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文字素材4(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文字素材4(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文字素材4(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1 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1、经济效益 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记忆] 类型名称 典型工业部门 优势发展地区 原料指向型工业 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 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 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 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 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2、社会效益[记忆]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工业的大发展,到21世纪初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 国防的需要: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个人偏好的影响:大批华侨和海外华人在家乡投资办厂。 工业惯性的影响:可能由于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政府的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常常可以看到,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这称为工业惯性 3、环境效益[理解] 读课本P61《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图》,分析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应如何选择? 分析过程:某工厂——污染类型——如何治理 4、一个工厂的区位选择整体分析思路:[理解记忆]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3)环境效益 4.2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理解记忆] 1.工业联系 (1)投入——产出的联系 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生产流水线。 (2)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 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 (3)信息联系 2、工业集聚[理解记忆] 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 工业的集聚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3.工业地域[记忆] (1)工业地域的概念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 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 ②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 (3)工业地域的性质 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类: ①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如食品工业),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 ②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如钢铁工业区),工业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我国和世界许多著名的“钢城”“石油城”“汽车城”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理解记忆] 近些年来,一些科技含量高、工序复杂的工业(如飞机、汽车制造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开始出现分散的趋势。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条件,降低成本,以最终获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 4.3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理解记忆] 1、主要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传统工业区的特征[记忆] ⑴一般是在丰富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 ⑵以大型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 3、历史: 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之后许多国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改造。 二、鲁尔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读课本图) 1.发展的区位特点[记忆] 丰富的煤炭资源 离铁矿较近 充沛的水源 便捷的交通 广阔的市场 鲁尔区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少数重工业部门高度集中。 2.衰落的主要原因[记忆] 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开始衰落,其原因是: (1)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3)世界性钢铁过剩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5)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3.综合整治措施[记忆]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则,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A、调整工业结构 (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新建或引入技术水平高的中小型企业) B、调整工业布局 (向西部和南部拓展;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C、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科技和教育、工业旅游、金融服务业) D、优化环境 三、新兴工业区的概念、分布[理解记忆] 1、 概念: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 主要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日本的“硅岛”(九州岛) 四、意大利新兴工业区(读课本图) 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记忆] 2.发展特点[记忆] 工业区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 生产规模 以 中小企业为主 以大型企业为主 主要工业部门 轻工业 重工业 生产过程 分散 集中生产 资本集中程度 低 高 工业分布 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集中布局 3.独特的发展模式—工业小区 (1)概念 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 、比较稳固的 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 (2)作用 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美国“硅谷”(读课本图)—— 微电子工业为主导[理解记忆] 1.特点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兴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1) 人才:从业人员水平高 (2) 产品:研发费用高; (3) 增长和更新速度快; (4) 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2.崛起原因[记忆] (1)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旧金山东南部 (2)气候宜人。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 (3)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 (4)便捷的交通,通达速度快。主要是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航空港)。 (5)军事订货:特殊的条件!(美国国防部) 111-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 工业 区位 因素 选择 文字 素材 人教版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8873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