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4讲 离子反应练习.doc
《2018年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4讲 离子反应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4讲 离子反应练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4讲 离子反应 1.(2018湖南长沙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①将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 ③固态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共价化合物可以导电 ④固态的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也不导电 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A.仅①④ B.仅①④⑤ C.仅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BaSO4是盐,属于强电解质,①错误;②氨水是混合物,②错误;③熔融态的共价化合物不能电离出离子,不能导电,故③错误;④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能电离出离子,能导电,故④错误;⑤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⑤错误。 2.(2018太原模拟)已知SO+I2+H2O===SO+2H++2I-,某溶液中可能含有I-、NH、Cu2+、SO,向该无色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肯定不含I- B.肯定不含NH C.可能含有SO D.可能含有I- [解析] 溴水首先氧化SO而后氧化I-,溶液仍呈无色,说明一定含有SO,可能含有I-,一定不含Cu2+,根据电荷守恒可知一定含有NH。 3.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D ) A.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MnO2+4HClMn2++2Cl-+Cl2↑+2H2O B.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Al(OH)3↓+3H+ C.Na2O2 溶于水产生O2:Na2O2+H2O===2Na++2OH-+O2↑ D.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HCO+Ca2++OH-===CaCO3↓+H2O [解析] MnO2与浓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A项错误;Al(OH)3后面应注明胶体而不应标沉淀符号“↓”,B项错误;Na2O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C项错误。 4.(2018青岛模拟)对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B ) A.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 B.通入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后溶液变蓝,则原溶液中一定有I- C.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沉淀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Ba2+ D.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则原溶液一定有NH [解析] A项SO有干扰;C项Ca2+、Mg2+等有干扰;D项应使用红色石蕊试纸。 5.(2018山东枣庄检测)将足量的气体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或分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B ) A.通入足量SO2:Na+、S2-、OH-、AlO B.通入足量CO2:K+、Ca2+、Cl-、NO C.通入足量Cl2:SO2、Ba2+、Cl-、K+ D.通入足量NH3:Fe3+、Cl-、Ba2+、Al3+ [解析] SO2与水反应后溶液呈酸性,OH-、AlO不能大量共存;Cl2具有强氧化性,与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H3的溶液呈碱性,Fe3+、Al3+不能大量共存。故A、C、D错误。 6.(2018辽宁师大附中模拟)在如图点滴板上有四个溶液间反应的小实验,其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D ) A.a反应:Fe2++2H++H2O2===Fe3++2H2O B.b反应:HCO+OH-===CO+H2O C.c反应:H++OH-===H2O D.d反应:Al3++3NH3H2O===Al(OH)3↓+3NH [解析] A项电荷不守恒;B项离子方程式书写不完整,NH也与OH-反应;C项忽视醋酸为弱电解质,应写化学式。 7.(2018石嘴山高三联考)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D ) A.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Al3++3OH-===Al(OH)3↓ B.在含有等物质的量的Fe(NO3)2和KI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滴入稀盐酸:3Fe2++4H++NO===3Fe3++NO↑+2H2O C.NaHCO3与稀硫酸反应:CO+2H+===CO2↑+H2O D.纯碱溶液呈碱性的原因:CO+H2OHCO+OH- [解析] A项中不能生成Al(OH)3而是AlO;B项中I-也具有还原性,即离子方程式不全;C项中HCO不能拆分为CO和H+。 8.