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doc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doc(2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2010年03月0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坦言,今年大学生就业状况依然比较严峻。 2009年9月25日,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发布了XX年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对全国11所普通大学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截至7月底,毕业生就业率(“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达62.07%;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明显。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大学盲目求全无助就业 【调查】在学校的分类考察中,专业性较强的学校整体就业状况要普遍强于综合性院校,如中国计量学院的就业率达到了85.89%,高出一般性综合院校20%左右。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单个的高校经常陷入类型定位混乱和层次定位混乱的双重困境。类型定位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之间相比,分别不明显,特色不鲜明。从所调查的11所高校来看,尽管其学校名称有很显著的学科特色,但在专业设置方面却严重趋同,基本上都设置了经济学、文学、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层次定位的混乱,主要表现为综合性大学、本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分工不清,互相串岗。在学校总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果大学盲目求全必然会影响和分散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学生就业。 应届大学生就业状况全调查 2009-06-16 02:50:00 大学生在求职路上遇到了哪些问题?他们期望的薪酬是多少?对于就业,他们又持有怎样的态度?2009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近五成大学在校生对未来就业感到担忧,七成应届毕业生认为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同时,应届毕业生期望薪酬大幅降低——研究生已逼近本科生。 一半在校生对就业感到忧心 日前,智联招聘发布了《2009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调查显示,今年近九成毕业生的毕业安排是就业,截至本月,有7.5%(其中6.5%为求职考研两手准备者)的2009届毕业生准备投入到新的一年考研中去。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对找到工作感到忧心忡忡的大学生比例达到33.2%;感到就业形势严峻、很难找到工作的比例也达到了15.4%。 职场专家表示,虽然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但对就业付出的实际行动却并不积极。今年毕业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没有职业规划,甚至低于在读生55.1%的比例。 七成毕业生认为应先就业后择业 到底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学生比较困惑的。调查显示,有72.8%参与调查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其实这两个方面并不互相冲突。”智联招聘职业顾问祝红艳说,大学生在就业前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个清晰的目标,在这个清晰的目标下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职期望。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还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行业和职业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在经过社会工作的磨练后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一方面切忌盲从认定一些热门行业,另一方面也不要期望值过高。凭借大学生目前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认识,很难根据自己的判断“择业”。因此,在基本确定方向后,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在社会的摸索中学会择业。 研究生期望薪酬逼近本科生 2009届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呢?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01至3000元,比例为45.4%。研究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3000至4000元,比例为34.3%,期望薪酬在2000至3000元的比例也达到了26.4%,逐步逼近本科生。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比例为43.6%。 而大学生毕业后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去基层?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与其就读的高校所处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京毕业生八成以上想在北京就业,其次是到沿海城市,排在第三位的是广东深圳地区。在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九成以上是上海,其次是沿海城市,之后是广东深圳地区。 从城市性质来看,大学生希望在发达大城市就业的比例为32.3%,排首位。其次是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比例为30.1%。县级以下排在最后,仅为0.6%。 大家选择就业首选地的考虑因素都是哪些呢?发展机会较多、较大的原因排在了首位,比例为75.9%,遥遥领先于其他因素所占的比例。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良好的文化及教育环境,大家选择就业地的原因多样,比如说能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大学生选择就业地的主要原因。“人生的发展道路是多样的,选择就业地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大家做决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关键。”职场专家表示。 职业规划辅导迫在眉睫 随着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大学生意识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不少大学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开始进行职业规划。调查显示,大学生最想得到的就业方面的辅导为职业规划辅导,比例达到了34.9%。 大学生在低年级时比较难以制定出系统的职业规划,但在进入大学以后,应该逐渐形成一个大致的目标。