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电子教案.doc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电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电子教案.doc(9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总计2学时,包括实训内容) 课题 第一课时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1.1计算机概述1.2计算机系统组成 课时 2节课 教学内容 1.计算机概述1、计算机的分类 2计算机系统组成1、计算机五大硬件组成部分的作用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理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方式. 了解机房要求 教学重点 微机硬件系统组成 教学难点 计算机软件系统组成、计算机技术指标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导入: 课前的话 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大家学得好、学得快,请同学一起努力严格遵守下列要求和了解一些基本情况。 机房要求 1、进机房时间: 1、2节课的在7:50分前进入;3、4节课的在做完早操后抓紧时间上去;下午2:05分前 2、机房要求 A.一人一机,固定座位表,未经允许不能乱调位 B.除书笔外,不能带其他东西进入(水可以放到门外) C.上要认真听从老师的指令 D.课后要关机,把凳子摆好,把所有垃圾纸张带走方能离开 作业要求 上机作业:即堂完成 成绩比例 平时(作业、纪律、出勤等)占60% 考试(期中、期末)占40% 本学期任务 1、计算机基础知识 2、windows操作系统 3、office2010(word、excel) 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互相帮助,把本课程学好,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喜欢我的课 1.计算机的分类: 1)、根据规模大小分类: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机、 2)、根据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5、计算机的主要应用 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计算机硬件系统 2、硬件系统组成 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1) 中央处理器CPU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中央处理单元,简称CPU。 CPU的作用是处理数据、存取数据或指令、协调各部件工作等。 2) 存储器 存储器用于保存数据和程序。 存储器分为内部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 内存又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 外存分为软盘、硬盘、光盘、磁带 它们的特点和缺点 存储器的有关术语简述如下: *位(Bit):存放一位二进制数即0或1。位是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最小单位。 *字节(Byte):2个二进制位为一个字节。为了便于衡量存储器的大小,统一以字节(Byte简写为B)为单位。字节是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基本单位 *读操作(Read):按地址从存储器中取出信息,不破坏原有的内容,称为对存储器进行“读”操作。 *写操作(Write):把信息写入存储器,原来的内容被覆盖,称为对存储器进行“写”操作。 *主频 主频是衡量CPU运行速度的重要指标。它是指系统时钟脉冲发生器输出周期性脉冲的频率。通常以赫兹(Hz)为单位。目前的奔腾Ⅵ微处理器的主频已高达1.5GHz、2.2GHz。 *字长 字长是CPU可以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位数。如64位微处理器,一次能够处理64位二进制数据。常用的有16位、32位、64位微处理器。 3)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用来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转变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形式存放到内存中。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数字化仪、麦克风等。 4)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用于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等。 三、课堂小结(3分钟)(讲解法) 教师结合学生听课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指正学生应注意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提醒同学回去复习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下一节做实验 四、课后作业(2分钟) 上机作业:指法练习,即堂完成 学生回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作用情况,并随着教师的讲解,引导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此部分主要由老师来讲解,同时学生也配合着老师回答一些常见问题 此时学生应该注意听教师的讲解,因为此处是新知识,同时也应积极回答相应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记录作业和预习内容 