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大串讲 专题15 化学平衡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化学大串讲 专题15 化学平衡练习.doc(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专题15 化学平衡
1.已知X(g)+Y(g)2Z(g) ΔH<0。反应发生后,t1时达到平衡,t2时改变条件,t3时达到新平衡,则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A. 升高温度
B. 减小Z的浓度
C. 增大压强
D. 增大X或Y的浓度
【答案】A
2.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 + H2O(g) CO2(g) + 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CO
H2O
CO2
1
650
4
2
1.6
5
2
900
2
1
0.4
3
3
2
1
0.4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实验1中,前5min用CO表示的速率为0.16 mol/(Lmin)
C. 实验2中,平衡常数K=1/6
D. 实验3跟实验2相比,改变的条件可能是温度
【答案】D
3.在10 L密闭容器中充入气体X和Y,发生反应X(g) + Y(g)M(g) + N(g) ΔH,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编号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n(X)
n(Y)
n(M)
①
700
0.40
0.10
0.090
②
800
0.40
0.10
0.080
③
800
0.20
0.05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中,若5 min末测得n (M)=0.050 mol,则0至5 min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υ (N)=1.010− 2 mol/(Lmin)
B. 800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
C. ③中,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80%
D. ΔH>0
【答案】C
【解析】A. ①中,若5 min末测得n (M)=0.050 mol,由化学方程式可知,0至5 min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υ (N)=υ (M)= 1.010−3 mol/(Lmin),A不正确;B. 由表中数据可知,800 ℃,该反应的平衡混合物中X、Y、M、N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032 mol/L、0.002 mol/L、0.008 mol/L、0.008mol/L,则平衡常数K=1.0,B不正确;C. 因为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是不变的,故改变压强后化学平衡不移动。③中投料的比例与②相同,所以两次的平衡应是等效的,达到平衡时Y的转化率与②相同,为80%,C正确;D. 由①②两实验的数据可知,温度升高后,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ΔH<0 ,D不正确。
4.活性炭可处理大气污染物NO。为模拟该过程,T℃时,在3L密闭容器中加入NO和活性炭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活性炭/mol
NO/mol
X/mol
Y/mol
起始时
2.030
0.100
0
0
10min达平衡
2.000
0.040
0.030
0.030
A. X一定是N2,Y一定是CO2
B. 10min后增大压强,NO的吸收率增大
C. 10min后加入活性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0~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NO)=0.002 mol/(L•min)
【答案】D
5.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水合法生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2H4(g) + H2O(g) C2H5OH(g) ,下图为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起始n(C2H4) : n(H2O) =1:1]。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Y对应的乙醇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B. X、Y、Z对应的反应速率:υ(X) >υ(Y) >υ(Z)
C. X、Y、Z对应的平衡常数数值:KX < KY
P2,则该反应在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自发进行
B. 图②中,若T2>T1,则△H<0 且a+b=c+d
C. 图③中t1时刻改变的条件一定是使用了催化剂
D. 图④中,若△H<0,则纵坐标不可能表示的是反应物的转化率
【答案】C
9.下图所示与对应叙述不相符的是( )
A. 图甲表示一定温度下FeS和CuS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则Ksp(FeS)>Ksp(CuS)
B. 图乙表示pH=2的甲酸与乙酸溶液稀释时的pH变化曲线,则酸性:甲酸<乙酸
C. 25℃时,图丙表示用0.10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5.00mL盐酸的滴定曲线,则c(HCl)=0.080molL-1
D. 图丁表示反应N2(g)+3H2(g)2NH3(g)平衡时NH3体积分数随起始变化的曲线,则转化率:aA(H2) c(Cu2+),所以Ksp(FeS)>Ksp(CuS),故A正确;B、图乙可知,随水的加入,甲酸pH变化快,说明甲酸的酸性强于乙酸,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n(NaOH)=0.100 molL-120.00mL=n(HCl)= 25.00mLc(HCl),所以c(HCl) =0.080molL-1,故C正确;D、由图象可知,随着比值增大,即增大n(N2),平衡向右移动,则a(H2)增大,所以aA(H2)乙 B. 平衡后反应放热:甲>乙
C. 500℃下该反应平衡常数:K=3102 D. 若a≠0,则0.9<b<l
【答案】D
12.现有下列三个图像:
下列反应中全部符合上述图像的反应是
A. N2(g) + 3H2(g) 2NH3(g) △H<0
B. 2SO3(g) 2SO2(g) +O2(g) △H>0
C. 2HI(g) H2(g) + I2(g) △H>0
D. 4NH3(g) + 5O2(g) 4NO(g) + 6H2O(g) △H<0
【答案】B
13.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 由图甲可知,a点Kw的数值比b点Kw的数值大
B. 乙表示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不同温度下的反应,该反应的ΔH>0
C. 丙表示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醋酸溶液的滴定曲线
D. 根据图丁,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加入CuO调节pH至3~4
【答案】D
【解析】温度相同,Kw的数值相同,A错误;由图像可知,温度T2>T1,由T2→T1,降低温度,C的体积分数增大,平衡右移,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0.100 0 molL-1醋酸溶液的pH>1,图像给的醋酸溶液起点pH=1,C错误;由于KSP(Fe(OH)3) KC
D. 恒温恒压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氦气,平衡向左移动
【答案】A
16.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6H2(g)+2CO2(g)CH2=CH2(g) +4H2O(g)。已知温度对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右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
B. 若投料比n(H2) :n(CO2) =4:1,则图中M点己烯的体积分数为5.88%
C. 250℃,催化剂对CO2平衡转化率的影响最大