就业、考研或是出国,无论是哪一种,制定最基本的目标后,就应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略有侧重。“如果选择就业,则应该开始有计划地考虑自己未来想从事哪个行业或者哪个职业的工作,逐渐摸索自己感兴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时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实习工作。”该专家称。 在求职辅导的内容中,大学生认为在就业阶段帮助最大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其次是职场工作技巧课程,另外,职业素质类课程与简历撰写与求职面试技巧也是目前大学生期望得到辅导的内容。 自主创业缺资金缺人脉缺理念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学生自主创业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白手起家没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创业从何谈起?大学生创业最需要来自于哪些方面的支持?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方面的支持,比例为35.8%。其次是人脉,比例为21.7%。核心的技术和理念排在第三位,比例仅为18.9%。国家今年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消息。 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前并没有雄厚的经济背景支持,核心技术和理念是吸引资金的关键。创业在近几年越炒越热,但创业并不适合于所有大学生。事实上,上述几种因素,缺了任何一点,都有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相对于有社会经验的职场人而言,大学生创业难度更大,盲目进入创业的潮流并不可取。 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改进的措 自何时始,十年寒窗名题金榜,成为天下莘莘学子不倦的追求?且不说学而优则仕的功名铺就了多少白屋公卿的锦途;也不说计划经济的学府高墙隐藏着多少金饭碗的窃喜;更不要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大学承载了多少强国的厚望……仅一句“知识改变命运”,就足以让多少贫家子弟对大学的渴望变成激情的狂想。 20余年的改革开放,神州大地走出了多少灿若星辰的时代骄子!他们一腔热血,豪情万丈,在时代的激流中大显身手,推拥着中国的前行……然而,峰回路转,时过境迁。一夜之间,“大学生—天子骄子”,那个历史上曾经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名词,在市场经济的风雨中,黯然失色。“毕业即失业”,不仅是曾为“天之骄子”的悲愤,也是政府和社会的一大痛疾。 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像“狼来了”似的,成为人们忧心忡忡、望而生畏的一个话题?即将到来或已经到来的2004届毕业生就业季节,并没有引来那种一年一度收获季节里的庆典气氛,相反,在不少人心里居然成为一种洪水滔滔的绝望——如果不是绝望,至少也是一种不安,一种忧虑,一种烦恼。 一 、大学生供求关系失调的现状 1.目前,我国高级人才、企业人才、教育人才、农村人才及少数民族人才缺口巨大。 我国正逢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期,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求才若渴,高级技术人才缺口大,不同区域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应不足。 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正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接受大学(大专以上)教育的为4571万人,接受大学教育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5%。 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解决我国人才缺口的根本途径。 国际比较研究表明,以现代科技经济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劳动人口的文化程度一般以高中为起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至少要达到人口总数的25%以上,本科以上的比例不低于15%。 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国民整体素质不高。就从业人口而言,2000年,中国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8%,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仅为5%。而19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对应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80%和26%。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约为8年,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2年左右,如美国为13.4年、爱尔兰为11.7年、韩国为12.3年。 显然,国民受教育程度比例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国民整体素质不高,导致了中国人才严重缺乏。 2.大学生就业难,遍地都是大学生。每到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得去招聘会挤,到头来可能有些人花了钱进入会场,却连和招聘官交谈的机会都没有,很多人投了简历都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去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在太难了。”很多应届毕业生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慨叹。2005年,据估算全国至少有80万名毕业生要面对“一毕业,即待业”的窘境。 很明显,我们人才缺口大和大学生就业难形成一个矛盾,当高教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失调时,便会出现一个“扩招怪圈”: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硕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层层扩招——就业矛盾“后推上移”——高一层次毕业生挤压低一层次的毕业生,层层挤压,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更趋严峻——继续加速扩招。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容易引发教育通胀,由此带来的毕业生就业矛盾被“后推上移”,隐患将日益凸显。而且会加剧人才“高消费”现象,大马拉小车,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存在这种供求关系失调的深层原因 大学生毕业后又很难找工作,而中国发展经济需要大量的人才,需要大量的大学生?为什么中国高校出来的大学生会“剩”而不足呢?供求关系的失调是否为真正意义的“过剩”和“短缺”?据调查,中国大学生面临的是“结构性失业”,即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职位却空缺着。国内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据已达到25%以上,“大学生的总供给并没有大于总需求。”