课后反思: 第2章 中文Windows XP (总计12学时,包括实训内容) 课题 第1次课 第2章中文indows XP 2.1概述 课时 2节课 教学内容 1、运行环境 2、启动与关闭 3、键盘及鼠标的基本操作 4、桌面操作(配合练习) 5、任务栏及其操作(配合练习) 6、窗口的组成及其操作(配合练习) 7、菜单及其操作(配合练习) 2、工具栏的使用(主要是如何打开要用的工具栏)) 9、对话框的组成及其操作 教学目标 了解windows XP的基本内容,掌握最基本的操作 教学重点 掌握windows XP最基本的操作 教学难点 内容较多,容易混淆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导入: 可利用学生经常使用计算机的功能入手引出操作系统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总计25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运行环境(5分钟) 利用上一章学过的知识简述即可 2、启动与关闭(5分钟) 此问题比较简单,可采用提问的方式由学生回答,教师再加以总结 3、键盘及鼠标的基本操作(10分钟) (1)键盘快捷键(2分钟) (2)鼠标的基本操作(2分钟) 鼠标的基本操作主要有以下几种: 移动:握住鼠标进行移动。通常情况下,鼠标指针为一小箭头。 指向:移动鼠标,使鼠标指针停留在某一对象上,如指向【我的电脑】。 单击:将鼠标指针对准要选取的对象,快速按下鼠标左键,一般功能是选取对象。 双击:在一个对象上快速按下鼠标左键两次,一般用于执行程序或打开相应对象。 拖动:将鼠标指针移动到某一对象上,按住鼠标左键不放进行移动。 右击:在对象上快速按下鼠标右键,一般功能是打开“快捷菜单”。 滚动:是指推动中间的滚轮进行转动的过程,一般功能是完成快捷的翻动页面或在某些图形处理软件中进行图形缩放。 配以适当练习 4、桌面操作(配合练习)(10分钟) 先介绍一下桌面的概念和桌面的组成 桌面的操作: (1)添加新图标:可以用鼠标将对象从别的地方(如从【开始】菜单)拖动到桌面上。 (2)删除图标:可以右击桌面上的图标,然后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命令;或选中该图标后,按下键盘的Delete键。 (3)排列图标:可以右击桌面的任意位置,然后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排列图标】命令。 (4)启动程序或窗口:可以双击桌面上的图标,启动相应的程序或窗口。 5、任务栏及其操作(配合练习)(10分钟) 先介绍任务栏的组成 任务栏的操作: (1)改变任务栏的大小 将鼠标移动到任务栏的边界处,当鼠标变为垂直双箭头时,拖动鼠标即可改变任务栏大小。 (2)移动任务栏 将鼠标移动到任务栏的空白处并向目的地进行拖动。桌面上的四边都可以放置任务栏。 3)隐藏任务栏 任务栏会占据一定的桌面空间,我们可以把任务栏隐藏起来。方法:将鼠标移动到任务栏的空白处右击,选择【属性】命令,打开【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对话框,如图2.7所示。选择【任务栏】选项卡,选中【自动隐藏任务栏】,单击【确定】即可。 6、窗口的组成及其操作(配合练习)(15分钟) 窗口的组成比较复杂,教师应举一实例进行详细讲解 窗口的操作: (1)最大化、最小化窗口 方法:单击标题栏上最大化、最小化按钮或使用标题栏上的控制菜单 (2)关闭窗口 (3)移动窗口 (4)改变窗口的大小 (5)切换窗口 (6)排列窗口 此处应该配合相应的练习,把这些操作都让学生练习一遍 7、菜单及其操作(配合练习)(15分钟) 概括来说,菜单可以分为三类:“开始”菜单,下拉菜单,快捷菜单。 菜单栏的操作: (1)打开菜单 (2)关闭菜单 (3)快捷菜单 有关菜单的约定: (1)正常的菜单项与变灰的菜单项: (2)带有三角符号的菜单项: (6)后面带有组合键的菜单项: (4)前面带有“√”的菜单项: (5)前面带有“●”的菜单项: (6)后面带有“…”符号的菜单项: 2、工具栏的使用(主要是如何打开要用的工具栏)(5分钟) 9、对话框的组成及其操作(配合练习)(15分钟) 对话框的基本操作: (1)对话框的关闭 (2)对话框的移动 三、课堂小结(2分钟)(讲解法) 教师结合学生完成实例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 四、课后作业(1分钟)(讲解法) 学生上机完成本节课所讲实例及实训内容,并按教师要求上传到教师机。 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1分钟)(激趣法)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学生回顾使用windows的基本过程。 学生理解,操作 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和实训任务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二次课 第2章中文indows XP 2.2文件管理 课时 2节课 教学内容 1、认识文件和文件夹 2、浏览文件和文件夹 3、搜索文件和文件夹 4、选取文件和文件夹 5、复制、移动文件和文件夹 6、删除文件和文件夹 7、管理和压缩文件 2、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 9、新建文件和文件夹 教学目标 理解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内容较多,容易忘记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出本节课知识 二、新课教学(总计25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认识文件和文件夹(10分钟) (1)文件 存放在存储器中的信息集合称为文件。在Windows中,每个文件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图标。文件名是存取文件的依据,即按名存取。硬盘是存储文件的大容量存储设备,其中可以存储很多文件。