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学习目标:1.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思想。(重点) 2.识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主要思想。(重点) 3.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4.比较“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认识它们在西方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影响。(难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历史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3)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 2.智者学派 (1)研究领域: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2)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3)思想主张 ①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3.历史意义 (1)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2)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23“学思之窗”,思考:这句话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提示:积极意义:这种思想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越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局限性: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 二、“美德即知识” 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目的: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3.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来自于知识,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人作恶是出于无知。 (4)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4.意义: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误区警示] 苏格拉底不属于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都将人及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作为探究的对象,但苏格拉底不属于智者学派,他反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思想。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关注焦点:人类社会。 (2)著作:《理想国》。 ①内容: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②评价: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 (1)地位: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2)主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轻巧识记]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知识网络 知识精要 1.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其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亚里士多德强调在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他们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史料实证] 史料一 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后被称为“普罗泰格拉命题”。这一命题以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运动发展为基础,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强调个人选择…… ——《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史料二 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 ——《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教你读史] (1)史料一中抓住关键句“人是万物的尺度”和关键词“个人”。 (2)史料二中注意分号前后的并列关系,抓住关键信息“美德”。 [史料应用] (1)史料一中普罗泰格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该观点的提出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2)与普罗泰格拉相比,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何发展? 【提示】 (1)核心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进步性: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或肯定人的作用),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局限性:片面强调人的主观性,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 (2)苏格拉底强调了人的道德的重要性。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同 都把人以及人类社会作为探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自我,由神本转向人本,否认绝对权威 异 政治观 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道德观 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美德即知识” 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 [史料实证] 史料一 仁者,爱人。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史料二 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苏格拉底 [教你读史] (1)抓住史料一关键词“仁”“爱人”“立人”“达人”。 (2)抓住史料二开头关键句,理解史料的中心思想。 [史料应用] (1)根据史料一,指出孔子的思想主张。 (2)根据史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 【提示】 (1)“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宽容,立人达人。 (2)提示:美德即知识。 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比较项 孔子 苏格拉底 不同点 目 的 为奴隶制度服务,维护周礼 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政治 主 张 核心为“仁”;主张“为政以德”的民本思想;强调“礼”,压抑人性;注重人的社会性;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提出“美德即知识”;强调人,主张个性解放和个人价值;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影 响 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基础 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同点 都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和个人品性的修养 古希腊人文精神兴起的原因和基本内涵 1.原因 (1)经济上:古希腊发达的工商业及城邦经济的繁荣,为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奠定了基础。 (2)政治上: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重视公民的个人价值,强调培养公民的责任感,是人文主义精神兴起的政治保证。 (3)文化上:形成思想自由、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文化传统。 (4)社会环境:开放、冒险的海洋文明,造就了古希腊思想家追求平等、诚信、不断探究的品质。 2.内涵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再到认识人自己。 (2)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的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 1.智者运动是西方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导学号:12322040】 A.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 B.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C.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 D.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D [智者学派把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究的对象,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强调人的价值,故选D项。] 2.“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这段材料阐述的哲学观点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认识你自己 D.人人生而平等 A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雅典智者学派的主张。题干材料是说人的感觉是判定万物的准绳,与智者学派的主张一致,故A项正确。] 3.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泰格拉 C [材料强调知识与道德的关系,而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故选C项。] 4.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主张人文主义思想。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不同于智者学派的是( ) A.探究人的问题 B.强调人的价值 C.树立人的尊严 D.注重人的道德 D [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苏格拉底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针砭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故D项符合题意。] 5.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人分为几等,各尽其责,由富有的“贤哲”做统治者,武士们保卫国家,负责生产的是( ) A.农民和手工业者 B.农民和奴隶 C.奴隶和手工业者 D.奴隶、农民、手工业者 A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按柏拉图的设想,“理想国”中负责生产的是农民和手工业者。] 6.(2018全国卷Ⅰ)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 【导学号:12322041】 A.反对奴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贫富差别 D.具有人文精神 D [材料中梭伦要求人们关注道德要超过关注财富。关注道德也就是关注人,这是人文精神的体现,D项正确。]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材料二 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 材料三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美德即知识;“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道的越少”。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归纳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问题所关注的侧重点。 (2)概括指出材料三中体现的苏格拉底的思想,并分析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第(1)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中关键信息“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材料二中“追求所有人‘平等’”进行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直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需从当时古希腊的社会背景去分析。 [答案] (1)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平等。 (2)思想:崇尚知识。根源:希腊民主政治的需求。-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通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全国 通用版 2018 2019 高中历史 第二 单元 西方 人文精神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6351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