的基本农业经济政策。 2.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是中国古代经济的突出特征之一。 3.以个体经营为基本形式的自然经济是中国经济的基本形态。 4.历代统治者都制定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并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促进农业发展。 5.历代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 二、中国近代农业 1.主要形式:鸦片战争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仍占据主导地位。 2.土地政策 (1)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 (2)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 (3)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三、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经济体制的调整 1.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 2.农业合作化。 3.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四、苏俄(联)的土地和农业政策 1.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耕种。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3.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 4.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和斯大林体制导致农业的发展受阻。 五、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政策 1.通过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控市场。 2.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1949~1956年我国土地制度的变化趋势为: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并没有所有权。这种制度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1.(xx年全国新课标文综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2.(xx年江苏历史,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3.(xx年广东文综,16)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4.(xx武汉调研)孙中山在1921年3月说,当年“因社会主义底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 ) A.调和劳资关系 B.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C.没收外国资本 D.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5.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恢复 C.均田制受到破坏 D.“市”突破空间限制 6.(xx贵州一模)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关系国计民生,综观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都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妇女20亩(注:露田基本上是无主荒地)……受田者年满70岁或死亡之后,其所受露田交还国家,不准买卖。 自此便出现了如北魏杨炫之在《洛阳伽蓝记》中所述“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校数”的情景。 材料二 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1921年发表)里这样写道:“(赵秀才和假洋鬼子)他们想而又想,才想出静修庵里有一块‘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龙牌,是应该赶紧革掉的,于是又立刻同到庵里去革命。……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 ——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 把总。”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该土地制度推行的背景及其历史 作用。 (2)作品中赵秀才和假洋鬼子认为革命仅仅是把写有皇帝万岁的龙牌砸掉,而其他均不知名目。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从孙中山阐发的民生主义角度来分析个中原因。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有怎样的发展? (3)请分别说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及苏联国家工业化时期的农业政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套餐训练 主题十七 三农问题与社会和谐 2019 2020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套餐 训练 主题 十七 三农 问题 社会 和谐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6190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