文件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信息,如文本、图像、声音、程序等。多种文件被分门别类地组织在文件夹中进行管理。 (2)文件夹 文件夹是存放文件和子文件夹的容器。每个文件夹也必须有一个自己的名字。把相关的文件放在一个文件夹中,便于对文件的使用和管理。Windows XP采用树型结构的文件夹来对文件进行管理。这种结构层次分明,便于被人们理解和使用。 (3)文件和文件夹的命名规则 2、浏览文件和文件夹(20分钟) (1)在【我的电脑】窗口中浏览文件和文件夹 (2)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浏览文件和文件夹 (3)文件和文件夹的显示方式 (4)文件和文件夹的排列方式 3、搜索文件和文件夹(5分钟) 重点说明可使用通配符来进行搜索 4、选取文件和文件夹(5分钟) 在对文件或文件夹进行各种操作之前,必须首先选取要进行操作的文件和文件夹。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选定一个文件或文件夹:单击要选择的文件或文件夹图标。 选定多个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单击要选择的第一个文件或文件夹,然后按住Shift键,再单击要选择的最后一个文件或文件夹。如图2.32所示。 选定多个不连续的文件或文件夹:按住Ctrl键,然后逐个单击要选择的文件或文件夹。如图2.33所示。 选定全部文件或文件夹:单击【编辑】菜单中【全部选定】命令或按快捷键Ctrl+A。 反向选定文件或文件夹:单击【编辑】菜单中【反向选择】命令。 5、复制、移动文件和文件夹(10分钟) (1)复制文件和文件夹 复制文件和文件夹是指将选定的文件和文件夹复制到另外一个文件夹,同时原来的文件和文件夹仍然存在。 复制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选定要复制的文件和文件夹,按住Ctrl键拖动到目标位置。 选定要复制的文件和文件夹,单击【编辑】菜单中【复制】命令或在选定的文件和文件夹上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命令,然后定位到目标位置,单击【编辑】菜单中【粘贴】命令或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粘贴】命令。 选定要复制的文件和文件夹,用右键拖动到目标位置,松开鼠标,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复制到当前位置】命令 (2)移动文件和文件夹 移动文件和文件夹是指将选定的文件和文件夹移动到另外一个文件夹中,同时原来的文件和文件夹消失。 移动文件和文件夹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选定要移动的文件和文件夹,单击【编辑】菜单中【剪切】命令或在选定的文件和文件夹上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剪切】命令,然后定位到目标位置,单击【编辑】菜单中【粘贴】命令或右击鼠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粘贴】命令。 选定要移动的文件和文件夹,用右键拖动到目标位置,松开鼠标,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移动到当前位置】命令。 选定要移动的文件和文件夹,按住Shift键拖动到目标位置。 6、删除文件和文件夹(10分钟) 存储器上存储的文件和文件夹都要占据一定的存储空间,为了有效利用存储空间,我们可以把没有用的文件和文件夹删除掉。 删除文件和文件夹有多种方法,我们可以首先选定要删除的文件和文件夹,然后使用下面的任一种方法进行删除操作: 单击【文件】菜单中【删除】命令。 拖动到左窗格的【回收站】中。 右击选定的文件和文件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删除】命令。 按键盘上的Delete键。 此处要把回收站的相关知识放在本个知识点进行讲解。 7、新建文件和文件夹(10分钟) (1)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新建文件和文件夹 具体步骤如下: 在【资源管理器】窗口的左窗格中选择要创建的新文件或文件夹所在的位置。 单击【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命令或者在右窗格的空白处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然后在下一级菜单中选择要建立的文件或文件夹命令。 输入新建的文件或文件夹的名字,按回车键或在空白处单击即可。 (2)在桌面上新建文件和文件夹 方法:在桌面空白处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然后在下一级菜单中选择要建立的文件或文件夹命令。 (3)新建快捷方式 2、重命名文件和文件夹(10分钟) (1)重命名一个文件或文件夹 方法:选定要更改名字的文件或文件夹,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命名】命令或按键盘上的F2键,输入新的名称,按Enter键或在空白处单击即可。(2)重命名多个文件或文件夹 9、管理和压缩文件(10分钟) (1)查看和设置文件属性 (2)创建和添加压缩文件 (3)解压缩文件 三、课堂小结(2分钟)(讲解法) 教师结合学生完成实例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指正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课后作业(1分钟)(讲解法) 学生上机完成本节课所讲实例及实训内容,并按教师要求上传到教师机。 