那么,这种供求关系的失调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过剩”和“短缺”,而已一种结构性的失调。 第一、大学生的“过剩”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供给过剩,而是存在“短缺”的过剩,是由于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所致。也就是说,这种“过剩”和“短缺”并存,存在总量和结构上两个层面的差异。 从总量上讲,中国大学生存在“绝对量过剩”和“绝对量短缺”并存的局面。 中国大学生绝对量的短缺,是高素质大学生的绝对量短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拥有较高技术或业务水平的人才,但这方面的人才却存在巨大的缺口,短期内却很难完全补足。,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择业技巧与社会实际状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整体人力资本含量较低,影响了毕业生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竞争力。 大量的大学生由于竞争激烈,本身技术或业务水平不足,造成大学生“绝对量过剩”。这些要从大学生、乃至教育的本身找原因。要重视大学生扩招对就业问题的影响。大学生教育不能搞“养鸡场”的模式追求规模效益,在高校扩招中,规模效益的“量”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质”。当初实行高校扩招的主要动机是通过扩大招生,提高学费,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当我们把教育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和途径时,它原有的功能将不可避免地发生扭曲,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事实上的、没有节制的“教育产业化”倾向。目前,高校的学费水平已超过了众多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现实中已出现了一个“消费怪圈”:启动教育消费——试图扩大内需——教育收费冻结即期消费资金——教育储蓄剧增——内需不旺,消费低迷。现阶段我国居民储蓄已经由过去单纯的金融产品逐渐演变为具有“保障性”、“预防性”、“支撑性”功能的准公共产品,从而形成“流动性陷阱”:尽管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人们依然尽力储蓄,而这其中相当部分是要用于子女未来教育支出的。当教育支出的重心落在了每个家庭里,当子女毕业后因一时失业经济不能自立时,由于教育收费和应付子女失业风险的储蓄而冻结的消费资金将远远超过学费,这就大大有悖于当初扩招的初衷。必须充分考虑促进就业和增加即期消费这两项重大问题。 从结构层面上看,主要表现在区域、专业领域层面上。中国大学生劳动力存在“结构性短缺”与“结构性过剩”并存的局面。而这种短缺和过剩,是大量的大学生并没有按照比较优势合理的原则实现最优配置的结果。 其一、地区冷热不均、城乡之间的制度性分割。西部地区、落后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大学生和高素质的劳动力奇缺,而发达地区却无法有效配置,表现处“人才扎堆”导致的人力资本浪费的病态过剩。 从就业难的地域分布来看,广大农村和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一直存在着大量的职位空缺等待大学生的光临,这里并不存在明显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因此,真正存在问题的是在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的大城市,大学生就业实际是在高密度和高竞争中出现了困难。 从城乡之间分布看,国内的劳动力市场却远非充分竞争的,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制度性分割,包括城乡之间的分割、城市中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之间的分割等。这导致大学毕业生一旦去了第二类市场工作,若要再离开,就会面临很高的成本。 比如,某大学毕业生若去了农村就业,并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想离开原单位到城市就业,至少会面临三种成本:一是工作搜寻成本,即为了在城市中找到一个理想工作所发生的支出。可以想见,有农村工作经历的已就业大学毕业生比没有农村工作经历的已就业大学毕业生,在城市找工作的难度要大得多;二是与工作单位相关的福利和人力资本损失;三是与原单位的交易成本,即在一些地区为了让原单位放人还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较高的离开成本意味着被沉淀在原单位的概率很大。因此,大学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一般会首先考虑留在城市,很少一开始就考虑去农村。根据笔者所主持的一项对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只有22.6%的大学毕业生愿意到农村就业。大部分毕业生都留在城市找工作,这无疑会增加就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笼统地谈大学毕业生占总人口4.7%的比重意义已不大,因为在城市,大学毕业生占总人口的比重可能超过了20%,而在农村,则可能不到1%。 其二、学历层次和学科专业等结构上的不平衡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某专业领域上,高素质的大学生劳动力也不足,而其他专业领域却大量冗余。这种差异也导致大量大学生人才在配置上面的失调。总量平衡仅仅是促进供需平衡的一个方面,在总量一致的情况下,结构的不平衡依然会导致供需不平衡。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比如说社会提供了1万个就业岗位,其中要求中文专业的岗位为1000个,英语专业的岗位为1000个,经济类专业的岗位为3000个,管理类专业岗位为1000个,计算机专业岗位为4000个;而就业适龄人口也恰好为1万人,供需总量平衡,但就业适龄人口中学中文专业的毕业生为1500人,学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为500人,经济类专业毕业生为3500人,管理类专业毕业生为1500人,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仅3000人,供需仍然是不平衡的。同样,在学历层次上也有类似的问题,比如研究生层次的就业竞争激烈程度要弱于本科层次,更弱于专科层次。这就说明,学历层次上的不平衡也是存在的。 第二、中国大学在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上,存在严重问题。一个著名大学的职业辅导员,振振有辞地从实际经济收益的角度,鼓励学生不要去民企、不要去外企、不要自己谋职业,而要去国家机关吃皇粮,做官员。他的指导也许没有错。但错就错在他没有看到,中国文官系统是世界上最人浮于事、历届政府都发誓要减肥裁员的一个机构。而民企、外企、自己创业,将成为就业市场增长最快的园地。在一个从价值观上就鼓励人们放弃发展和成长最快、最有活力和前途就业大道的地方,学生的人生前途怎么可能宽广? 第三、中国学生不会自己推销自己,出卖自己,在市场上插上草标,把自己标个好价钱,让买主——企业雇主,来把你买回去。求职的能力,有点相当于产品生产者的营销能力。再好的产品,也需要好的营销;再优秀的人才,也需要自己把自己推销出去。在这一点上,杨少锋的“10万标价”,必将成为中国大学生求职史上最迷人的故事。这个行动所标志的,是一代大学生终于突破传统价值和思维的桎梏,终于能够坦荡而自由地走向人才市场,把自己当作“商品”——当然是市场经济里至高无上的“商品”,标价叫卖! 第四、很多大学生不了解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社会的期望值过高,就业观念不能与时俱进。这些观念在学生们的择业志愿上表现得淋漓尽致:热衷于大城市和沿海城市,不愿去急需人才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对工资待遇的要求居高不下,存在脱离实际的要求;至今仍停留在传统精英教育阶段形成的“大学生是人上人”的思维定势上,高不成低不就。