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年级上册6.2近代社会生活同步检测A卷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6.2近代社会生活同步检测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教版八年级上册6.2近代社会生活同步检测A卷(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川教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6.2近代社会生活同步检测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 (2分) 中国近代文化生活的新变化表现在( ) ①看戏②照相术的传入③电影的传入④电脑的使用 A . 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2. (2分) 19世纪后半期,人们从昆明到上海的时间由半年缩短到几天,主要是使用了( ) ①火车②轮船③飞机④汽车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 3. (2分) 中华民国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还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一变革体现了( ) A . 中国开始与国际流行接轨 B . 中华民国政府想标新立异以示与清政府的区别 C . 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D . 称呼更简洁了 4. (2分) 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 ) A . 解放战争时期 B . 改革开放前 C . 20世纪末 D . 21世纪初 5. (2分) (2014珠海) 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传入中国,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假如你是一位已经接受新事物,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上海的政府官员,你不可能( ) A . 坐轮船或火车出差 B . 向上司行跪拜礼、称“老爷” C . 发电报问候亲人、与朋友照相 D . 在报纸上看新闻、休闲时看电影 6. (2分) (2018八上连城期末) 某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一生。在该书中,描写1912年时中国社会习俗发生变化的现象是( ) ①女子缠足 ②男子剪掉辫子 ③穿翎顶补服 ④跪拜礼 ⑤鞠躬、握手礼 ⑥“老爷”“大人”等称呼 ⑦“先生”“君”等称呼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⑤⑦ C . ③⑤⑥⑦ D . ①③⑤ 7. (2分) 清末民初,人们服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 . 西服的引进 B . 中山装的出现 C . 女士高领服装的出现 D . 时代的变化和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 8. (2分) (2016八上白银期中) 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 ) ①女子可以不缠足 ②照相、看电影 ③男子剪辫子、留短发 ④使用洗衣机。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9. (2分) 下列史实不符合中国19世纪50年代的社会情况的是( ) A . 王鹏一家迁居香港,加入了英国国籍 B . 小牛在上海一家日本工厂做工,回家时给父母各代一双英国生产的洋袜子 C . 英国商人怀特在广州做生意,交纳的关税须由中国和英国共同商定 D . 王蒙在厦门开了一个经营英货的商铺 10. (2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娱乐新时尚有( ) ①照相 ②电影 ③电视 ④交际舞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1. (2分) (2017山西) 1862年6月26 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 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 . 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 . 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 . 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12. (2分) (2016内江)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变化的是( ) A . 1877年在上海租界内首先使用了电话 B .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C . 出现了学习宣传西学的魏源和严复等思想家 D . 人们见面称呼“大人”、“老爷” 13. (2分) (2019信阳模拟) “(在华北直隶雄县)城东二里日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欧洲)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矣。”这说明( ) A . 近代民族工业冲击封建经济体制 B . 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开始瓦解传统经济 C . 西方资本主又阻碍民族工业的发展 D . 中国开始步入资本主义社会 14. (2分) (2017九下洪泽月考)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申报》是创办于上海的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 .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 .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 . 维新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废除了八股取士制度 15. (2分) (2016泰安) 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如表反映的是( ) 类别 时期 发式 服饰 称谓 礼节 脚形 辛亥革命前 剃发留辫 顶戴花翎 长袍马褂 大人 老爷 跪拜 作揖 缠足 辛亥革命后 强令剪辫 中山装 旗袍 先生 某君 鞠躬 握手 天足 A . 大众传媒的发展 B . 习俗风尚的变革 C . 交通工具的更新 D . 通讯设施的完善 16. (2分) (2017九下盘锦月考) 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开始出现于( ) A . 洋务运动后 B . 戊戌变法后 C . 辛亥革命后 D . 五四运动后 17. (2分) 鲁迅先生有一篇文章《纪念刘和珍君》,“君”是一种称呼,表示对人的一种尊重,这种称呼在中国普及是在( ) A . 清朝前期 B . 清朝后期 C . 新中国成立后 D . 中华民国建立后 18. (2分) 下列关于中山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中山装是清末民初最具特色的服装 B . 它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 C . 中山装融合了中西服装的特点 D . 中山装刚设计时就有特殊的含义 19. (2分) (2019铜仁) 服装是过去岁月留下的化石。晚清时期流行长袍马褂,民国时期流行中山装,新中国初期流行列宁装,“文革”时期流行军装,新时期的服装则多种多样,注重美观以及个性展现。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 ) A . 服装的演变说明制衣技术在不断进步 B . 不同时代流行不同的服装主要是因为审美意识的不同 C . 服装是体现人们审美意识和展现个性的物品 D . 过往历史的社会意识体现在人们的着装之中 20. (2分)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什么时间在哪里创办的( ) A . 1897年、上海 B . 1887年、北京 C . 1866年、天津 D . 1872年、武汉 二、 综合题 (共2题;共30分) 21. (15分) (2018八下河东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謇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 材料二: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 你认为张謇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辛亥革命后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出现的变化? 22. (15分) (2017八上东莞月考) 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动,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都呈现出明显的近代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摘自中学历史教参 材料二: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三: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使用,报刊传媒与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剪发辫、改称谓等社会风尚的革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 (1) 举一实例说明张謇是一位“状元实业家”。你认为他的企业在哪个时期发展最红火?张謇办企业,体现了他怎样的救国主张?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在推动中国近代化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 (3) 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表现。(不得照抄材料) 第 9 页 共 9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6、答案:略 7、答案:略 8、答案:略 9、答案:略 10、答案:略 11、答案:略 12、答案:略 13、答案:略 14、答案:略 15、答案:略 16、答案:略 17、答案:略 18、答案:略 19、答案:略 20、答案:略 二、 综合题 (共2题;共30分) 21、答案:略 22、答案:略-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川教版八 年级 上册
![提示](https://www.zhuangpeit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gpeitu.com/p-9823937.html