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分层作业7 李商隐诗二首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分层作业7 李商隐诗二首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分层作业7 李商隐诗二首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课时分层作业(七) 李商隐诗二首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导学号:61612040】 A.灵犀(xī) 杜鹃(juān) 沧海(cānɡ) 嗟余(juē) B.惘然(wǎnɡ) 惆怅(chnɡ) 沁阳(qn) 分泌(m) C.春蚕(cn) 蜡炬(j) 云鬓(pn) 凋谢(diāo) D.夜吟(yǐn) 蓬山(pnɡ) 殷勤(yīn) 殷红(yān) B [A项,“嗟”应读jiē;C项,“鬓”应读bn;D项,“吟”应读yn。]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分曹射覆蜡灯红 射:射箭 B.昨夜星辰昨夜风 风:双关,兼有风情之义 C.青鸟殷勤为探看 探看:探望 D.东风无力百花残 残:凋谢 A [A项,射:猜。] 3.从对仗的角度看,下列诗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导学号:61612041】 A.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C [C项,不对仗。] 4.下列对《无题(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 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 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 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 D [“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错误。]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61612042】 (1)《无题(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 (2)《无题(一)》中诗人听鼓而起,恰如蓬草,写尽今朝的寂寞萧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题(二)》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题(二)》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2)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3)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4)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教师用书独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导学号:61612043】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创的一种诗歌体式。他创作的无题诗颇多,________________而这种寄寓又往往是模糊隐晦,在有无之间,所谓不便明言的情感隐秘。 ①由于表达隐晦曲折,历代的研究者解说各异,更有不少穿凿附会 ②其中不乏直接写爱情相思的,但更多借“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抒发身世感喟 ③往往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 ④这些诗篇是诗人人生感受与情感的原生态的展现 ⑤辞藻精丽,意境要眇,情思婉转,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A.③①②⑤④ B.③⑤①④② C.④①②③⑤ D.④②⑤③① B [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③和④比较,③与“他创作的无题诗颇多”衔接更好,⑤①也是介绍无题诗相关内容的,放在一起比较好,④是对上文的概括,②“但更多借‘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抒发身世感喟”与后面“而这种寄寓”衔接紧密。] (教师用书独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梦想是件简单的事情,____①____,你能不能把这个东西付诸实践,你怎么给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可行的目标。当然,____②____,需要你长时间的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还需要什么呢?____③____,抓住这个机会,这样你就更容易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此题侧重考查补写句子,空①承接前后句,可填“关键是有了梦想之后”之类的过渡句。空②后句提出实现梦想的另一个条件,可见此处要填写“仅有梦想是不够的”之类的句子。空③根据前文的问题和后文的“机会”可知,此处要填写实现梦想的第三个条件,即“还需要合适的机会”之类的句子。 【答案】 ①关键是有了梦想以后 ②有了这样的目标还是不够的 ③还需要把握发展的机遇 二、阅读提升层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导学号:61612044】 无题(二)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说说首句的两个“难”字的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句写爱情的不幸和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阻隔,一对情人相会困难,而匆匆相聚又分离的痛苦更使她不堪忍受。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指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忍受。这两个“难”字既强调重聚之难,又感叹离别之苦。 (2)“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带有梦幻般的神话色彩,不仅增添了浪漫的诗意,在结构上也有其独到的作用,试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青鸟”,是神话中给王母娘娘当信使的神鸟。“无多路”,可作“没有多远的路”来理解,诗人却只能寄希望于“青鸟”来探听消息,可见他们的相见是多么难!以此回扣“相见时难”,也更进一步突显出“别亦难”,这样就使得全诗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了。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赠 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囊括了从京城长安到江滨江陵的各路柳色,“从”“更”二字以并列式的表达,点明了春意正闹,柳树生机勃勃。 B.颔联描绘了柳枝妩媚动人,春风拂过,如同美妙少女般翩然起舞,姿态引人遐想。诗人用“见说”表现了人们自古以来对柳色的热爱有加,又用“来当”表达对此时美景的欣赏之情。 C.“堤远意相随”是说诗人眼中虽已看不见柳,但仿佛还是能见那如烟似梦的柳色向远方延伸。 D.尾联写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作者的伤怀之意写到极致。 E.本诗前四句从广阔背景提笔,以生动的笔调描绘出了春天柳色的秀丽可人、妩媚柔长;后四句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言外之意不尽,颇为耐人寻味。 AD [A项,“以并列式的表达”有误,此处应为“递进式的表达”;D项,“也把作者的伤怀之意”不准确,而是“爱惜之情”。]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首诗写春柳,通过对春柳“风流”“婀娜”的轻盈体态、柳花飞似“雪”的繁华景象的描写,突出了作者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侧面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答案】 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导学号:61612045】 流 莺①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②,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 ①公元849年春,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②参差:指鸟振翅飞翔。 (1)下列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表现流莺飘荡流转、无处栖居的境遇。 B.第二句中“不自持”三字,表明黄莺一度想放弃理想。 C.颔联表明,流莺的婉转歌声中饱含它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D.颈联表明,流莺虽历尽艰辛,但是还是未能实现“本意”。 B [B项,“不自持”暗示出流莺根本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仿佛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控制。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主要考查托物言志的手法,注意结合诗句分析。] (2)本诗如何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通过写流莺漂泊不定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漂泊无依的命运的无奈和哀叹。②通过写流莺的“本意”不被理解,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无奈。-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分层作业7 李商隐诗二首 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8 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课时 分层 作业 鲁人版 选修 唐诗宋词 选读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6266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