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教师版).doc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教师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2012年中考地理复习提纲: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教师版) 第一节 北京 一、北京的自然环境: (1)位置:华北平原的北部;(40N,116E)。(位于北、东半球,北温带,中纬度地区)。(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二、北京的城市职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 三、北京的发展变化: (1)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占主体(农业为第一产业,工业为第二产业,农业和工业以外的为第三产业)。 (2)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快,北京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 四、北京经济发展: (1)优势:具有人才、信息、科技等优势,应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硅谷”:中关村)。 (2)问题:①能源、资源短缺。②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的问题。 (3)解决措施:①大力发展耗能、耗水少,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 ②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古建筑加强保护和修缮。 五、特色文化:(1)特色食品:北京烤鸭。(2)剧种:京剧。(3)世界遗产:故宫---世界现存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颐和园---中国现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园林。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 第二节 台湾 一、识图(在图中指出下列的地理事物): 城市与港口:A 基隆、D 台北、E 高雄 海洋、海峡:B 太平洋、C 台湾海峡 山脉:台湾山脉( 最高峰:G 玉山) 湖泊:P日月潭 河流:H 浊水溪 岛屿:I 澎湖列岛、J钓鱼岛 纬线:K北回归线 港口:L厦门,M福州 雨极:Q火烧寮 二、台湾的自然环境: (1)组成: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组成。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 (2)位置:①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北临东海(台湾海峡属东海,多台风)。 ②北回归线穿过中部(属于热带、亚热带)。 ③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 (3)地形地势:以山地为主(2/3是山地),东部为 山地 ,西部为 平原 ;东部台湾山脉的最高峰:玉山;地势东高西低。 (4)气候及气候特征:以 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为主;气候特征:湿、热。(中国雨极:火烧寮)。 (5)河湖:岛内最长的河流: 浊水溪 ;湖泊:日月潭(我国十大旅游胜地之一);河流特征:短、急。 三:物产丰富的宝岛: (1)历史上,农产品以“蔗糖、樟脑、热带水果、木材,鹿皮”而闻名。 (2)森林资源:,东部山地被誉为“植物王国”,著名树种:樟树;樟脑产量世界第一。 (3)甘蔗和蔗糖产量大,因此被誉为“东方甜岛”。 (4)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多,因此被誉为“水果之乡”,如香蕉、菠萝等。 (5)盛产海盐,被誉为“东南盐仓”,如布袋盐场。 四、富有海岛特色的外向型经济: (1)模式: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富有海岛特色的外向型经济。 (2)工业分布: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 。 (3)台湾的“硅谷”: 新竹科学园区 。 五、人口民族与城市: (1)以汉族为主,大部分人祖籍广东、福建省 ,少数民族以高山族为主。 (2)人口和城市分布: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区。 (3)主要城市:最大的城市----台北市,最大的海港----高雄,第二大海港----基隆。 六、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地缘关系---台湾岛西部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 ②血缘关系---台湾居民中,汉族占98%,主要来自大陆的广东、福建。 ③文化渊源—台湾和福建等省许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妈祖。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地区 一、识图:(能在图中指出下列地理事物) 特别行政区:A:香港特别行政区、 B:澳门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G:深圳经济特区、 F:珠海经济特区 铁路线:D:京九线、C:京广线、 临江靠海:H:珠江、R:南海 核电站:K:大亚湾核电站 二、位置:广东的东南部,毗(p)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位于珠江入海口附近,被称为祖国的“南大门”。 三、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1)临江靠海,水陆交通便利 。 (2)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3)著名的侨乡、临港澳和东南亚---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 (4)发达的农业。 (5)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 (6)缺乏工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能源和矿产。(建设核电站、西电东送工程)。 四、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 (1)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四大工业基地之一。 (2)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 (3)生态农业模式与特色:基塘农业(具体形式如桑基鱼塘、蔗基鱼塘等)、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 五、香港与澳门: (1)香港位置:珠江口东侧,临深圳经济特区;历史:1997年7月1日回归,被英国统治达150多年;支柱产业:对外贸易。 (2)澳门位置:珠江口西侧,临珠海经济特区;历史:1999年12月20日回归,被葡萄牙统治达400多年;支柱产业:博彩业和旅游业。 (3)香港有深水良港---- 维多利亚港,条件优于澳门,经济发展快。 (4)香港地位:仅次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有“购物者的天堂”之称。 (5)港澳与珠江三角洲的联系:港澳(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优势互补-→珠江三角洲(低廉的地价、廉价的劳动力) (6)香港的“上天入地”向天空海洋要空间,弥补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前店后厂”的经济发展模式。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 第四节 黄土高原 一、范围与特征: (1)位置与范围:东起A:太行山,西至乌鞘(qio)岭(祁连山东侧),北起古长城,南到B:秦岭,主要包括C:山西省、D:陕西省、E:宁夏回族自治区、F:甘肃省等 (2)特征: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地表特征:沟(h)壑纵横。 (3)成因:风从中亚、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 二、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因素:①黄土结构疏松;② 多暴雨(降水集中在7、8月份)。人为因素:③人们不合理地开发利用。 (2)治理:依靠科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①退耕还林还草;②发展区域特色经济;③丰富产业结构;④加强同外界交流与合作) 三、开发与利用: (1)制约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干旱和水土流失。 (2)矿产资源: ①山西、陕西、内蒙古自治区三省接壤的地区被誉为“乌金三角”, 该地区是我国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基地。 ②主要煤矿:H:山西大同、J:陕西神府、I:内蒙古东胜等特大型煤矿。 ③充分利用黄土高原的资源的措施:A转化为电力输送出去、B转化为煤气输送出去、C以原煤的形式运出去。-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教师版 中考 地理 复习 提纲 年级 下册 第六 认识 区域 特征 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7931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