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B卷.doc
《2019年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B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B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9年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基础巩固 (共7题;共21分) 1. (2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电光源 B . 干冰在医疗上可用作血液制品储存和运输的制冷剂 C . 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用过滤净水即得软水 D . 蜡烛燃烧产生黑烟是因为蜡烛中有炭黑 2. (2分)小明做了一个名为“覆水可收”的兴趣实验.他将蜡烛粘在盘子的底部,向盘子中加入适量水,点燃蜡烛后,将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如图所示).玻璃杯倒扣在盘子中后,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B . 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 C . 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D . 水面高度不再改变时,玻璃杯内水面上方气体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3. (2分)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刚熄灭时,烛芯会冒出一缕白烟,燃着的火柴只要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此白烟可能是( ) A . 氮气 B . 水蒸气 C . 二氧化碳 D . 石蜡固体小颗粒 4. (2分)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 B . 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 .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D . 该方法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5. (2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测试:点燃酒精灯,用一张滤纸平放在火焰上,约2s后取出,纸上留下一个黑色圆环(如右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通过该实验的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3)从中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 6. (8分) (1)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以蜡烛为主题,对青少年发表了一系列演讲,其演讲内容被编成《蜡烛的化学史》一书。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 . 蜡烛燃烧时,在顶端会形成一个液态石蜡的凹槽 B . 用玻璃管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的白烟是水蒸气 C . 蜡烛燃烧时,液态石蜡抵达烛芯上汽化并燃烧 (2)“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I.分别量取5 ml 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 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II.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式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III.将实验II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 g。 / IV.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 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 [实验结论] ①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②实验II、III证明:氧化铁的________和__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评价] ③实验设计IV的目的是________。 (3)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10 g A生成6 g C和8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________ A . 1∶1 B . 2∶3 C . 4∶1 D . 5∶2 7. (3分)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B . 蜡烛的内焰温度最高 C . 子火焰中被点燃的物质是气态石蜡 D .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二、 强化提升 (共5题;共17分) 8. (2分)在盛有空气的密封容器内,蜡烛燃烧至熄灭过程中的 O2 和 CO 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A . 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了 CO B . 曲线①表示 CO 含量的变化 C . 蜡烛由碳、氧元素组成 D . 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9. (2分)小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 .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 .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 .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10. (2分)下列实验现象错误的是( ) A . 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B . 将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出现黑色物质 C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 11. (4分)小明同学在家里的药箱中发现一瓶用来清洗伤口用的消毒液一“双氧水”,他联想到在化学课上曾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过氧气,他高兴的将家中的“双氧水”拿到学校的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组实验)欲验证该双氧水是否失效。 (1)实验过程: ①在试管中加入5mL“双氧水”,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未复燃; ②给上述试管加热,液体中有较多气泡产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仍未复燃; ③如下图装置进行操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槽中冰水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2)实验结论:________。 (3)(第二组实验)欲验证二氧化锰在双氧水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生改变。 实验原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_。 (4)[实验步骤]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 ②将二氧化锰装入大试管中并加入50mL“双氧水”; 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大试管里的固体物质进行________、洗涤、烘干、称量; ④得出结论。 (5)做完此实验后,小方认为要证明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还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探究________。 (实验反思)依据所做的实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等。 12. (7分)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已知铁丝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第 9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 一、 基础巩固 (共7题;共21分) 1-1、 2-1、 3-1、 4-1、 5-1、 5-2、 5-3、 6-1、 6-2、 6-3、 7-1、 二、 强化提升 (共5题;共17分) 8-1、 9-1、 10-1、 11-1、 11-2、 11-3、 11-4、 11-5、 12-1、 12-2、 12-3、-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年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B卷 2019 年初 化学 鲁教版 九年级 学期 第一 单元 第二 体验 探究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7707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