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优秀教案(四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优秀教案(四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优秀教案(四篇)(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优秀教案(四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自相矛盾》是一篇精读课文,它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现,一方面希望学生能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的寓意,同时希望能为以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对于文言文学生虽不是第一次接触,但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我希望通过注释、字典及故事和表演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 3.学生认知障碍点:因为文言文在生活及教学中都较少出现,学生认知起来较为困难,如何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懂、读出其中的寓意是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2、正确朗读《自相矛盾》,借助注释及字典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简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读第一句话。提问: 从“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 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 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学生解释句子大意。 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③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4.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 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指名读,谈理解。楚国人的反映怎样?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 5.那个楚国人为什么“弗能应也”? 6.说一说你对“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的理解? 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 (四)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 (五)课堂小结 (六)拓展练习:让学生演一演,情景再现,加强理解。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尝试背诵。用现代汉语讲一讲这个故事给身边的朋友或父母听。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1)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 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③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 一个人拿矛和盾的图 自相矛盾 我的矛 我的盾 锐利 坚固 什么盾 什么矛 戳得穿 戳不穿 (五)通过表演,深化对寓意的理解。 1、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分角色全员参与表演。 2、有层次的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受到教育。 (六)延伸练习。 1、鼓励学生根据本课内容提出问题,用“寓言百宝箱”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 2、根据学生的兴趣,老师做重点知识的讲解。同时,把知识卡送给学生鼓励学生课后自学。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生字“矛、盾”和理解“夸口、张口结舌”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精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成语的寓意,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成语的寓意,养成良好的积累知识的习惯。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 8、成语故事)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引出《自相矛盾》。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1)轻声读成语故事《自相矛盾》,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指导书写。 三、精读与感悟《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成语中的矛和盾仅仅是指那个楚国人买的兵器矛和盾吗? 3、细读课文,抓关键词句,在交流讨论中感受人物形象和文章寓意。 预设: “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 指导朗读好人物语言。 这个楚国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结果怎样?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周围人怎样看他? 你又怎样看他?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文章为什么到这就结束了? „„„„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小结 五、拓展与延伸 1、用今天学到的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学习《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这两个成语故事。 2、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更多的成语。 板书设计 : 8、成语故事 盾坚固 都戳不穿 自相矛盾 矛锐利 都能戳穿 说话前后抵触 矛戳盾 会怎么样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教案设计 教学 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张口结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 重难点 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 资源 《自相矛盾》的原文 预习 设计 1.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查字典理解“夸口”、“张口结舌”、“自相矛盾”的意思。 2.想一想第一则成语讲了一件什么事,给你什么启发?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导入课题,激发兴趣。(3分钟) 1.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2.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3.齐读课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10分钟) 1.学习理解生字。 (1)学生读准词语。 (2)多种形式理解词语意思。 戳: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学生做“戳”的动作。 说大话。 学生读句子。 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哑口无言。 2.学生自读故事。 第三板块: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寓意。(16分钟) 学程单:1.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1)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谈感受。 (2)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生练习读这两句话。 指名读,评价。 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再读。 指名反馈表演读。 3.嘲笑讽刺。 4.因为别人问,用他的矛戳他的盾结果会怎么样,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好。 5.学生各抒己见。 6.学生联系实际交流。 7.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 第四板块:初识古文。(10分钟) 学程单:1.学生读《一课一练》收藏夹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读。 3.学生结合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理解这篇古文意思。 4.齐读古文。 第五板块:明确任务,完成作业。(1分钟) 第一板块: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它里面就出现了三个经典的成语。你知道是哪三个成语吗?其实这里面的三个成语故事就是三则寓言。(板书:寓言) 2.那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板书:故事、道理) 3.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板书:自相矛盾)(读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自相矛盾 张口结舌 楚国 买卖 锐利 戳穿 夸口 (1)指名读词语。 (2)理解词语意思。 知道“戳”的意思吗?字典上怎么说啊? 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 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 “夸口”什么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读句子)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呢?能给它换个词代替吗? 2.自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桌再互相读一读,纠正评价。 第三板块:读懂故事内容,明白故事寓意。 1.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最能表现这个人骄傲、愚蠢、可笑的句子。 出示句子: 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1)指名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觉得他可笑、愚蠢?相机理解“自相矛盾”。 (2)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 3.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这时,有个围观的人是怎么问他的?应用怎样的语气来问? 4.那个楚国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呢? 5.是呀,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 6.现在如果你是卖矛和盾的人,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和盾?怎样才能不自相矛盾了? 7.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和事。 8.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8.是啊!做人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第四板块:初识古文。 1.读《一课一练》收藏夹中的古文《自相矛盾》。 2.指名读。 3. 结合我们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理解这篇古文意思。 4.齐读古文。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抄写文中生字词。 2.读熟课文,并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3.《一课一练》中《自相矛盾》的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任务驱动 【学习单一】 (1)读准,读通故事。 (2)理解生字词:戳、茅、盾、锐利、坚固、夸口、张口结舌 1.观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结共性问题,思考导学策略。 2.指名学生展示,通过答案的比较进行指导。 3.教师相机补充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可以通过找近义词,做动作,用词说话等多种方式。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那他为什么会没话说了呢?谁再来把课文读一读啊? (把那人叫卖的两句话变红)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1)他是用怎样的语气来说的呢? 板书:夸口 a.我听出来了,他特别强调了他的盾很坚固,矛很锐利。谁的读法跟他不同? b.你强调的是什么? “随你”是什么意思? 大家看,他跟第一个同学体会的不一样,读的就不一样。谁还能读出不同来? c.你们听出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啊?“特别得好”这个意思,你们从哪个词听出来的?“很” d.挺有意思的!为什么这么读?生:因为我要强调让大家来买“我的”的矛和盾啊! 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很好。 (2)指导表演读。 (3)(手指一个学生)我看你特投入,来,到前面表演表演。 呵呵!这楚国人,说话夸大其词,简直比黄婆卖瓜还厉害。 3.这个人为什么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坏印象呢?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任务驱动 【学习单二】 (1)他的话有问题吗? (2)“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 (3)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好极了,那我们来仔细看看他说的这两句话,有问题吗? 2.评价: 你好厉害!一下就切中了他话中的要害。 问的真漂亮! 对啊!围观的人也是这样问的。读,“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样呢?” 3.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同学们,猜猜会有怎样的结果? 4.(相互抵触、不一致。) 你们理解的很准确,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这个故事。 5.那个楚国人已经被大家质问得“张口结舌”,已是窘态毕现、狼狈不堪了。 板书:张口结舌 (是啊!要实事求是,不然没人相信你的,到时就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6.说话如此,其实做事也是这个道理。 7.对啊!我们以后说话、做事也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也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生读道理。 板书: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五、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有) 这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它出自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则寓言,如今它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一个成语——自相矛盾(读)。 任务驱动 读一读原文,尝试理解 1.出示原文: 2.都是古文,你有什么办法读懂它吗?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办法,可以结合我们刚才读懂的课文对照着学,这样很快你就能自己读懂它了。 3.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活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作业 设计 (1)抄写文中生字词。 (2)《一课一练》中《自相矛盾》的题目。 读熟课文,并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相矛盾 小学语文 年级 下册 优秀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733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