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可违》测试题
《《法不可违》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不可违》测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法不可违》测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小刚与李明、小群在观看音乐会时大声喧哗、打闹。他们的行为属于( ) A.违反了行政法,应受行政处罚 B.违反了民法 C.违反了刑法,应受刑事处罚 D.违反了宪法 2.高中男生李某(17岁),平时喜欢上网。有一天在网吧看到旁边一男生好像很有钱。就尾随其出门,在僻静处拿出水果刀,从该男生处抢得400元。李某的行为是( ) A.违反了行政法,应受行政处罚B.违反了民法,应承担民事责任 C.违反了刑法,应受刑事处罚D.不道德行为,应受舆论谴责 3.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 ) A.违反了刑法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具有一般社会危害性 D.应受到刑罚处罚 4.黄某在公园游玩时,掏出小刀,在园内一树上刻下“X X到此一游”几个字,结果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他的行为是( ) A.违纪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 C.犯罪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5.一位大学生因与几位同学打牌发生纠纷,杀死了4名同宿舍同学后潜逃,后来在海南三亚市落网,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一案件中,对他的刑罚属于主刑的是( ) A.死刑 B.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C.没收财产 D.以上都是 6、中学生小雨曾多次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但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慢慢变了,开始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后来,在一次偷同学家的贵重物品时被当场抓获,最终受到了刑罚处罚。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 ①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②一个人如果法制观念淡薄,就容易从一般违法行为发展到犯罪 ③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④青少年要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 A.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①③④ 7、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加大了对行人违法的处罚力度,如行人闯红灯最高可处50元罚款。行人闯红灯的行为是(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违反宪法行为 8、下列关于违法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B.应被逮捕判刑的行为才是违法行为 C.只有作出法律禁止做的事情才是违法行为 D.只要有了违法思想就是违法行为 9、某店主发现一歹徒正在持刀抢劫店里的顾客,便趁其不备用木棍将歹徒击倒。对店主的行为看法正确的有( ) ①是合法行为,应当鼓励 ②是违法行为,但值得同情 ③是正当防卫,应当提倡 ④是合法行为,但防卫过当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二、 非选择题 10、什么是刑罚?我国刑罚分为哪些种类? 11、某日下班时间,甲骑车经过某路口时与逆向骑车的乙相撞,甲新买的手提电脑也重重地跌落在地。甲乙发生争吵,正巧甲的儿子丙下班经过,不问青红皂白上前重重地打了乙几拳,当场把乙打倒在地。三人的争斗引来不少路人围观,致使该路口交通堵塞,一片混乱。 (1)甲、乙两人被公安机关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各处以50元罚款,丙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0天。公安机关作出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2)保修部门检查,甲的手提电脑严重受损,价值1万元,由乙赔偿。作出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3)经鉴定,乙多处受伤,脾脏破裂,右眼视网膜脱落,责任由丙负责。作出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 参考答案 选择题:ACBBA CB AA 10、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 11、(1)因为甲、乙、丙三者争吵、殴斗、阻塞交通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2)因为乙的行为同时也是民事违法行为,要作出民事赔偿。 (3)因为丙的行为同时也是民事违法行为,要作出民事赔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不可违 不可 测试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9769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