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十一 第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练习.doc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十一 第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十一 第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练习.doc(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西方人文精 神的起源 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 1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内涵 2 古希腊先哲强调理性 3 人文精神的发展 4 柏拉图人文主义色彩的治国理念 5 古希腊先哲思想的共同点 6 综合 7 一、选择题 1.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用单一的物质元素来解释世界本原,后来,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则以思想作为解释世界本原的主要因素,并认为物质是占第二位的因素。这反映出( ) A.自然哲学是西方人文主义最初体现 B.苏格拉底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科学合理 C.古希腊哲学研究从自然向社会转变 D.客观真理是古希腊哲学家的共同追求 解析:C “用单一的物质元素来解释世界本原”,没有体现人文主义,故A项错误;苏格拉底等思想家以思想作为解释世界本原的主要因素,说明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唯心主义的,不是科学的,故B项错误;哲学家们解释世界的本原从单一的物质元素到人的思想,说明其研究从自然走向人及社会,故C项正确;古希腊哲学家们共同追求客观真理,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 2.柏拉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柏拉图的这段话( ) A.解释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B.重申了“美德”的重要意义 C.强调“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D.进一步发展了人文精神 解析:A 同一个事物,在不同人面前呈现的样子不一样,构成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而这种不同的认知,取决于每一个人的个人感觉。因此柏拉图说的这句话,是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诠释,并没有体现出对人文精神的发展,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美德,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人与事物相比人是标准,强调“人”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 3.古希腊先哲设想:有一批囚徒,自小待在一个地穴中,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前面洞壁上的影子,自然地认为影子是唯一真实的事物。如果有人拉他走出洞穴,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这一设想旨在强调(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性高于感觉 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 D.“美德即知识” 解析:B “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的是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标准,没有能完整反映题干中的材料,故A项错误;材料前半部分说明了人的感觉有可能受到外界限制,材料的后半部分反映了摆脱限制之后,人的理性的价值,故B项正确;“‘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没有完整反映材料整体,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美德方面的信息,故D项错误。 4.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 ) 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最大 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解析:A 不论是悲剧还是喜剧,最后的落脚点都是“人”,再依据从悲剧到喜剧,从诉诸人的情感到理智,从表现人的优点到暴露人的缺点,反映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A项正确。 5.(2017湖南长沙一模)在《政治家》中,柏拉图认为治国(管理)之术是一门专门技艺,管理者对人的管理必须是自愿而非强迫,并且管理者是能照顾人的心灵、关注人的灵魂健康的人。可见柏拉图的治国理念( ) A.把公民作为城邦主体 B.是通过教化实现民主政治 C.闪耀着人文主义色彩 D.重在培养公民的健全人格 解析:C 材料体现不出“把公民作为城邦主体”,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教化”,排除B项;材料意在表明管理者应具备的素养,而不是“培养公民的健全人格”,故排除D项;材料“管理者对人的管理必须是自愿而非强迫,并且管理者是能照顾人的心灵、关注人的灵魂健康的人”,体现出人文关怀的人文主义色彩,故C项符合题意。 6.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 “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共同点是( ) A.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B.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 C.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 D.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 解析:D “有思想力的人”“有正义感和理性”,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注重理性,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柏拉图也如此,而普罗泰格拉的观点倾向于主观主义,且作为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忽视社会道德,故其观点体现不出人们道德价值观的重建,也没有突出理性,故A、B两项错误;文艺复兴动摇了神学统治,树立了人的尊严,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三位思想家都突出强调了“人”的作用,即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7.(2017广东湛江摸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可称之为“德性文化”,所以,中国的“治道”特别注重道德教化。君、父、夫、兄与臣、子、妇、弟等都有特定义务。这种双向配合,便构成充满人伦情感的秩序。大多数宗教都漠视世俗的人伦关系,中华文化不能容忍这一点。因之,中国宗教在关乎世俗人伦方面,不像西方、中东宗教那样绝对。佛教的中国化教派,正是由于在尽孝、尽忠这伦理的两大端上有所修正,方获得国人理解。明末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人,也只能允许中国教徒祭祖、祀孔,此种折中方针被称为“利玛窦规矩”。 ——冯天瑜、何晓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古希腊的智者中,有人提出类似原子论的宇宙观:每一种物质都可以切割成最小的粒子,不同粒子,各有不同性质。他们多把宇宙看成静止不变的,努力概括相似事物的“共相”,并把事物分类。每一类给一个“共名”来描述其“共相”。他们觉得具体事物是生灭有常的,“共相”倒是永存的。具体事物都有缺憾,达不到这类事物应有的理想水平,“共相”反倒可以代表这类事物。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毕达哥拉斯,他提出了三角定律,即勾方加上股方等于弦方。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同道们认为,世上那许多不可改变的“数”,就是宇宙的大奥秘。 ——罗银胜《新编顾准读希腊史笔记》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德性文化”形成的原因,并说明这种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智者思想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特征对近代西方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东西方文化?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道德教化”“君、父、夫、兄”“人伦情感”“祭祖、祀孔”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儒家思想的影响、社会的广泛认同、封建政府的提倡、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宗法制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第二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社会思想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有人提出类似原子论的宇宙观”可知其思考宇宙宏观问题和关注自然规律;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二“概括相似事物的‘共相’,并把事物分类”,说明其注重理性思考、善于分类概括和归纳总结、区别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3)问,根据材料一、二,从历史上来看,东西方文化都历史悠久,且对各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影响,但各具特色;从现实角度考虑,东西方文化应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多多交流。 答案:(1)原因:儒家思想的影响;社会的广泛认同;封建政府的提倡(或维护社会安定和巩固统治需要);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注重和谐的人际关系(或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下聚族而居);宗法制(宗法观念)也加强了道德观念(或宗法制的影响)。 影响:政治:实行仁政(爱惜民力),以德治国;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统治;经济:重视农业,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社会思想:重视人伦情感;强调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注重社会现实;较少受到宗教极端思想影响;易于整合外来思想。 (2)特征:思考宇宙宏观问题;关注自然规律;注重理性思考;善于分类概括和归纳总结;区别事物的现象与本质。 影响:为近代西方思想解放提供精神武器(或有利于近代西方冲破基督教蒙昧主义的束缚);有利于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兴起。 (3)认识:历史久远,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东西方文化都影响了各自的历史进程;东西方文化应该互相尊重,相互借鉴。-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十一 第3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练习 通史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板块 十一 西方 人文精神 起源 练习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6390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