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1分钟)(激趣法)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上节课问题 笔记 学生思考、讨论,操作完成教师提出的小问题 学生配合教师做相应的练习 学生练习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三次课 第2章中文indows XP 2.3磁盘管理 课时 2节课 教学内容 1、做上一节实训 教学目标 2、查看磁盘状况 3、更改驱动器名和路径 4、磁盘格式化(最好让学生自己带软盘或U盘进行练习) 5、磁盘碎片整理程序 6、USB闪存盘的使用 教学重点 理解磁盘存储的概念,掌握磁盘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磁盘的高级操作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2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为下面要做的实训做好准备 二、新课教学(总计9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做上一节内容实训(可用教材课后的实训题,也可使用二级考试软件)(45分钟) 2、磁盘管理(45分钟) (1)查看磁盘状况(5分钟) 方法:单击【开始】菜单|【控制面版】|【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窗口中的【磁盘管理】选项,可以在右窗格中查看磁盘的相关信息。 (2)更改驱动器名和路径(10分钟) (3)磁盘格式化(最好让学生自己带软盘或U盘进行练习)(10分钟) (4)磁盘碎片整理程序(10分钟)用户在在使用磁盘的过程中,会对磁盘进行各种操作,例如复制、移动等操作,这使得磁盘上形成了大量的非连续的存储空间,我们把这些空间称为碎片。如果磁盘上的碎片过多,会导致计算机磁盘的操作速度变慢,降低系统的性能。也会浪费大量的存储空间。碎片整理可以重新调整磁盘的空间分布,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 具体步骤如下: (a)打开【计算机管理】窗口,选择其中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选项。如图2.56所示。 (b)因为磁盘整理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在整理之前,可以先单击【分析】按钮进行一下磁盘的分析,然后再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整理。 (c)如果需要进行整理,可单击【碎片整理】按钮进行磁盘的碎片整理操作。 (5)USB闪存盘的使用(10分钟) USB闪存盘的选购 USB闪存盘的使用 USB闪存盘的维护常识 三、课堂小结(2分钟)(讲解法) 教师结合学生完成实例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指正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课后作业(1分钟)(讲解法) 学生上机完成本节课所讲实例及练习内容,并按教师要求上传到教师机。 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1分钟)(激趣法)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本节也以学生练习为主,学生应配合教师做好相应的练习题 课后反思: 课题 第四次课 第2章中文indows XP 2.4程序管理 2.5控制面板 课时 2节课 教学内容 1、程序的运行(三种方法) 2、安装和删除程序(30分钟) 3、安装硬件驱动程序(配合练习) 4、打开控制面板 5、打印机和传真设置(配合练习) 教学目标 理解程序的概念,掌握对程序的操作,理解控制面板的作用 教学重点 程序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程序的操作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2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对实训作以总评 二、新课教学(总计9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2.4程序管理(65分钟,配合相应练习) 1、程序的运行(三种方法)(15分钟) 应用程序被安装在计算机中之后,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运行它们。 (1)如果桌面上有相应的程序的快捷图标,则可以通过双击的方式运行。 (2)可以在【资源管理器】中找到相应的程序的可执行文件,然后运行。 (3)可以单击【开始】菜单|【运行】命令,打开【运行】对话框,如图2.60所示,在【打开】下拉列表框中输入程序的位置或者单击【浏览】按钮找到相应的运行程序,单击【确定】按钮,也可以运行程序。 2、安装和删除程序(30分钟) (1)安装/卸载Windows XP组件(10分钟) Windows XP操作系统自身带有许多应用程序组件,有些组件在安装Windows XP系统时可能没有安装,而对于那些已经安装的组件,在工作中可能又不会用到。这时,用户可以通过【添加/删除程序】来安装或删除组件。 (2)安装/删除应用程序(20分钟) 以具体实例进行讲解,再配合相应的练习 3、安装硬件驱动程序(配合练习)(20分钟) 2.5控制面板(总计90分钟) 1、打开控制面板(10分钟) 打开【控制面版】的方法: (1)打开【资源管理器】窗口,在左窗格中单击【控制面版】选项。 (2)单击【开始】菜单中【控制面版】命令。 2、打印机和传真设置(配合练习)(15分钟) (1)打开【打印机和传真】窗口 方法:双击【控制面版】窗口中的【打印机和传真】图标,会打开【打印机和传真】窗口。如图2.21所示。在这一窗口中,显示了已经添加的打印机类型 2.添加新的打印机 三、课堂小结(2分钟)(讲解法) 教师结合学生完成实例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四、课后作业(1分钟)(讲解法) 学生上机完成本节课所讲实例及相应练习,并按教师要求上传到教师机。 