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地形说课稿.doc
《地球表面的地形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表面的地形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地球表面的地形》说课稿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八道沟镇十一道沟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 王冬梅 一、说教材 《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起始课。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知道五种主要地形的特点及学会观看地形 图,并根据不同的方法分析判断某个地方属于什么地形。从单元中看本课,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 话题。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为以后学习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地形包括高原、丘陵、盆地、山地、平原等。 2、地球表面有山地、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沙漠、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 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四、说教学方法 这节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合作探究法”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五、说学法: 在这节课中,学生主要用到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探究学习——运用解决”的方法。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引和同学之间的讨论下完成任务,使学生在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六.说教学过程: 根据科学学科落实三维目标的方法及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我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归纳总结,深化认知; (三)观察地图,拓展视野; (四)展开讨论,布置任务。 具体阐述如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选择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在这一部分中,我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后,打算用什么方法学习和探索地球表面的地形能够?等同学们说完学习的方法,做出评价后,接着出示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接着提出同学们能从地球仪(世界地图)上获取哪些信息呢?学生认真观察后就会说出凭直观得到的一些信息。在肯定了学生们的回答后,最后询问“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能说说你去的地方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吗?”并要求学生完整填写课本的地形记录表。待学生完成后,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的经历来回答问题。在几名学生回答以后,其他同学会发现他们旅游的地方的地形彼此既有相同又有差异,使学生产生疑问。“那么我们怎么根据它们的地形特点进行分类?这些地形又都有哪些特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球表面的地形》。”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可以明确学习任务,又通过疑问的产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吸引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上来。 (二)归纳总结,深化认知; 待学生汇报完结果后,出示几组典型地形的图片,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想从图片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完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刚才同学们所看到的地形是地球上几种常见的地形。那么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学生于是分组展开讨论,讨论完后各小组汇报结果。最后评价完学生的汇报后,出示总结典型地貌地形的特点的课件。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地形特征的认知。 (三)观察地图,拓展视野 这个环节中,首先大屏幕中出现的是同学们的家乡地形图,我让学生说出这里属于什么地形,并说明原因。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分析这里属于山地的原因,是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然后接着出示中国地形图课件。而这样的设计不仅是对上个环节的延续,也拓展了学生的视域,而且还为下面利用地形图解决自己不熟悉的地方的地形做好铺垫。 (四)展开讨论,布置任务。 同学们,对于我们熟悉的地方我们能知道那里是什么地形,可对于我们不熟悉的地方怎么办呢?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推荐一个能很快地知道某个地方的地形的工具。它的名字叫做地形图。然后教师根据大屏幕中出现的世界地形图介绍什么是地形图及地形图的组成。 当学生明确了什么是地形图以后,教师提出学习任务:你知道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都代表什么意思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把你们的结论填写在报告单上。 然后学生通过观察课件中的世界地形图,找出自己小组觉得最合适的答案。 在汇报的时候,学生说出一种颜色表示的地形以后,教师要提出疑问,让其他小组也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教师点击课件公布正确的答案。 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各种颜色所代表的地形,我找到一个顺口溜:黄高蓝水绿平原,沙漠黑点一片片,棕紫表示更高地,白色终年积雪寒。 当学生明确了各种颜色所表示的地形以后,大屏幕中出现中国地形图,让学生利用刚才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祖国,从西到东,地形分布有什么特点呢?对知识进行强化。 这个环节的设计从一个学生利用上个环节可以解决的问题出发,转移到另一个问题,通过教师的介绍,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小组学习,教师补充介绍,最后回到这个环节的最初的可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只是一种,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思考、多发现的好习惯。 为了让学生懂得关于地球表面的知识,不仅仅只有地形,还有更多的方面,因此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关于地球的表面,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要求学生课后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最后我布置课外作业:现在形成的地形以前就是这样的吗?以后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又是什么力量在使它发生变化呢?请同学们回去以后查找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整理。 这样的设计,首先对地形的表面的知识充满新的期待与学习的兴趣,不仅让学生明确作业的内容,还要求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使整合的学习不仅在课上,更延伸到课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几个小任务,学生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知道了五种主要地形的特点及利用地形图判断某个地方属于什么地形的方法,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培养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和其他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理念: 1、注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他们充满个性的学习成果。 2、让整合在课外加以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表面 地形 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8543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