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3.3 超声与次声 同步练习C卷.doc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3.3 超声与次声 同步练习C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3.3 超声与次声 同步练习C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3.3 超声与次声 同步练习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下列说法属于由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 . 给患者除去体内结石 B . 炮声震聋了耳朵 C . 给患者做“B超” D . 三种说法都不是 2. (2分)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之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紫外线、可见光和无线电波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 A . 次声波 B . 紫外线 C . 可见光 D . 无线电波 3.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可以传声 B .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可以改变鼓声的音调 C . 住宅小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 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4. (2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 声波具有能量 C . “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D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5. (2分)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 .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B . 上课铃响后同学们回到教室 C . 蝙蝠的回声定位 D .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的结石 6. (2分)关于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跳广场舞时要把音量调小一些,可以降低噪声污染 B . 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时发出报警声,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 . 马路上汽车急刹车时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属于超声波 D . 我们在幕后能听出是小红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7. (2分)下列声现象中,可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 ) A .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 . 倒车雷达 C . 超声波清洗机 D . B超诊疗 8. (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 . 发声体振动越快响度越大 B . 声波只能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C . 潜在水里的人能听到岸上的人的说话声,是由于固体可以传声 D . 我们可以通过音色判断熟悉歌手的声音 二、 填空题 (共6题;共20分) 9. (2分)如图,晓彤将一直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加大音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该现象说明________。 10. (3分)跳广场舞已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李阿姨用手机通知张阿姨去跳舞,张阿姨通过声音就知道是李阿姨,她依据的是李阿姨发声的________.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________产生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11. (3分)今年九寨沟的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很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_,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 舰艇上安装的声呐能发出________(均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但是用声呐却不能来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是因为________ 12. (4分)(2012•南京)噪声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___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 13. (5分)根据所学知识完题目: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第一次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第二次让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________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________(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________有关. 14. (3分)一位同学在他的作文中这样描写到:“…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了一片…” (1)“隐隐传来”说明了锣鼓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而来的; (2)“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是指声音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 (3)能区分出鼓声和锣声依据是它们的________不同. 三、 实验题 (共2题;共12分) 15. (6分)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 16. (6分)完成实验: (1)如图所示,小林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 . 声音产生的原因 B . 决定音调的因素 C . 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 . 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为了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林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当盖上玻璃罩上之后他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随着抽气机将玻璃罩中的空气抽出后,他听到的闹钟声音越来越________,由此猜想,若将空气完全抽出后,他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声音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第 8 页 共 8 页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二、 填空题 (共6题;共20分) 9-1、 10-1、 11-1、 12-1、 13-1、 13-2、 14-1、 14-2、 14-3、 三、 实验题 (共2题;共12分) 15-1、 15-2、 15-3、 15-4、 16-1、 16-2、-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3.3 超声与次声 同步练习C卷 沪科版 物理 年级 学期 3.3 超声 同步 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7848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