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doc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一、 课程性质和目的 该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了解不同时期工艺的造型、色彩、装饰以及审美思想特征。从而更好的理解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既为艺术设计各专业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专业学习的各种理念。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第二章 商周、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第三章 秦汉的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第五章 隋唐的工艺美术 第六章 宋代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说 一、时代背景 1、唐灭亡后的五十多年时间,我国处于分裂的局面,史称“五代十国” 2、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开封),历史上称作“北宋”,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 3、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破开封,宋室南下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形成宋金对峙的局面。 4、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二、工艺美术概况 1、宋代工艺美术具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不论是生产规模,制作技术和艺术水平,都达到较高水平。名窑遍布南北各地。 2、缂丝也是这时期出色的产品。北宋时定州是缂丝的重要产地,南宋时云间的缂丝艺人辈出。漆器生产形成了地方中心,如浙江温州。 3、宋代各民族之间的互相接触和交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辽瓷、金的钧瓷、西夏的染织等。其中特别是辽,在工艺美术方面,取得了较全面的发展。 第二节 陶瓷工艺 一、宋瓷概况 宋代的陶瓷,是工艺美术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是“瓷的时代”,简称宋瓷。宋代的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南北方都有许多名窑,创造了独具风格的陶瓷品种。不论在陶瓷产量或艺术质量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论瓷者往往把定、汝、官、哥、钧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二、宋瓷兴盛的原因 1、饮茶之风盛行。 2、铜的缺乏,以瓷代替各种铜制器皿。 3、海上外销的兴起。特别是南宋以后,形成一条海上的“陶瓷之路”。 三、宋代名窑: 1、定窑 定窑在今河北曲阳,此地古属定州。 定瓷胎质坚细,作乳白色。碗、盘之类因器体很薄,为避免烧制变形,多系覆烧,故口部为不施釉的涩边,常用铜或金银镶口。 还有紫定、黑定、绿定等。苏东坡“定州花瓷琢红玉”,正是对“红定”的描写。也有装饰金花的,用大蒜汁调金描花,牢固不脱。 定瓷的装饰常见的有印花、刻花、划花。 2、汝窑 在河南临汝,宋代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 汝窑产品由于铁的还原而呈葱绿色。釉色天青,深浅不一,釉质莹润,光泽内含。 吸取了越窑釉色和定瓷装饰的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汝窑烧制时间很短,所以传世文物极少。 3、 官窑 是指由宫廷官方经营垄断,并由宫廷专用的瓷窑。 宋代的官窑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北宋官窑在汴京,南宋官窑在临安。官窑土质细润,釉色晶莹,造型端庄,做工工整。 釉色粉青,紫口铁足,有蟹爪纹开片。 4、哥窑 浙江龙泉地区 釉面有裂纹,即开片。根据开片大小和形状,有鱼子纹、蟹爪纹、百圾碎等。哥窑的瓷胎呈黑褐色,器皿的边缘往往显出一条褐色的边,称为“紫口铁足”。 一般把大小纹片结合、黄色纹片和黑色纹片参差出现的“金丝铁线”称为“传世哥窑”。 釉色有粉青和米色。 5、钧窑 河南禹县,金代称为钧州,故名钧窑。 由于原料中有铜的元素,经过还原焰烧制而呈现绿或紫红斑,在青釉上打破一色釉的单调,形成对比妍丽的艺术风格。 “夕阳紫翠忽成岚”,十分形象地描写了钧瓷的艺术特色。 钧瓷的造型常见的有碗、碟、炉、瓶等,造型中以花盆为出色,有圆形、海棠形多种,形式优美,色泽可爱。 器皿的底部有“一”、“五”等字铭的,是宋徽宗时期的产品。 6、龙泉窑 浙江龙泉,宋代最大的陶瓷外销产地。 釉色苍翠,在器皿的转折处,往往露出胎的色泽,称为“出筋”。 常用堆贴、浮雕等手法装饰牡丹、鱼纹等纹样。龙泉窑的品种,有瓶、壶、罐、盘等多种。瓶的式样很多,用双鱼或双凤为耳的盘口瓶,是龙泉窑的典型作品。 烧制出粉青、梅子青等名贵釉色。 7、景德镇窑 景德镇自唐以来烧制青瓷 宋代景德镇窑富有特色和具有突出成就的,是影青器。所谓影青,是在釉厚处或花纹凹线处微呈淡青色。影青又称“映青”、“隐青”。 装饰方法有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常见的花纹有牡丹、莲花、芙蓉、梅花、卷草、凤、鱼等。 8、建窑 福建建瓯、水吉一带 釉中所含铁的成分因烧制火度不同,而在黑色中形成各种美丽的褐色斑纹。“兔毫”、“油滴”、“鹧鸪斑”等。 宋代喝发酵的茶,茶有白沫,用黑釉茶盏,斗茶时容易检验。 又称“天目釉”。 9、磁州窑 河北彭城,富有民间特色。 胎质粗松,有白釉、黑釉。以画花和雕釉最流行。 画花是在白釉上画出黑色的花纹;在黑釉上画褐色花纹的,称为铁绣花。笔力豪放洗练,别具一格。 10、吉州窑 江西吉安永和镇 宋代南方最大的民窑 装饰手法多样,以用木叶和剪纸作为装饰别具一格。把民间剪纸运用在陶瓷上,反映出浓厚的民间风采。 四、宋瓷的艺术特点: 1、宋瓷的造型简洁优美,器皿的比例和尺度十分恰当。使人感到减一分则短,增一分则长,达到十分完美的地步。 2、陶瓷的式样很多,壶多为长流,壶身往往作成瓜棱形。梅瓶和玉壶春是最有时代特点的式样,斗笠形的碗最为流行。 3、装饰方法多样。有刻花、印花、绣花、画花等多种,绣花是用针刺出花纹,画花则为后来的绘瓷开创了新纪元。宋瓷的装饰题材,喜用折枝花以及飞鸟虫鱼,纹样秀丽,线条流畅,规矩的几何纹很少,体现了清新、典雅的艺术特色。 4、釉色丰富。有定窑、景德镇窑的白瓷;有汝窑、耀州窑、龙泉窑的青瓷;有建窑、吉州窑的黑瓷;有钧窑的彩瓷等。 5、宋瓷诸窑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定窑之清秀、汝窑之浑厚、哥窑官窑之典雅、钧窑之绚丽、建窑之淳朴。 第三节 染织工艺 一、丝织 除了传统的锦外,绮、纱、罗、绉、绸、绢、绫等,均有大量发现。 1、 锦。 多彩的丝织物,也是丝织中最华美的一个品种。宋锦多采用小朵花,规矩纹,组织规则严整,色调沉静典雅。 2、 绮。 地纹为斜纹的丝织物。一般都是一色,宋时则又发展有两色的。 3、 纱。 轻薄而透明的丝织物,有素纱和花纱。 4、 罗。 宋代罗的生产得到较大发展,成为当时著名的品种,“宋罗”,素罗和花罗。 5、 绢。 平纹丝织物。 6、 绫。 织物表面有明显斜纹。 二、缂丝 又叫刻丝、克丝。一种通经断纬的织物。重要是织作绘画或书法。 宋代缂丝,以河北定州所制最佳。朱克柔、沈子蕃都是缂丝名手。朱克柔的作品古澹清雅,《莲塘乳鸭图》是其代表作。沈子蕃的《梅鹊图》、吴煦 的《蟠桃图》,也甚为精美。 第四节 小结 1、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以质朴的造型取胜,很少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的美。 2、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崇尚理学。在工艺美术风格上,缺乏宏博华丽的雄伟气魄。 3、文学艺术的发达,强烈影响着工艺美术的制作,装饰题材走向文学化和绘画化。文人参与较多,工艺美术明显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结合实用的生活用品,一是专供欣赏的工艺品。 本章重点:宋代陶瓷名窑及艺术特点。 本章难点:宋代工艺美术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第七章 元代的工艺美术 第八章 明代的工艺美术 第九章 清代的工艺美术 三、教学方式和考核办法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讲授(结合课件图片理论讲授)、师生讨论、参观博物馆等环节相结合的方法。注重课堂讨论与互动,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案展开教学,掌握课堂教学的节奏,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把理论教学和现代设计相结合,让课堂生动、活泼,同时充满人文气息。 课程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 工艺美术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9453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