D. 当温度高于25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导致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
【答案】B
【解析】A项,化学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由图可得,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有可能小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故A错误;设开始投料n(H2)为4mol,则n(CO2)为1mol,如图当在M点平衡时二氧化碳的转化率为50%,列三段式得:
所以乙烯的体积分数为0.25(2.5+0.5+0.25+1)100%≈5.88%,故B正确;C项,催化剂不影响平衡转化率,只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C错误;D项,根据图象,当温度高于250℃,升高温度二氧化碳的平衡转化率降低,则说明平衡逆向移动,但催化剂与化学平衡没有关系,并不是平衡逆向移动导致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故D错误。
17.某温度下,在甲、乙、丙、丁四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2和I2,发生反应:H2 (g) +I2 (g)2HI(g).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起始浓度
平衡浓度
c(H2)/molL-1
c(I2)/molL-1
c(HI)/molL-1
甲
0.01
0.01
0.004
乙
0.01
0.02
a
丙
0.02
0.01
b
丁
0.02
0.02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HI的平衡浓度:a=b>0.004
B. 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丁>甲
C. 平衡时,乙中H2的转化率等于20%
D. 丙中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
【答案】A
18.T1℃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气体和B气体,发生如下反应:A(g) +2B(g)C(p)。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min
n(A)/mol
n(B)/ mol
0
1.00
1.20
10
0.50
30
0.2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前10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C)=0.0250 mnolL-1min-1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50molA气体和0.60mo1B气体,到达平衡时,n(C)<0.25mo1
C. 其他条件不变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0molA,与原平衡相比,达平衡时B的转化率增大,A的体积分数增大
D. 温度为T2℃时(T1>T2),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20,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D
19.根据下列各图曲线表征的信息,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图1表示常温下向体积为10mL0.1mo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CH3COOH溶液后溶液的pH变化曲线,则b点处有:c(CH3COOH)+c(H+)=c(OH-)
B. 图2表示用水稀释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时溶液的pH变化曲线,其中Ⅰ表示醋酸,Ⅱ表示盐酸,且溶液导电性:c>b>a
C. 图3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
D. 由图4得出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可采用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调节溶液的pH至4左右
【答案】B
20.在一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g)+N(g)2R(g)△H<0,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改变某一条件,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1时刻的v(正)小于t2时刻的v(正)
B. 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向密闭容器中加R
C. I、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相等
D. I、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答案】A
【解析】已知反应M(g)+N(g)2R(g)△H<0,在一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t1时刻达到平衡,在t2时刻改变某一条件,由图可知,反应再次达到平衡后,逆反应速率与原平衡相同,由此可知,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了一定量的R而增大了R的浓度,由于容器为恒温恒压的,故容器体积必然成比例增大,所以在t2时刻反应物的浓度都减小。A. t1时刻的v(正)大于t2时刻的v(正),A不正确;B. t2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向密闭容器中加R,B正确;C. I、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两平衡等效,所以M的体积分数相等,C正确;D. 因为温度相同,所以I、Ⅱ两过程达到平衡时,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D正确。
21.常温时,发生反应:AsO33-(aq)+I2(aq)+2OH-(aq)AsO43-(aq)+2I-(aq)+H2O(l) △H。溶液中c(AsO43-) 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v逆小于t2时v逆
B.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2v生成(I-)=v生成(AsO33-)
C. 升高温度,c(AsO33-) 浓度增大,则△H>0
D. 增大c(OH-),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变大
【答案】A
2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2CO2(g)+6H2(g) C2H5OH(g)+3H2O(g) △H。在某压强下起始时按不同氢碳比[n(H2)/n(CO2)]投料(见图中曲线①②③),测得CO2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H<0
B. 氢碳比:①>②>③
C. 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加入无水氯化钙CO2的转化率降低
D. 若起始CO2浓度为2molL一1、H2为4mol.L一1,在图中曲线③氢碳比条件下进行,则400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约为1.69
【答案】C
23.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4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随着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B. 1100℃,p4条件下,该反应10min时达到平衡点X,则v(CO2)=0.008molL-1min-1
C. p1、p2、p3、p4大小的顺序为p10
B. ΔH>0 ΔS<0
C. ΔH>0 ΔS>0
D. ΔH<0 ΔS<0
【答案】A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6268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