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新人教版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ord学案.doc
《2019-2020年新人教版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ord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新人教版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ord学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2020年新人教版地理必修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word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区域的含义。 2. 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分析两个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基本方法,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能举出实例,比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4.学会基本的区域分析方法。 【知识点梳理】 一、什么是区域: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 单位,它是人们在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 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具有一定的 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 和边界。 3、不同区域由于 的差异,人们的生活特点有许多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发展 等也存在差异。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且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但地理位置、 、 和矿产资源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2、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的 ;松嫩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 。 3、长江三角洲是 气候,松嫩平原是 气候;长江三角洲以 土为主,而松嫩平原以 土为主。 4、长江三角洲是 耕作业,松嫩平原是 ;长三角是 性工业基地,而松嫩平原是 基地。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 地理环境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差异 气候条件差异 土地条件差异 矿产资源差异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生产活动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业 工业 城市和人口 交通运输 三、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 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土壤使人们的开垦困难,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农业 。 2、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 、 和 生产基地。 3、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人口、城市 ,人均耕地 ,生产规模 ,商品率 ,机械化难推广,农业生产在全国中的地位下降。 【能力提升】分析区域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答案】 一、什么是区域: 1、空间、地理差异、指标。2、区位、形状。3、地理环境、方向。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气候条件、土地条件。2、入海口、中部。3、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水稻、黑。4、水田、旱田、综合、重化工业。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 地理环境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差异 位30N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 大致位于43~48N,地处我国东北平原中部 气候条件差异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富,余热同期,河湖密布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量较少,热量不足 土地条件差异 经人们长期改造形成水稻土,多水田,人均耕地小,较分散 为肥沃的黑土,多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大,集中连片 矿产资源差异 贫乏 石油等资源丰富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生产活动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农业 水田为主,盛产水稻、油菜、棉花,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水产发达 旱地为主,产玉米、春小麦、大豆,一年一熟,西部可发展畜牧业 工业 优越得地理环境使其商业贸易发达、轻工业发达、通过发达得海陆交通引进原料发展重工业,是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城市和人口 人口密度高、城市密集、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人口密度较低,城市发展历史较短 交通运输 内河、海运、陆运、空运发达 内河、陆运发达(铁路网稠密) 三、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开发早期: 稠密的水系、黏重、发展缓慢。2、粮食、桑蚕、棉花。3、密集、远低于人国平均水平、较小、较低。 要分析区域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第一步:搜集区域的相关资料。 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 人文条件(包括人口、经济、文化、历史沿革等)。 第二步: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文字整理归类:成因分析、数据分析、图表绘制等。 第三步:区域差异分析、比较。 区域发展条件、优势和劣势。 区域经济分析。 区域发展阶段评价。 第四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可持续发展模式。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要求的,请把所选的答案字母代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事( )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地质灾害类型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以下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是( ) ①我国的北方方言区 ②我国北方的旱作农业区 ③京津唐工业基地 ④东北平原区 ⑤浦东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3.下列区域中,描述区域特点最具体、最详细的是( ) A.东部沿海经济地带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长江沿岸经济地带 D.天津滨海新区 4.西电东送体现了区域特征的( ) A. 开放性 B.差异性 C.整体性 D.综合性 5.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是( ) A.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 B.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C.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 D.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6.我国下列重点建设项目中,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 A.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B.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C.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 D.神府煤矿建设工程 7.关于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B.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C.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 D.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8.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9.