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导学案.doc
《《登泰山记》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泰山记》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登泰山记》导学案 一、填空题 1.《登泰山记》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代_________派代表人物,他和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桐城三祖”。 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_______风雪,______齐河、长清,________泰山西北谷,__________长城之限,___________泰安。 3.“是月丁未”其中“丁未”是天干地支记时法,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____、____、____、____壬、癸;十二地支分别是子、丑、寅、卯、____、____、____、____、申、酉、戌、亥。 4.“戊申晦”其中“晦”是指农历记年的______,农历称初一为“____”,称十五为“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划横线词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汶(wn)水 济(jǐ)水 徂(c)徕 B.绛(jing)皓 石罅(xi) 膝(qī)齐 C.若偻(lǚ) 少圜(yun) 摴蒱(chū p) D.须臾(y) 山巅(diān) 姚鼐(ni) 2.对下列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京师乘风雪。 乘:冒着 B.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循:沿着 C.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流失 D.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几:几乎 3.下列句中划横线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4.选出与“明烛天南”中的“烛”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腰白玉之环 B.孔子师郯子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其阴,济水东流 5.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山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稍见去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观道中石刻 6.对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多石,(山)少土 B.石苍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 C.(山)少杂树,(山)多松 D.(山)生石罅,(树)皆平顶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句中的“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一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流派。 8.对泰山日出这段文字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先从日出前的风、雪、云写起,与上文“苍山负雪”照应;“大风扬积雪击面”,这是日出前在寒山之顶的感受,十分真切。 B.作者抓住日出时色彩变化的这一特点,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了日出的雄伟、壮丽的景象。 C.作者回头看西边山峰,是由高向低俯视,“絳皓驳色”,显示了“红装素裹,分外妖烧”的日出美景。 D.本段上文是泰山夕照图,本段是泰山日出图,前者着力指“静”状,后者有意给“动”态,动静相宜,相辅相成。 9.下列对各句中解说正确的一项( )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再拜献大将军足下 ┗至于誓天断发 A.两个“足下”意义相同,两个“至于”不同 B.两个“足下”意义不同,两个“至于”相同 C.两个“足下”意义不同,两个“至于”也不相同 D.两个“足下”意义相同,两个“至于”也相同 10.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例: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 A.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语者 D.顾视无可置者 三、实词解释 泰山之阳 其阴 乘风雪 长城之限 遂至其巅 半山居雾 汶水西流 明烛天南 崖限当道者 至于泰安 当其南北分者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自京师乘风雪 越长城之限 道皆砌石为磴 郦道元所谓环水者 余始循以入 崖限当道者 道中迷雾冰滑 及既上 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稍见雪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彩 或曰 或得日或否 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 多平方 生石罅 世皆谓之天门云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四、翻译下列句子 (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3)稍见雪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 (4).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5)余始循以入 参考答案: 一、1.《惜抱轩诗文集》 姚鼐 清 桐城 方苞 刘大櫆 2.乘 历 穿 越 至于 ③戊 己 庚 辛 辰 巳 午 未 ④三十 朔 望 二、1.B(膝xī) 2.C(漫:磨灭) 3.A(B项“至”是动词到达,“于”是介词,到;C项“下”指脚下,现多用于对朋友的敬称;D项“平方”并且呈方形,今常用为数学名词) 4.A(名词作动词) 5.D 6.D 7.D(“桐城”指籍贯) 8.C 9.C10.B 登泰山记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中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2.下列各句中的“阳”字,与其他各分句方向相反的一句是[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C.阳谷皆入汶 D.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3.为句中加粗词选择正确义项[ ] ①极天云一线异色 A.尽 B.尽力 C.至多 D.非常 ②绛皓驳色,而皆者偻 A.成分不纯 B.辨正是非 C.不允其议 D.颜色错杂 ③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A.不正 B.偏僻 C.冷僻 D.僻静 4.下列句中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A.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 B.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恐太后玉华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5.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公将鼓之 A.微风鼓浪 B.噌吰如钟鼓不绝 C.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D.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6.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其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7.下列四句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不赂者以赂者丧 B.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华之奉不若人也 D.回视日观以西峰 8.下面各句括号内所省略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 A.苍山负雪,(雪)明烛天南 B.余始循(之)以入 C.中谷绕(以)泰安城下 D.少杂树,多松,生(于)石罅 三、翻译 1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译: 12.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译: 参考答案 1.C 2.D 3.①A ②D ③B 4.A、C 5.C 6.C 7.A、C 8.C 9.姬传、梦谷、惜抱轩、桐城 10.登山路径、泰山的景色、时间、日出前、日出中、日出后 11.现在所经过的从中岭到山顶的那些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世上的人都称它们为天门。 12.太阳出来了,像丹砂一样赤红,下边有摇动着的红光承接,有人说:“这是东海呀!” 4-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登泰山记 泰山 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9676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