(2018河南豫东、豫北十所名校联考)下列离子组在一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 选项 离子组 加入试剂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 K+、AlO、NO 过量CO2 CO2+2H2O+AlO===Al(OH)3↓+HCO B Fe3+、I-、ClO- NaOH溶液 Fe3++3OH-===Fe(OH)3↓ C Ba2+、Na+、OH- NaHCO3溶液 HCO+OH-===CO+H2O D NH、HCO、Cl- NaOH溶液 NH+HCO+2OH-===CO+NH3H2O [解析] Fe3+与I-、ClO-离子不能大量共存;Ba2+、OH-、Na+组离子共存,加NaHCO3溶液后,应有BaCO3沉淀生成;D项中的原子不守恒。故B、C、D错误。 9.(2018河北普通高中质检)下列实验现象、离子方程式和解释均正确的是( A ) 选项 实验试剂 现象 离子方程式或解释 装置实验 A 试剂1:H2O2 试剂2:酸性KI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 I-被双氧水氧化成I2,I2遇淀粉变蓝 B 试剂1:氯水 试剂2:加有KSCN的FeSO4溶液 溶液中生成红色沉淀 2Fe2++Cl2===2Fe3++2Cl- Fe3++3SCN-=== Fe(SCN)3↓ C 试剂1:H2SO4 试剂2:Fe(OH)3胶体 滴加足量的硫酸溶液,始终有红褐色沉淀 胶体聚沉 D 试剂1:加有酚酞的NaHSO4溶液 试剂2:Ba(OH)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Ba2++2OH-+2H++SO===BaSO4↓ +2H2O [解析] B项Fe3+遇KSCN溶液产生红色溶液;C项先是胶体聚沉,后沉淀溶解;D项中OH-应过量,离子方程式应为Ba2++OH-+H++SO===BaSO4↓+H2O。 10.(2018浙江丽水一模)某强酸性溶液X中仅含有NH、Al3+、Ba2+、Fe2+、Fe3+、CO、SO、SO、Cl-、NO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下列有关推断合理的是( A ) A.根据上述连续实验不能确定溶液X中是否含有Fe3+ B.沉淀H为Al(OH)3、BaCO3的混合物 C.溶液中一定含有H+、Al3+、NH、Fe2+、SO、Cl- D.若溶液X为100 mL,产生的气体A为112 mL(标准状况),则X中c(Fe2+)=0.05 molL-1 [解析] 由于该溶液呈强酸性,故溶液中一定不含CO、SO;强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后得到的气体A为NO,沉淀C为BaSO4,故溶液X中一定含有SO、Fe2+,则一定不含NO、Ba2+;溶液B中一定含有Fe3+,则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沉淀F为Fe(OH)3,气体D应为NH3,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溶液E中通入过量CO2后有沉淀生成,则E中含有AlO,据此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Al3+,沉淀H为Al(OH)3,而Fe3+、Cl-不确定;根据3Fe2++4H++NO===3Fe3++NO↑+2H2O得,n(Fe2+)=n(NO)3=3=0.015 mol,即c(Fe2+)=0.15 molL-1。综上所述B、C、D不合理。 11.(2018山东潍坊诸城模拟)下列解释物质检验原理的方程式不合理的是( A ) A.浓氨水检验泄漏的氯气,产生白烟:2NH3+3Cl2===6HCl+N2 B.铁氰化钾检验溶液中的Fe2+,产生蓝色沉淀:3Fe2++2[Fe(CN)6]3-===Fe3[Fe(CN)6]2↓ C.浓溴水检验水体中的苯酚,产生白色沉淀:+3Br2―→↓+3HBr D.新制Cu(OH)2检验产品中的乙醛,产生红色沉淀:CH3CHO+2Cu(OH)2+NaOHCH3COONa+Cu2O↓+3H2O [解析] A项,浓氨水检验泄漏的氯气,产生白烟是因为生成了氯化铵,发生的反应是8NH3+3Cl2===6NH4Cl+N2。 12.(2018甘肃兰州检测)某待测溶液(阳离子为Na+)中可能含有SO、SO、NO、Cl-、Br-、CO、HCO、S2-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每次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回答下列问题: (1)待测液中是否含有SO、SO_至少含有一种离子__。 (2)沉淀B的化学式为_BaCO3__;生成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为 2HCO+Ba2++2OH-===BaCO3↓+CO+2H2O 。 (3)根据以上实验,待测液中肯定没有的离子是_Br-、S2-__;肯定存在的离子还有_CO、HCO__。 [解析] 由气体D的性质知溶液中含CO;由白色沉淀B知溶液中含有HCO,则白色沉淀B为BaCO3,生成BaCO3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HCO+2OH-===BaCO3↓+CO+2H2O;白色沉淀D为BaSO4,由于是加入了硝酸,故待测液中SO和SO至少有一种;由溶液B中通入Cl2得无色溶液知,待测液无S2-、Br-;由于开始加入了BaCl2溶液,故根据加AgNO3溶液和稀硝酸的实验现象,不能确定待测液中是否含有Cl-。 13.(2018湖南中原名校联考)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了调查当地某一湖泊的水质污染情况,在注入湖泊的3个主要水源的入口处采集水样,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如下实验信息:其中一处水源含有A、B两种物质,一处含有C、D两种物质,一处含有E物质,A、B、C、D、E为五种常见化合物,均由下表中的离子形成: 阳离子 K+、Na+、Cu2+、Al3+ 阴离子 SO、HCO、NO、OH- 为了鉴别上述化合物。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①将它们溶于水后,D为蓝色溶液,其他均为无色溶液;②将E溶液滴入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③进行焰色反应,只有B、C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④在各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再加过量稀硝酸,A中放出无色气体,C、D中都能产生白色沉淀;⑤将B、D两溶液混合,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根据上述实验填空: (1)写出B、D的化学式:B_KNO3__,D_CuSO4__。 (2)将含1 mol A的溶液与含1 mol E的溶液反应后蒸干,仅得到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Na2CO3__。 (3)在A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其离子方程式为 2HCO+Ca2++2OH-===CaCO3↓+CO+2H2O 。 (4)C常用作净水剂,用离子方程式和适当文字说明其净水原理 Al3++3H2OAl(OH)3(胶体)+3H+,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而净水 。 (5)若向含溶质1 mol的C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生成沉淀质量最大为_466__g。 [解析] 根据D为蓝色溶液知其含Cu2+,根据②的信息知E含OH-,C含Al3+,根据③知B、C含K+,根据④知A含HCO,C、D含SO,则B为KNO3,D为CuSO4,E为氢氧化钠(OH-只能与K+或Na+结合,A、E中没有K+),A为碳酸氢钠,C为硫酸铝钾。A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则OH-反应完,即2HCO+Ca2++2OH-===CaCO3↓+CO+2H2O,由2KAl(SO4)2+3Ba(OH)2===3BaSO4↓+2Al(OH)3↓+K2SO4知,Al3+完全沉淀时沉淀的质量为78 g+233 g/mol1.5 mol=427.5 g;若再加入Ba(OH)2溶液,SO继续沉淀,Al(OH)3变为偏铝酸根离子,即生成2 mol硫酸钡,质量为466 g。 14.1 L某混合溶液,可能含有的离子如下表: 可能大量含有的阳离子 H+、Ag+、Mg2+、Al3+、NH、Fe3+ 可能大量含有的阴离子 Cl-、Br-、I-、CO、AlO (1)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阳离子是_Ag+、Mg2+、Fe3+__。 ②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阴离子是_CO、AlO__。 ③m→n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OH-===NH3H2O 。 ④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对应的物质的量比为_n(H+)∶n(NH)∶n(Al3+)=2∶3∶1__。 (2)经检测,该溶液中还含有大量的Cl-、Br-、I-,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铁溶液,请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Fe3++2I-===I2+2Fe2+ 。 [解析] (1)根据图象,开始加入NaOH溶液没有沉淀产生,则一定有H+;后来有沉淀产生且最后沉淀消失,则一定没有Ag+、Mg2+、Fe3+,有Al3+;m→n沉淀的质量不变,应有NH+OH-===NH3H2O的反应,则存在NH;由于存在H+,则一定没有CO、AlO。n(H+)∶n(NH)∶n(Al3+)=2V0∶(8V0-5V0)∶(9V0-8V0)=2∶3∶1。 (2)三种离子中,Fe3+只能氧化I-,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I2+2Fe2+。 15.(2018黑龙江质检)在Na+浓度为0.5 molL-1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 阳离子 K+ Ag+ Mg2+ Ba2+ 阴离子 NO CO SiO SO 现取该溶液100 mL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Ⅰ 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并放出标准状况下0.56 L气体 Ⅱ 将Ⅰ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固体质量为2.4 g Ⅲ 向Ⅱ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 无明显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Ag+、Mg2+、Ba2+__。 (2)实验Ⅰ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SiO+2H+===H2SiO3↓ 。 (3)通过实验Ⅰ、Ⅱ、Ⅲ和必要计算,填写下表中阴离子的浓度(能计算出的,填写计算结果,一定不存在的离子填“0”,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填“?”)。 阴离子 NO CO SiO SO c/molL-1 答案: 阴离子 NO CO SiO SO c/molL-1 ? 0.25 0.4 0 (4)判断K+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最小浓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_存在,最小浓度为0.8_molL-1__。 [解析] 由题知溶液为透明澄清溶液,因此溶液中的离子必能大量共存。由实验Ⅰ可知,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必有CO,n(CO)=0.025 mol,c(CO)=0.25 molL-1,则溶液中一定无Ag+、Mg2+、Ba2+;且能生成白色沉淀,因此有SiO,发生的反应为SiO+2H+===H2SiO3↓,则n(SiO)=0.04 mol,c(SiO)=0.4 molL-1;由实验Ⅲ可知溶液中不含SO;根据电荷守恒知2c(CO)+2c(SiO)=20.25 molL-1+20.4 molL-1=1.3 molL-1>0.5 molL-1,因此必有K+,至少为 0.8 molL-1,不能确定有无NO。-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年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 专题一 基本概念 第4讲 离子反应练习 2018 年高 化学 二轮 复习 专题 离子 反应 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6319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