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 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0.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及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二、综合题 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地区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 ,主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C为 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地区常规 能源缺乏,目前的解决途径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图中D区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 (4)图中A地区的 等常规能源丰富,该区正在实施的能源输出工程,对C区地区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______ _。 (5)E地区已建成 地热电站,该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了解当前地理学研究中应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哪些。了解三“S”主要环节。理解并掌握全球定位系统(GPS)在 生活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知识点梳理】 一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1、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 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 (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 (GIS)等。 2、应用: (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 防预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 (2)大众化应用: 、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系统等。 二、遥感(RS) 1、概念:在航空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传感器:遥感的关键装置在航空或航天器上接受地面物体 的 信息,并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场记录下来,传送至地面接收站。 3、主要环节:目标物鉴定 遥感地面系统 成果。 4、特点: ,质量高,效率高 ,且节省人力、财力。 5、应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 、防御监测等。 三、全球定位系统(GPS) 2、组成 空间部分 星座 地面控制部分 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 接受机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民航、定位的系统。 3、特点:提供精密的 (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且具有全能性、全天候、 和实时性的特点。 4、应用: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 (海拔)。 四、地理信息系统(GIS)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 的计算机系统。 2、程序:信息源 数据库 空间分析 表达。 3、应用: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 ,可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 监测及评估预测,可应用于城市管理。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1、关系地理信息技术为构建 奠定了基础。 2、概念: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 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3、作用: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整合为 、动态显示,为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要点补充】 1、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领域 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是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重要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矿产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生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 2、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将不仅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交往方式,而且在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有助于灾害的预防、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环境监测 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 灾害监测 旱情、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业病虫害、森林火灾等 有利于防灾减灾 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地理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 分析灾害影响范围 确定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径 受灾人员、财产的安全有效转移 进行灾情统计的评估 灾后重建 提供决策依据 提供决策支持 、 (2)、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功能 研究区域地理环境 对有关信息分析、加工 利用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 综合遥感、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的地理信息 对区域内的各种条件进行精确的分析、评价 建立能反映区域内联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的模型 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预测 (3)、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城市 建设 对突发事件(如火灾、救护、洪涝)大量动态实时数据和城市数据资源进行优化,提供方案,优化调度人员、相应资源的合理安排和最佳到达路线 城市水、电、气的远程抄表、自动计费、电子结算,与供水信息系统、城市天然气管道系统,电信综合系统相结合,必须基于GIS 为城市规划中所有管网(如水、电、气)提供可视化信息源 市政 GIS应用城市管理 城市发展 管理 电子商务和电子业务与相关的物流配送,通过GIS 对GPS等务种信息管理系统集成,妥善解决相关问题,促进城市飒贸发展 城市控制 本章知识网络: 影 响 含义 划分 提供研究手段和方法 自然环境差异 地理信息系统 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在资源调查、环境灾害防御监测中应用 农业生产 活动差异 地理信息技术 遥感 数字地球 概念及组成部分 工作原理和环节 初期阶段 成长阶段 后期阶段 地理环境 工业生产活动差异 矿产条 件差异 土地条 件差异 地理位 置差异 气候条 件差异 人类活动差异 区域发展 区域概况 区域发展阶段 类型 特点 全球定位系统 对环境和自然灾害动态监测、评估预测 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巩固练习 一、 选择题 下图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距离赤道仅300多千米。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50年内消失的威胁。据此回答1~2题。 雪冠 1.下图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数字地球 2.关于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逐渐消失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乞力马扎罗山距离赤道近,气温高 B.雪冠逐渐消失主要是因为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山顶降雪量锐减 C.雪冠消失将对这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 D.雪冠消失将导致山麓地带水资源增加,森林四季繁茂 (09南京期末考试)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3---5题 3.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4.