这些观念不改变,大学毕业生就业还会难上加难。 解决大学生供求关系失调的根本途径 从根本来说,解决大学生供求关系失调必须从矛盾出发,主要是从结构性的矛盾入手,从学生的本身和高校教育的角色来寻找大学生供求关系失调的根本途径。 1、就业难,主要是质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快速,必须尽快认清社会发展的形势,提前为学生定位好以后的专业趋向。教育层次、教育内容的结构应该跟着社会的步伐走,更深一层,必须走在社会的前列,预知社会的需求。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时期,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带来某些产业的行业性亏损,如规模不经济、产品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的行业,就会发生就业困难;同时,随着结构的调整,必然也会使某些行业迅速发展,如第三产业的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社会服务等,就业人数将会明显增加。由于我们的教育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使某些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而某些毕业生却同时会收到多家用人单位的接收函。国家也应该在结构性的调整中,适当的起到引导性的作用。 2、从高校所扮演的角色来说。高校应该采取更加灵活的学籍管理和教学安排,允许学生中途就业,保留学籍。增加学生跨专业学习的自由。同时应该改善教师结构,适应要求。要以“就业优先”政策目标为指导,创造公平和公正的就业环境。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失衡、供求矛盾突出的状况下,政府应将宏观劳动力的供求平衡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来考虑,提供公平和公正的社会环境,逐步减少和消除由于性别、学校、学历和专业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差别性、歧视性待遇。如加大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指导性投资,并通过减税鼓励建立新公司,鼓励个人创业,充分运用税收、货币、收入等手段,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的力度等。 高校教育观念从学科教育向就业教育转变。高职高专教育是以社会需要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即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不是基础知识扎实,毕业后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和再教育之后才能胜任工作的人才。在精英教育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基本上属于学科学术型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较广博的知识面,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不同学校、不同地方千篇一律,力图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同一个模式的“合格人才”; 职业教育应该实行“订单式培养”。按照企业的要求定向培养人才,或者在毕业前安排学生到企业分阶段实习,使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职业教育的学制要缩短,学费要降低。应该面向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这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的重要方式。政府应该对下岗职工和城市农民无偿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建立职业技术教育的公共实习平台;国办的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变成示范单位。 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社会服务网络,让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仍从“政府诱导型”逐步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主要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作为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主渠道,充分发挥企业、社区、中介组织、群众团体、网络媒体等在社会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3、大学生从天之骄子身份向普通公民身份转变。我国高等教育随着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推进,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作为稀缺资源乃至社会特权的状况,必然被接受高等教育成为相对多数人的权利的局面所改变。由于接受高等教育成为了相对多数人的权利,高等教育培养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目的将被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所代替,大学生也不再被称为“天之骄子”,普通大众均可进入大学,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这一状况的改变,淡化了大学生的特殊性,突出了普遍性,有利于社会对大学生“天之骄子”的期望从天上回到现实,有利于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和认知。为了实现大学生从天之骄子向普通公民转变,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努力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正确为自己定位,降低就业期望值,彻底抛弃“学而优则仕”的封建观念,先就业后择业。 总之,社会是发展的,大学毕业生只要把自己准确定位,力戒急于求成,能够稳妥地进入企业,进入一个组织,从最基础的做起,这就是我所讲的从品格做起,从点点滴滴的细小事做起,站得住脚,要能够为一个群体所接纳。 今年大学生就业状况仍严峻 将出三“重拳”解决 来源:新京报 尹蔚民说,今年该部将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他说,首先包括进行就业的拓展计划,去年已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包括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科研单位,到中小企业就业等一系列措施。 其二是大学生的援助计划,对困难家庭,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采取积极措施。使得他们尽快找到工作环境。 最后是大学生的见习计划,对于部分大学生,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的,我们会相应的安排到企业里面,也包括事业单位见习。政府给予补贴。-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就业 状况 调查报告
装配图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9595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