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1分钟)(激趣法)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学生练习 学生练习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五次课 第2章中文indows XP 2.5控制面板 2.6附件程序 课时 2节课 教学内容 1、显示设置(配合练习) 2、系统设置) 3、文件夹选项设置 4、用户帐户设置 5、区域和语言设置 6、任务栏和开始菜单设置 7、画图程序(配合练习) 教学目标 掌握控制面板中相应的操作,会使用画图程序 教学重点 控制面析中相应的操作 教学难点 使用画图程序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导入: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新课教学(总计9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显示设置(配合练习)(15分钟) 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设置,学生一定要重点掌握 2、系统设置(10分钟) 双击【控制面版】窗口的【系统】图标,会打开【系统属性】对话框,如图2.92所示。在这个对话框中,用户可以查看计算机系统的信息,并为硬件性能和自动更新更改等进行设置。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相应的项目进行更改和设置,设置完毕后,单击【确定】或者【应用】按钮进行保存,使进行过的设置生效。 3、文件夹选项设置(5分钟) 4、用户帐户设置(15分钟) (1)用户帐户类型和权限 有两种用户帐户类型:计算机管理员帐户和受限帐户。计算机管理员帐户允许用户更改计算机的所有设置,受限账户只允许用户更改某些设置。 (2)设置用户帐户 5、区域和语言设置(10分钟) 双击【控制面版】窗口中的【区域和语言选项】图标,可以打开【区域和语言选项】对话框。 6、任务栏和开始菜单设置(10分钟) 双击【控制面版】窗口中的【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图标或在【开始】按钮上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都可以打开【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对话框。 7、画图程序(配合练习)(30分钟) 可配合一个具体的图片进行练习 三、课堂小结(2分钟)(讲解法) 教师结合学生完成实例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指正学生在练习中易出现的问题。 四、课后作业(1分钟)(讲解法) 学生上机完成本节课所讲实例及练习内容 按教师要求上传到教师机。 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1分钟)(激趣法)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显示设置比较常用,学生应给予重视 课后反思: 课题 第6次课 第2章中文indows XP 2.6附件程序 2.7本章综合性实训 课时 2节课 教学内容 1、媒体播放程序 2、录音机程序 3、计算器程序 4、写字板与记事本程序 5、本章综合性实训(可由教师出综合性试题或由二级考试系统来出题,总评出学生在这一章的学习状况) 教学目标 掌握附件程序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 媒体播放程序、写字板、记事本的操作 教学难点 计算机的复杂操作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2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导入: 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新课教学(总计90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 1、媒体播放程序(10分钟) 使用媒体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可以欣赏各种多媒体,如收听Internet广播,从Web上下载音乐或电影、收看流畅的视频广播、播放自己的CD等等。该媒体播放器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 2、录音机程序(15分钟) 使用Windows XP自带的“录音机”程序可以录制、混合、播放和编辑声音。也可以将声音链接或插入另一个文档中。 3、计算器程序(10分钟) 4、写字板与记事本程序(5分钟) 5本章综合性实训(可由教师出综合性试题或由二级考试系统来出题,总评出学生在这一章的学习状况)(总计45分钟) 具体内容可由教师在考试软件上进行预先配题,然后由学生完成 三、课堂小结(2分钟)(讲解法) 教师结合学生完成实例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 四、课后作业(1分钟)(讲解法) 学生上机完成本节课所讲实例及实训, 按教师要求上传到教师机。 五、开拓思维,同时提出新的问题(1分钟)(激趣法)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产生继续探究、学习的愿望,整堂课带着下一堂课的悬念结束,为学习下一结内容做好铺垫。 学生练习 学生完成实训内容 课后反思: 第3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总计9课时,包括实训) 课题 第一次课 (一)Word 2010基本内容简介 课时 2节课 教学内容 1、Word 2010概述 2、Word 2010文档管理 3、编辑文档(1、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Word 2010的功能、特点、运行环境和窗口组成;熟悉Word 2010的视图方式及窗口操作;掌握Word 2010的文档管理和编辑方法。 2、技能目标:能使用Word 2010编辑简单文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Word 2010的建立、打开、输入、编辑和关闭 教学难点 Word 2010文档的编辑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3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为我们提供这样的方便的软件:Word 软件. 