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 ) A.RS技术 B.GPS技术 C.GIS技术 D.实地考察 5.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09盐城市一调)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据此回答6~7题。 6.图示区域的数码代号与文化景观描述相符的是( ) A.①梯田层层稻花香 B.②风吹草低现牛羊 C.④山歌阵阵采茶忙D.⑥翠竹青青有人家 7.制作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图,优先采用的技术是 ( ) A.RS技术 B.GPS技术 C.GIS技术 D.Internet技术 (09扬州市期末调研)xx年9月上旬,飓风排着队穿越大西洋,向加勒比地区和美国东南沿海袭来,使途经地区遭受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读图完成8~9题。 8.飓风对图示地区的影响主要有 ( ) A.当位于飓风中心正北时,新奥尔良吹东北风 B.当位于飓风中心正南时,新奥尔良吹东北风 C.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工业受损 D.给旧金山电子工业带来巨大损失 9.对飓风进行监测预报的主要技术是 ( ) A. RS B.雷达 C.GPS D.GIS (09泰州市联考)下图是1986 ~1996年黄河三角洲陆地面积增减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图资料来源主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GS B.GPS C.GIS D.RS 11.下列有关图10所反映的地理信息不正确的是 A.1988年~1990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B.1990年以前黄河入海口以沉积作用为主,三角洲面积增大 C.1990年~1995年初黄河三角洲入海口以侵蚀作用为主,三角洲面积减小 D.外力作用对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09镇江市三调)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穿过。据此回答12~14题。 12.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f最有可能是 ( )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心商务区 13.若A、均为住宅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g环境优于a B.a地价高于g C.g人口密度大于a D.影响A.g分化的主要原因是行政因素 14.10年后,规划部门为快捷准确地获得该地变化状况,可借助 ( ) A.GPS技术 B.GPS及GIS技术 C.RS及GIS技术 D.GIS技术 15.(09东台市期末)测量某地的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09通州期末调研)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简称“环境减灾”)A.B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据此回答16~17题。 16. 利用“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预报,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17.“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是( ) A.台风 B.地震 C.水体污染 D.噪声污染 18. (09年广东地理第8题) 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 A.森林火灾面积 B.土地干旱程度 C.洪峰流量 D.植物病虫害程度 (09安徽文综)第23~24题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安徽省土地总面积中,各类土地比重约为:平原49.6%,山地15.3%,丘陵27.0%,水面8.1%。完成19~20题。 19.调查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20.表1中①、②、③、④项符合安徽省土地利用现状的是 ( ) 表1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 耕地 林地 草地 建设用地 其他用地 ① 57.80 37.32 0.76 3.59 0.53 ② 40.96 25.68 0.16 11.60 21.60 ③ 30.71 31.15 0.37 31.86 5.91 ④ 20.16 50.95 0.56 7.61 20.72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21.宁夏银川5月读遥感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A图中可以看出,此遥感技术所用的运载工是 ,这种运载工具采用的是 的方式对地面进行感知和识别,这种方式的遥感技术,对地面物体的分辨率是较 (高或低)的。 (2)在A图中,航空摄影采用 的方式对地面进行感知,其目的是 。 (3)在B图中,传感器接收到的是 ,它的产生是由于 ,在这个遥感过程中,传感器之所以能够对地面进行分辨,其原因是 22、.(xx山东济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999年,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图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广泛研究。 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1)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 (2)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利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 23、.(05上海地理,52~55,6分联系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出租车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单项选择)( ) A.RS B.GIS C.RS和GPS D.GIS和GPS (2)在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远红外遥感图像时,发现外环线周边地区的红色块状区域面积越来越小,而蓝灰色区域面积越来越大。据此可以判断,该地区 用地面积在缩小,而 用地面积在扩大。 (3)根据三颗卫星提供的资料,运用数学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地面静止物体的位置。如下图所示,有四颗卫星提供资料,除可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准度外,还可迅速计算出 物体的空间位置。 (4)下列选项中,可以应用3S技术的有(多项选择) ( ) A.导弹发射的精确制导 B.珠穆朗玛峰高程的精确测量 C.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统计 D.人口密度与商业网点布局的相关分析 第一节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A 5.D 6.C 7.C 8.A 9.B 10.B 二、综合题 11. (1)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为原因:地表植被破坏严重,轮荒和开矿等 (2)沪宁杭 从其他省区输入石油、煤炭;发展核电;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发展轻型、 技术含量高、能耗低的工业 (3)人均耕地面积大,增产潜力大,土地肥沃 (4)石油、天然气 天然气成分是甲烷,燃烧基本无污染:西气东输工程使C地区煤炭、石油消费比重降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5)羊八井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A 2、C 3.A 4.A 5.C 6.CD 7.AC 8.AC 9.AD 10.D 11.A 12.C 13.A 14.C 15、B 16.AB 17.BD 18、C 19.A 20.B 二、综合题 21、 (1)飞机 成像 高 (2)多次成像 增加监测的范围和信息量 (3)地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 太阳辐射 由于地物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的不同,其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也各不相同 22、 (1)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遥感调查,合理布局农业;监测预报气候变化、旱涝、长势和产量预测,提高抗灾能力;农业污染环境状况监测与预报,提出解决措施等。 (2)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地震分布带、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生物分布、生产结构监测等。 23、 (1)D (2)农业 建筑(非农业用地) (3)运动 (4)A、B、D-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19 2020 新人 地理 必修 地理环境 区域 发展 影响 word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6196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