二、新课教学(总计24分钟)(讲解法、提问法、示范法、练习法) (一)、Word 2010简要说明:(3分钟) Word 软件是Office套件中的一个重要组件,因为我们现在使用的版本是2003年经过重新完善推出的,所以又叫Word 2010.它是一种文字处理软件,既可以进行文字的录入、修改、排版和输入工作,有可以处理图形、表格等. (2) 、Word 2010概述(29分钟) 1)Word 2010的功能、特点和运行环境(3分钟) 1、功能和特点(1分钟)(了解):(1)即点既输;(2)自动更正;(3)图文混排;(4)任务窗格;(5)拼写与语法检查;等.这些问题在后面的学习中将详细讲解. 2、Word 2010的运行环境(2分钟)(了解) (1)硬件环境 CPU:基本配置PIII/1.3GHz以上;建议配置PIV/2.4GHz以上. 内存:基本配置256MB以上;建议配置512MB以上. 硬盘:基本配置10GB以上,;建议配置40GB以上. (2)软件环境 需中文WindowsXP/Windows2000以上版本支持. 2)Word 2010的启动方法(6分钟)(演示) (1)常用启动方法(3分钟) l 利用【开始】菜单启动: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Word2003】命令。 l 利用快捷工具栏启动:单击Office 2003快捷工具栏上【Microsoft Word2003】图标。 l 利用快捷方式启动:在桌面上建立Word 2010的快捷方式, 双击快捷方式图标。 (2) 常用退出方法(3分钟) (1)单击【标题栏】上Word图标,在弹出菜单中,单击【关闭】命令。 (2)单击菜单【文件】|【退出】命令。 (3)单击标题栏右边的【关闭】按钮。 (4)按Alt+F4组合键。 ☺提示:在退出Word2003之前,用户应对正在编辑的文档进行存盘,否则在退出时系统将显示对话框,以提示用户是否将编辑的文档存盘,若误操作请单击[取消]。 3)Word 2010窗口组成及操作(教师演示介绍)(5分钟) Word窗口由【标题栏】、【工具栏】、【标尺】、【编辑区】、【菜单栏】、【任务窗格】、【视图按钮】、【状态栏】等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功能,我们在使用中讲解. 4)视图方式(10分钟)(教师演示) (1)【普通】视图 功能:是Word下默认的文档视图,用来输入、编辑和设置格式。以最快速度进行输入和编辑文本,但不能正确显示图片、分栏、竖排等效果。 (2)【web版式】视图 功能:在该视图中,Word能优化Web页面,外观与在Web或Internet上发布时的外观一致。此外,视图显示文档在浏览器中的外观,可以看到背景、自选图形和其他在Web文档及屏幕上查看文档时常用的效果。 (3)【页面】视图 功能:在该视图状态下,可以查看到文档的分栏、页眉和页脚以及脚注和尾注等在页面上的实际位置,也可以查看图片的精确位置。应用页面视图可处理图片和报版样式栏,并且可对文本、格式以及版面进行修改。能够在屏幕上显示出打印的效果,即“所见即所得”,能实现页眉、页脚、页码等。 (4)【大纲】视图 功能:在【大纲】视图里,可以隐藏标题下的文档,也可展开文档,方便查看整个文档和处理文档的结构。还可以用升级和降级标题,调整文本标题。 (5)【阅读版式】视图 功能:【阅读】视图可以使文档两页、两页的同时显示,以方便阅读者使用,并且可以让阅读者书写批注。在【阅读版式】视图中,文档中的字号变大了,每一行变得短些,阅读起来比较贴近于自然习惯,可以从使人疲劳的阅读习惯中解脱出来。但每次通过这种方式打开Word文档进行阅读时所有的排版格式都打乱了,所以只好又回到传统的“页面”视图中进行文档审读。 5)改变视图显示比例 视图显示比例是用来改变显示内容范围的。 常用工具栏上有一个【显示比例】框. 按组合键Ctrl+鼠标滑轮,可变大或变小. ******做几道练习题*********(5分钟) (3) 、Word 2010文档管理(23分钟) 1)创建新文档(5分钟) 1、 新建空白文档(4分钟) 每次启动Word时,Word会自动新建一个名为【文档1】的空文档。三种方法: (1)通过Word2003【文件】菜单栏中的【新建】命令。 (2)使用常用工具栏中的 按钮建立一个新文档。 (3)通过【新建文档】任务窗格,在列表里选择【空白文档】。 2、使用模板和向导(略)(1分钟) 步骤: 单击菜单【文件】︱【新建】命令; 出现【新建文档】任务窗格; 在任务窗格中,会出现三种模版【office Onlin模版】、【网站上的模版】、【本机上的模版】.。 *******练习:在自己的电脑上以任意方式建文档*******(1分钟) 2)文档的保存(12分钟)(重点) 1、 第一次保存文档(2分钟) 方法:单击菜单【文件】︱【保存】命令或使用常用工具栏中按钮,出现【另存为】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选择保存的位置,然后输入文件的名字,单击【保存】按钮即可。 2、 另存文档(2分钟) 如果想把已经保存过的文档再保存一份,则要使用【另存为】命令。 方法:单击菜单【文件】|【另存为】命令。 3、 设置Word的自动保存功能(3分钟) 由机器自动保存。 方法:单击【工具】︱【选项】命令,选择【保存】选项卡,如图3.15所示,选中【自动保存时间间隔】选项并且在其右边调整需要多少分钟自动保存。 ☺提示:保存文件越频繁,在发生断电或类似情况下,则文件处于打开状态时,文件可恢复的信息越多。 ****练习:以每种方式保存一次刚才所建文档****(5分钟) 3)打开文档(3分钟) 步骤: (1)选择【文件】︱【打开】命令,弹出【打开】对话框. (2)在【查找范围】下拉列表框中找到开文档所在的位置,或者单击对话框左侧的5个快捷图标进行选择。 (3)在文件和文件架窗口中选中需要打开的文件。 (4)单击【打开】按钮就可以将文档打开,或者双击要打开的文件也可打开此文档。 4)关闭文档(3分钟) 方法: (1)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窗口按钮。 (2)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关闭】命令。 (3)单击左上角控制菜单中【关闭】命令。 (四)、编辑文档(1、2) 1)输入文本(2分钟) 1、 文本的录入(5分钟) 插入点:在编辑区中有一个闪烁的光标,这个光标代表的是当前 文本输入的位置,此位置称为插入点。 当输入文字时,文字就会显示插入点所在的位置。 插入点定位方法: (1)用鼠标双击空白区域定位插入点。 (2)用鼠标移动或移动滚动条,然后在与定位处单击鼠标。 (3)用键盘上的方向键或者PageUp、PageDown等键。 C技巧:在输入法中也可以使用键盘。在默认状态下,按Ctrl+Space组合键可以在中英文输入状态中互相切换;按Ctrl+Shift组合键,可以在各种输入法中互相切换。 2、 插入符号(3分钟) (1)插入符号 单击【插人】︱【符号】命令. (2)插入特殊符号 单击【插人】|【特殊符号】命令. 2) 选择文本(10分钟) ****练习:输入一段指定文字,并加入符号/特殊符号***(10分钟) 1、 用鼠标选定文本(难点)(6分钟) (1)选定一句话:将鼠标指针移到该句子的任何位置,按住Ctrl键再单击鼠标左键。 (2)选定一行:将鼠标指针移到文本选定区最左边(鼠标指针变成向上箭头),单击鼠标左键。 (3)选定多行:将鼠标指针移到文本选定区,按住鼠标左键,垂直方向拖拽选定多行。 (4)选定一段:将鼠标指针移到文本选定区,并指向欲选定的段,双击鼠标左键。 (5)选定矩形区域:将鼠标指针移到该区域的左上角(右上角),按住Alt键,拖拽鼠标到右上角(左上角)。 (6)选定多个文本:将光标移到文本前,按住Shift键,把光标移到要选定的文本末尾,再单击鼠标左键。Word将选定两个光标之间的所有文本。 2、用键盘选定文本(2分钟) (1)选定上一行:Shift+↑ (2)选定下一行:Shift+↓ (3)选定上一屏:Shift+PgUp (4)选定下一屏:Shift+PgDn (5)选定整个文档:Ctrl+A(重点) *****练习:在上面练习的文字上练习选择文本******(7分钟) 三、课堂小结(2分钟)(讲解法) 教师结合学生完成)实例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强调重点、难点和学生操作中的普遍错误. 四、课后作业(1分钟)(讲解法) 学生上机完成本节课所讲实例及实训, 按教师要求上传到教师机。 观察学生反映(对导入是否产生兴趣): 学生听课状态: 学生听课状态: 学生听课状态: 学生听课状态: 学生听课状态: 学生听课状态: 学生听课状态: 学生练习情况: 学生听课状态: 学生听课状态: 学生听课状态: 学生兴趣焦点总结: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二次课 (二)Word 2010文档编辑 课时 2节课 教学内容 1、编辑文档 2、Word 2010文档的格式化(一)-----设置字符格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Word 2010的各项编辑功能,知道什么是字符、字符格式. 2、技能目标:能使用Word 2010编辑任意文档,并对文档进行简 单的格式化.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Word 2010的建立、打开、输入、编辑和关闭 教学难点 Word 2010文档的编辑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1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导入:上节课,我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 如何删除已输入的文字内容? 相信大家也作了预习,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回答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总计26分钟)(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一)、编辑文档(55分钟) 3) 删除文本(5分钟)(重点) 方法: (1)按Delete键删除插入点后面的一个字符。 (2)按BackSpace键可以删除插入点前面的一个字符。 (3)用鼠标选择要删除的文本,然后按键盘上的Delete键。 ****练习:删除上节课所编辑文档中的任意位置文字****(3分钟) 4) 移动和复制文本(12分钟)(重点) 1、 移动文本(3分钟) 步骤: (1)首先选取要移动的文本。 (2)选择【编辑】︱【剪切】命令,可以看到所选内容在屏幕上消失。 (3)用鼠标或键盘定位光标至目标位置。 (4)选择【编辑】︱【粘贴】命令,可以看到刚才剪切的内容出现在当前位置。 C技巧:还可以通过鼠标拖动的方法移动文本,将文本选定后按下鼠标右键并拖拽到需要放置的位置,松开鼠标右键将会弹出一个快捷菜单如图3.19所示,选定义【移动到此位置】命令,即可实现移动文本。 2、 复制文本(3分钟) 步骤: (1)首先选取要复制的文本。 (2)选择【编辑】︱【复制】命令,可以看到所选内容仍保留在屏幕上。 (3)用鼠标或键盘定位光标至目标位置。 (4)选择【编辑】︱【粘贴】命令,可以看到所选内容已被复制,(也可使用组合键Ctrl+V)。 C技巧:此外,还可以通过鼠标拖动的方法复制文本,将文本选定后按下鼠标右键并拖拽到需要放置的位置,这时松开鼠标右键将会弹出一个快捷菜单如图3.20所示,选定义【复制到此位置】命令,即可实现移动文本。 ☺提示:执行完移动或复制操作中的粘贴文本操作后,会在文本旁出现一个【粘贴选项智能标记】按钮。单击该按钮可以看到一个用于微调粘贴文本格式的选项列表,用以确定如何将信息粘贴到文档中。智能标记及其相关的选项取决于粘贴的内容类型,。 *****练习:自由练习文字的复制、移动*****(6分钟) 5) 撤消、恢复和重复操作(4分钟) 1、 撤销(2分钟) 步骤: 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撤销】按钮,弹出【撤销操作】列表,可以看到刚才所进行的操作,按照操作顺序都记录在这里。在列表框中选中要撤销的操作。单击鼠标,即可撤销选定的操作。 2、 恢复(1分钟) 【撤销】按钮右边的【恢复】按钮 3、 重复操作(1分钟) 用【编辑】︱【重复】命令. 也可以使用键盘盘上的F4键或Ctrl+Y组合键。 ******练习:文本综合练习(简单的)*******(10分钟) 6) 查找与替换文本(10分钟) 步骤: (1)单击【编辑】︱【查找】命令,在显示出的【查找和替换】对话框中,选择【查找】标签项,如果是在一部分文档中进行查找,必须先选定这部分内容,然后打开对话框。(2)在【查找内容】文本框中,输入要查找的文本,最多255个字符。 (3)如果单击【替换】按钮,然后将光标移到【替换为】文本框中,在其中输入要替换的内容。 (4)如果要查找和替换带有格式、特殊字符的文本,可以单击对话框中的【高级】按钮,(5)如果选择【替换】按钮,则Word将把所找到的内容替换为新的内容。如果单击【全部替换】按钮,Word会查找整个文档,全部替换。替换完成后,Word会出现如图3.24所示的对话框,告知用户总共替换了多少处。 7)拼写检查(5分钟) 1、自动拼写检查的设置(3分钟) 当文档中输入了错误的或不可识别的单词时会在其下方以红色波浪线标记出来,而当文档中出现了错误语法时会在其下方以绿色波浪线标记出来。 (1)单击【工具】︱【选项】命令,在随后弹出的【选项】对话框中如图3.25 所示,切换到【拼写和语法】标签下。 (2)选中【拼写】选项下的【键入时检查错误】和【总提出更正建议】及【语法】选项下的【键入时检查语法】和【随拼写检查语法】复选框,单击按【确定】按钮。 进行了如上设置后,Word就行自动拼写和语法检查的功能。 2、 对检查出来的错误进行更正(2分钟) (1)手动更正 在标记有红色波浪线的单词(或词语)上单击鼠标右键,会弹出的快捷菜单,单击【自动更正】命令将打开其子菜单后Word会提供给我们正确的单词(或直接给出正确词语). (2)输入时自动更正 单击【工具】︱【自动更正选项】命令. (二)Word 2010文档的格式化(220分钟) 1)设置字符格式(62分钟) 1、字符格式(5分钟) 字符:在文档中,文字、数字、标点符号及特殊符号统称为字符。 字符格式:字符的格式设置包括选择字体、字形、字号、字符、颜色、特殊效果、字符的间距、位置、文字效果等。 2、设置字体(4分钟)(教师演示) (1)使用工具栏设置字体(2分钟) 选定要改变字符的字体。单击【字体】 下拉列表框右边的下三角按钮,打开字体下拉列表,单击想要的字体,选定的文本就会使用所选的字体。 (2)使用菜单设置字体(1分钟) 选定要改变字体的文本。单击【格式】︱【字体】命令,弹出【字体】对话框,根据【中文字体】和【西方字体】复选框,选择需要的字体。 (3)使用鼠标的快捷菜单设置字体(1分钟) 选定要改变字体的文本,然后在选定的文本中单击鼠标右键,单击【字体】命令,会弹出【字体】对话框,根据需要选择字体。 3、设置字号、字形(4分钟)(演示) 字号就是字符的大小;字形主要指字符是否加粗、是否斜体等。 (1)使用工具栏设置字号、字形(2分钟) 选定要改变字体的文本。单击【格式】工具栏下拉列表框右边的下三角按钮,打开字号下拉列表,单击想要的字号,选定的文本就会使用所选的字号。 选定要改变字体的文本。单击【格式】工具栏,就可改变字形。 ☺提示:使用【格式】工具栏还可以给字符加边框和底纹,进行字符的缩放、加下划线。 (2)使用【字体】对话框设置字号、字形(1分钟) 选定要改变字体的文本。单击【格式】︱【字体】命令,打开【字体】对话框,在对话框的【字体】选项卡的【字号】列表框进行改变字号。 (3)使用鼠标快捷菜单设置字号、字形(1分钟) 选定要改变字体的文本。有鼠标右键单击选定的文本,弹出快捷菜单中【字体】命令,打开【字体】对话框,在对话框的【字体】选项卡的【字号】列表框进行改变字号。 ******按要求改变文章的字体、字型和字号*****(3分钟) 4、设置字符间距(4分钟) 在【字体】对话框中单击【字符间距】标签. 5、字符格式复制(5分钟)(重点) 操作: (1)选定需要格式的文本或插入点定位到此文本上。 (2)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格式刷】按钮。 (3)移动鼠标,将鼠标指针指向欲改变格式的文本头,拖拽鼠标到文本尾。 *******做格式刷反复练习********(3分钟) 6、更改字母大小写(2分钟) 步骤: (1)选定需要更改大小写的文本。 (2)选择【格式】︱【更改大小写】命令,弹出【更改大小写】对话框。 (3)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将选中文本的词首字母都变为大写。 7、使用[其他格式]工具栏( 2分钟) 格式工具栏中有命令按钮【突出显示】、【着重号】、【双删除线】、【拼音指南】、【合并字符】、【带圈字符】、【单倍行距】、【1.5倍行距】、【两倍行距】、【分栏】等。 三、课堂小结(2分钟)(讲解法) 教师结合学生完成)实例的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小结,强调重点、难点和学生操作中的普遍错误. 四、课后作业(0分钟) 随机练习,当堂完成 观察学生反映(对导入是否产生兴趣): 学生听课状态: 学生听课状态 学生听课状态 学生听课状态 学生听课状态 学生听课状态 学生听课状态: 学生练习情况: 学生兴趣焦点总结: 课后反思: 课题 第三次课 Word 2010 文档的格式化(二) 课时 2节课 教学内容 1、设置段落格式 2、首字下沉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段落格式、段落缩进、段落修饰等术语的含义。 2、技能目标:能熟练对Word 2010编辑的任意文档进行格式化。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探究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Word 2010的段落对齐方式、行间距和段间距、段落修饰等。 教学难点 全面掌握段落缩进方法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学生活动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6分钟)(设疑法、提问法)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档的格式化初步:那么,现在 谁来回答我一个问题:如何进行字符间距的设置?(找同学回答,然后教师总结)既然我们知道了字符间距的设置,就应该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行与行的间距、段与段之间的间距能否进行设置,又是怎么设置的呢?今天我们就抱着这个问题来开始我们的新课-----Word 2010文档的格式化(二) 二、新课-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 应用 基础 课程 电子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6646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